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园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孩子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关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孩子的一切。”为当代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孩子准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环境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推行素质教育应强化的几个教育观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强化几个教育思想观念,主要包括:教育人本论观念,学生主体论观念,个性教育论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论观念等。一、树立教育人本论观念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思想是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基本表现就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把这一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就是学校的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荐理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满足?谁让他们离幸福的感觉越来越遥远?”一位中学生的发问(见本刊今年第3期《让生活洋溢幸辐》一文)从深层叩击教育的使命之门。“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沙洪泽校长将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教育要对人的生命给以全面的关照和提升。关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要滋养其社会幸福的情感。“教育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要养成能为学生终身带来幸福的幸福观、幸福品质与幸福能力。”……特别推荐本文,是因为“教育——为了人的幸福”这一开拓性的命题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9)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成绩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  相似文献   

5.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6.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7.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4):62-65,7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连续性,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仍然不同。家庭教育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学校最好不要把知识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父母可以期望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最好不要指望学校能够训练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一身体本位”这边,  相似文献   

8.
许多家长都被“如何育子”这个问题困扰着。过于苛刻、管教太严有可能使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也可能使两代之间产生代沟;过于放纵、宠爱娇惯更有可能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脆弱、自私。怎样把握好一个“度”就成了关键所在。我的一个同事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总结了一套方法——孩子可“娇”不可“惯”。在他看来“,娇惯”一词有两层含义“:娇”是宠爱、疼爱、关爱“,惯”是放纵、放任“、放一马”。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要说不宠爱孩子那是瞎话,没有一个家长不疼爱关心甚至护着唯一的“独苗”,除非他(她)的心不是肉长的。但这种…  相似文献   

9.
进入高职的门槛越来越低,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过程。学校、教师都要放正姿态,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服务于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一切都为了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肯学习、多学习、会学习。师者需要多方探索,从方方面面去提高学生素质。而师生互动,共建开放式机考题库就是一项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论『体验型』教学在知能转化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教育艺术》2002,(5):25-27
一切教育的一切目的 ,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才能。才能一般分为四要素———知识、经验、智能、技能。前两个要素侧重于知识的传承 ,后两个要素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不仅要传之以“知” ,更要授之以“能”。数学上两点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 ,而由知到能的转化过程最近路径却是折线 ,其折点就是实践。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进行太多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而只能更多地进行模拟实践或进行小型简单的实践 (实验 )活动 ,这种方式我们称为“体验”。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称为”体验型”教学。”体验型”教学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11.
微笑是人的内心洋溢在脸部上的一种表情。微笑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文化涵养。微笑是交流电,能产生心灵的碰撞, 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当今,为了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科学有效地管理学校,校长们关注制度管理的同时,更关注人本管理,我觉得“微笑”是人本管理中的有效手段,特别值得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它们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度,教育教学亦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度是指一定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相统一的数量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说的“适量”和“分寸”。只有把握住“分寸”,把教学的质和量统一起来,方能如实地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育工作绩效。否则,就可能偏离教育方向,适得其反。笔者就课堂教学中讲授、提问、练习三个环节,谈谈教学中“度”的控制,与同行商榷。一、讲授有度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讲授的重要性。若只顾一讲到底地满堂灌,忽略了学…  相似文献   

13.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体现人本管理思想,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情操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6,(9):F0002-F0002
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是成都市教学装备一流,师资强,环境优美的实验性,示范性名校,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未来社会培养未来的主人”为办学宗旨;以学校管理人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育设施现代化为办学目标;把“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思想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和谐,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15.
黄秀云 《中学文科》2008,(3):136-137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爱。爱学生,但不是盲目地爱,而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学生的言行,既重视对其优点、成绩和进步的适时赏识、表扬,又重视对其缺点、不足和错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及时指出、批评、纠正和引导。这就是对学生教育的严。缺少了“严”,爱便会流于不负责任,教师之爱应包括并表现出对学生的严。教师对学生之严应该有以下含义:①面对学生提出发展目标的明确性;②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性;③对学…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不妨, 先听听家长们的诉说吧—— "为什么我教育孩子越努力,孩子的问题越多?" "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一切,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抵触甚至是仇视?"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怎么管,人家孩子反而很优秀?"  相似文献   

20.
朱晓滨 《教书育人》2000,(11):37-37
在班级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一部分班主任不尊重学生,在班上实行家长式管理。之所以这样,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班主任缺乏人本思想。 所谓人本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人本思想,我国自古有之。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仁者,爱人。”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在近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也受到广泛重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人本思想”并末真正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之中,甚至“为人师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