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3.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中国钓鱼》2012,(10):51-51
我是一位上海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在2012年第五期《中国钓鱼》杂志上我看到湖北十堰钓友季容求问《这是一条什么鱼?》的文章和图片。这种鱼我曾见到并钓获过,这是欧洲裸鲤。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鳞片分布于身体的上部两侧,只有1~2排,下腹部和尾部也会有少量鳞片分布。  相似文献   

5.
笔耕情缘     
贺建成 《钓鱼》2013,(19):14-15
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创办二十周年,可喜可贺。二十年来,《钓鱼》以生动活泼的版面、内容丰富的栏目、超前一步的思维、朴实无华的文字、服务钓友的宗旨而获得国内众多钓友的青睐。作为《钓鱼》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在长时间学习钓鱼知识和写作钓鱼文章的过程中,我既是《钓鱼》的铁杆粉丝,又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我几乎是伴随《钓鱼》的发展进步而成长的。《钓鱼》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钓鱼知识和钓鱼思考,我能在钓鱼领域笔耕多年且获得丰收,并出版两本书,这些都与《钓鱼》的沁心润泽是分不开的。我当然也不会忘记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帮助,同时祝贺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相似文献   

6.
致歉     
读到《中国钓鱼》2001年第二期上《关于高压线下酿悲剧》的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惊,再想起去年自己在电线下钓鱼而触电的情景。更是让我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7.
李永海 《中国钓鱼》2005,(11):73-73
10年前,我脱下军装穿上税服后,在朋友家里无意中看到《中国钓鱼》杂志,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渐渐地,我就成了《中国钓鱼》的热心读者和长期订户,有些文章我会反复看上好几遍。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13,(20):9-11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9.
说《钓鱼》     
张小驷 《钓鱼》2004,(3):64-64
几年前,第一次结识了《钓鱼》(那时叫《钓鱼专刊》),我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并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每年都要整理并装订成册,细心保管。期间,我也曾斗胆献上几篇拙作,幸蒙编辑部老师慧眼垂青,得以变成铅字面世。感激之余回览《钓鱼》十载创刊路,目睹《钓鱼》从《钓鱼专刊》而《钓鱼周刊》而《钓鱼》杂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直至今天长成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忠实读者和崇拜者的我自是无限地欣喜和激动。  相似文献   

10.
好心大哥     
王旭 《垂钓》2004,(10):66-66
时隔多年,我仍喜欢钓鱼,钓鱼的装备换了一批又一批,也越来越精良了。每期的《垂钓》我都买来看,许多关于钓鱼的文章,让我感动。所以我也想把我和国辉的那次经历写出来,以感谢那位不知姓名的——  相似文献   

11.
莫凡 《中国钓鱼》2001,(4):56-57
我所写的《在家也能钓鱼》系列文章,在2000年《中国钓鱼》杂志1—12期连载后.不断有钓友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给我传递钓鱼游戏的最新信息。或者急切询问钓鱼游戏如何获得等等,由于工作忙,出差又多.加之一些钓友发了邮件却没有留下回复的信箱地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做到礼尚往来。在此,借《中国钓鱼》杂志版面一角,一方面,表示深深的歉意,另一方面,向钓友们介绍一些获得钓鱼游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从此我与《钓鱼》结缘,自该报8月号刊出钓技类短文《蚯蚓与台钓》开始,至今由撰稿人、专栏作者、特约记者、本刊记者、编辑到编辑顾问经历了20年,见证了《钓鱼》由小到大、从4开4版报纸发展到半月刊杂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7,(13)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第十二期《中国钓鱼》刊登了我的文章《拉砣抛钩器》,现就使用方法做如下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16.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17.
尚立和 《钓鱼》2007,(11S):22-24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进行申辩,对我认为是正确的而马钓友认为是错误的有关问题申述理由,还对马钓友的某些观点谈谈我的不同认识;目的是共勉与责任,为钓鱼负责,为钓友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在争辩中达到共识,探索钓鱼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才学习钓鱼一年多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尽管是从去年5月份才开始买《中国钓鱼》阅读,但却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使自己原本粗浅的垂钓技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也深深喜欢并爱上了《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9.
王现锋 《钓鱼》2005,(21):35-35
9月18日当我拿到《钓鱼》第18期,正是下午6点多钟了,拿到书翻开目录,发现有两篇论标尾钓文章,翻到一看,是针对我在14期《钓鱼》上发表的那个实验来说的,不由一愣,上次那实验做得好好的怎么会错?可有两位老师同时提出疑问我该再试一下,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20.
王华良 《钓鱼》2007,(10S):5-5
我是一个钓鱼痴迷者,是《钓鱼》杂志的热心读者,也是部分钓鱼刊物的业余作者,借填写“读者问卷调查表”之机,我要和《钓鱼》说几句心里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