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2年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产生后,开始出现了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实践。因为儿童电影所具备的形象直观性,所以其所承担的教育性被凸显。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从"儿童本位"出发对电影和儿童的教育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影片"、"儿童教育的电影片"、"儿童电影的观众细分"等观点。此外,因受到苏联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的影响,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界也学习和介绍了苏联的儿童电影创作体制保障、儿童电影创作内容所具备组织动员和教育鼓舞之作用、用儿童电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等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在当时没能实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得以付诸实践,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陈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96-197
在电影发展史上,儿童电影已经算是经典的类型片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把儿童电影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推向电影市场,并成功受到许多电影观众的喜爱.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尔就是以她主演的儿童电影闯出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影视创作追求票房的语境下,商业电影角色设计研究显得特别重要与迫切.本文重点探讨了在非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的设计对于电影商业性的影响.即便是非儿童电影,只要把握住观众的审美期待,适时的融入儿童角色,定会对电影商业性产生重要影响.好莱坞是商业电影的圣地,因此本文特地选取好莱坞热门商业片《铁甲钢拳》为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们国产电影人物角色的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静 《报刊之友》2014,(9):93-94
在日渐繁盛的华语电影的今天,儿童电影却是电影当中的短腿将军,本文将从早期华语儿童电影的特征谈起,以《草房子》为例,探索新时期儿童电影的特征,在分析视听语言已有进步的基础上,指出华语儿童电影更应该回归儿童最本真的童心,让大人成为孩子的配角,并且呼吁国家广电总局给予儿童电影更多的支持,制作团队应该具有精品意识以及编剧导演应该从本土特色出发等方面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语儿童电影,以期对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日渐繁盛的华语电影的今天,儿童电影却是电影当中的短腿将军,本文将从早期华语儿童电影的特征谈起,以《草房子》为例,探索新时期儿童电影的特征,在分析视听语言已有进步的基础上,指出华语儿童电影更应该回归儿童最本真的童心,让大人成为孩子的配角,并且呼吁国家广电总局给予儿童电影更多的支持,制作团队应该具有精品意识以及编剧导演应该从本土特色出发等方面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语儿童电影,以期对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塑造了一系列命运悲惨的儿童形象。作为承载导演思想情感的一种叙事符码,儿童形象在电影中的表现始于童真天性的铺垫,终于残酷环境对他们的扭曲与摧残。对儿童外部世界的关注、内心世界的开掘,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深沉的悲悯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并未发生明显的更换,但是由于从“形象化的政论”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儿童个性的刻画,对儿童生活常态进行捕捉,将儿童影像纪录电影推向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纪录电影萎缩,儿童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获得新的生机.新世纪新技术革命使以电视技术手段拍摄电影作品成为可能,《小人国》酝酿着儿童纪录片的新一轮蓬勃.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电影专业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一直将出版高品质、有建树的电影专业类图书作为全社业务发展和打造品牌的重要阵地。日前,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北京金童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顾问林阿绵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电影编年纪事(1922-2011)》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电影专业史料文献图书出版在儿童电影方面的破冰之旅,也为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电影理论精品出版序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有些蒙古族题材电影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方式。本文主要通过《绿草地》、《小黄狗的窝》等影片,介绍了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儿童视角的三大作用与效果,来表现蒙古族的独特民族品格、风俗风貌和成人世界的痛苦与不堪,以及儿童的单纯与美好。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新闻世界》2014,(12):149-150
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小说《怦然心动》的同名电影,用男女主人公不同视角的双向叙述方式,配合优美精致的画面以及动人的情歌,为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小男孩布莱斯和小女孩朱莉·贝克之间有趣懵懂的成长故事。在儿童题材电影当中,《怦然心动》无疑是部佳作。本文从儿童心理和行为角度去分析影片当中极具代表性的梧桐树、鸡蛋、叔叔和“first kiss”等话题,提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提倡导演能够深入儿童心理和行为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电影。  相似文献   

12.
儿童形象频繁出现于各种电视广告中,其天真的形象多能为广告中的产品增加可信任和受欢迎的程度.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各种不同类型广告中的儿童形象及达到的广告效应,从而总结具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新闻界》2005,(2):49-51
在时下的电视广告中,儿童参与(即有儿童形象出现)的现象已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出现在儿童用品广告中,而且也出现在一些与儿童毫无关系的商品广告中。笔者认为,电视广告中对儿童形象的泛用,不仅有牵强附会之嫌,更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8):47-50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空间处于一种微妙的变置状态,在宏观空间上形成了城市儿童电影与乡村儿童电影的"二元"创作格局。从城市到乡村的叙事空间变置以及对残疾人等弱势儿童的关注,既是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的延伸,也是新时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乡村儿童的集体失语与逐渐发现的无奈结果,折射了不分地域/阶级的"以全体儿童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关怀,也投射着中产阶级对底层/弱势儿童的同情与关注,是五四新文化人道主义的复苏与繁荣。但是由于市场的客观原因与创作的主观原因,人道主义的忧虑又处于乏力、遮蔽的状态,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捍卫童年:大众传媒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今传媒》2009,(12):105-107
一、尼尔·波茨曼的呐喊 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普及和50年代的电视普及给关注儿童命运的人带来极大的忧虑,他们认为,电影电视利用其形象手段,将成人社会一览无余地暴露给儿童,会导致儿童过早成人化,  相似文献   

16.
叔翼健 《东南传播》2011,(5):108-109
儿童形象大量运用于广告当中,有一种泛用的倾向。儿童形象是广告视觉说服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广告商在运用儿童形象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说服效果。本文结合消费者心理阐述了儿童形象在视觉说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儿童形象在广告视觉说服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运用儿童形象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外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电影频繁摘取国际影奖,但在一片繁华的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外宣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三人类影片入手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政策引导、业界重心、人才培养和策略把握上探究下一步电影外宣的发展对策,探索如何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诺冰  姜滨 《声屏世界》2022,(4):45-47,54
电影作品中不乏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导演往往通过话语和行为塑造出多元性格的母亲形象,将母亲形象具像化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红色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区别于其他题材电影中的形象,不仅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力,更是一种意象表达,承载着家国想象和意识形态内涵,起到帮助观众接受红色思想,建立红色政权合法性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红色电影文本为例,...  相似文献   

19.
王海 《新闻传播》2005,(6):72-72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儿童电视频道——美国的尼克罗迪恩频道开播以来,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儿童频道,而且,儿童电视的理念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现在强调的是“儿童参与”理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儿童参与理念呢?  相似文献   

20.
十一黄金周期间,一部动画电影《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票房火爆,创造了平均超过45%的上座率.这部电影源于目前国内注册用户数突破6000万的儿童网络社区“洛克王国”,是腾讯公司专门为儿童打造的网络游戏品牌,小朋友可以化身为小魔法师,在王国里学习知识、拜访好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儿童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的游戏方式,网络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重头戏,一系列的儿童网络游戏也开始呈现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