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人民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规模宏大、卷帙浩繁,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理论",通过分析程式套语、程式结构以及语言修辞的程式等,指出了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格萨尔》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格萨尔艺人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的言语结构模式分别呈现了各自的特征。《格萨尔》史诗的韵文部分较突出地表现出了程式化特征,而《摩诃婆罗多》中大量出现的敬语反映了印度史诗言辞委婉的柔情特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土族叙事诗《祁家延西》的程式特征、歌手表演中的创作和叙事诗创作的语境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民间叙事诗具有的一些口头特征。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8,(1):22-25
裕固族《格萨尔》研究是格萨尔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纵观近30多年来裕固族《格萨尔》研究,主要集中在裕固族地区《格萨尔》的流传情况、裕固族《格萨尔》的文本分析、裕固族《格萨尔》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裕固族地区流传的《格萨尔》不同语言版本、故事结构、文学内涵、文学形象、历史关联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存在着《格萨尔》故事流传地分析不够细致、文本分析的广度欠缺、比较研究缺乏背后的文化分析、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克服。  相似文献   

5.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从创作至今已有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的活形态史诗。目前,《格萨尔王传》已流传到世界上大约40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研究的人遍布全世界,已形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艺人的创编表演始终是程式化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文化行为是通过格萨尔艺人的表演传播继而得到民众认同、喜爱来达到的。千百年来,人们不仅仅是通过艺人表演追求娱乐的单一价值,同时更多的是走向了体现民族文化价值,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多元价值上。  相似文献   

8.
浅议《格萨尔》戏曲的表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来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格萨尔》文化氛围,在格学研究、格萨尔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格萨尔》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可以为解读英雄史诗《格萨尔》打开新的视域。结合"行动者—系统—动态学理论""宗教功能论"对《格萨尔》中所示宗教文化和社会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格萨尔》的结构内容与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格萨尔王传》是藏族的一部英雄史实,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伟大史诗,是藏族文化的瑰宝.任乃强是中国著名的藏学家,是“格学”研究的奠基人,他不仅在甘孜州发现了《格萨尔》这一文化瑰宝,将他们记录,整理出来,推介于国内外,而且对于《格萨尔》史诗的性质、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部章结构、版本情况和格萨尔这一历史任务的充实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否有原型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笔者在对已有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即《格萨尔》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民间文学的巨著,而且还是由藏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一部反映本民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伟大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有其原型人物的。这个原型人物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原型人物中,又是以一个原型人物为主,其他原型人物为辅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作家中,阿来是特别的,民族作家的身份使他在作家创作群体中独树一帜,而宗教思想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显独特。在他的笔下,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得到了再现。《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作品之一,从写作手法到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作品不尽相同,这其中除了作家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外,还有多重原因。阿来以民族作家的身份,着重突出格萨尔王这一民族英雄人性的一面,以及格萨尔故事在藏族流传过程中说唱人不可抹杀的突出作用。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英雄的时代,更带领我们深入藏民族的腹地,去了解并探寻藏族历史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式的创作歌曲,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  相似文献   

14.
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场”视阈下,花儿演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从歌手与听众、创作与表演的关系人手,对花儿在创作和表演中的程式化特征和表演性特征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流行于陕西北部的"陕北说书"是说书人之间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种类,它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与口头程式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故事的歌手》中"程式"的解读,不难发现陕北说书中有很多关于程式化的运用,具体表现为说书中程式词组的运用、说书过程的程式化以及说书中语言修辞的程式化。这些程式化特征不仅能使说书更久远地流传下去,对我们陕北说书的整理与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沙恭达罗》是印度最著名的古典戏剧,《长生殿》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奇剧目。通过对这两部剧作的比较研究,从主题思想、主角形象、戏剧结构、演出程式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现象,可以在民族心理和创作规律上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荒诞派戏剧也叫“反戏剧”。所谓“反”,就是说它一反传统戏剧的手法和程式。法国欧仁·约内斯库在1949年创作了剧本《秃头歌女》(以下简称《歌女》),使他走上了荒诞派戏剧的创作道路,并且成为这种戏剧的创始人之一。所以分析一下《歌女》,可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要求结构的完整统一,是传统戏剧的特点。戏剧,人们也称之为“动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对《格萨尔》史诗的美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格萨尔》史诗美学研究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的两大英雄史诗,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即从艺术的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方面,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既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也有着各自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比喻的运用上,前者大量运用了象喻,又被称作"荷马式的比喻;"《格萨尔》则是广泛地运用了博喻,并跟谚语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大史诗的比较研究,对于沟通中西文学艺术乃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格萨尔》作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首,日益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所关注。史诗是百科全书,是文化宝库。《格萨尔》文化由宗教文化、人本文化诸多因子构成。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对《格萨尔》的文本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透视,以期将该史诗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