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承担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服务群众的社会使命。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倾听群众的呼声,始终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将"人性化"要求充分体现在新闻采访与新闻作品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模糊语言在新闻实践中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模糊语言的存在价值,正确掌握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法和原则,走出新闻报道的"模糊"误区.  相似文献   

3.
张雁 《现代语文》2006,(1):102-102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马克思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些说法都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作用.好的口才不是天生的,浅薄庸俗之辈写不出锦绣文章.一个人言语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敏捷的思维是构成言语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闻编辑的语言表达是指新闻编辑在处理相关编辑工作事宜时,凭借口语和书面语形式去传递一定的语义信息,输出一定的语义内容。编辑语言的表达必须坚持得体性原则:新闻编辑要有使用模糊语言的意识;新闻编辑要有"把关人意识";新闻编辑要有"受众意识";新闻编辑要有"议程设置"意识。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根本特质。故本文切入"磨砺语言",提出"语文课固‘语言’之根,守‘语文’之本"。本文从"关注语言,由此开始"和"磨砺‘语言’,倡导本色语文"两方面,论述自己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实践,亮点和重点是"一磨‘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要意趣","二磨‘语言’,学生语言表达要生趣、亲切",以教学叙事型的案例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闻之所以被人们唤作"新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其次才是"快".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写每一篇稿件时,都要善于发掘新的角度,只有这样稿件才会愈发精彩,媒体才能越办越好.如何选准最佳新闻写作角度,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言是多重表现的概括,它的具体所指是十分丰富的。从新闻工作者角度出发,探究新闻语言的引证语言、数据语言、称谓语言的写作和运用以及应遵循的准则,对新闻工作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完全真实;(2)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要真实可靠;(3)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4)对人、单位、事件的评价要客观;(5)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6)新闻报道的语言必须准确.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确保新闻真实,最重要的是在新闻工作者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倡新闻工作者树立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使新闻工作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语言中的"离经叛道"现象 我们不能不去关注语言生活中的"离经叛道"现象: 教师考学生,让学生填空:"鲁迅是__人."答案五花八门:"鲁迅是中国人","鲁迅是浙江人","鲁迅是绍兴人","鲁迅是男人","鲁迅是死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8,(15)
常听校长喊"我们学校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似乎是校长的一个招牌。什么是"人性化"呢?今天我们就直面校长的管理现实来理解"人性化",即在管理实践中认识校长的"人性化"。"这事你不用太担心"学生刘某与人打架,被张老师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