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藏石于千唐志斋的唐天授三年《李文疑墓志》文字错讹、衍脱极多,与墓志严肃凝重的文体特征不合;墓志中郡县关系混乱;志主官阶品级不明;志主名讳、世系和子嗣等重要信息缺失。应为一通伪志石。  相似文献   

2.
墓志属于碑文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记叙墓主的生平的。如:《文章辨体序说·墓志》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墓碑分为立于地表的"墓表文"和埋于地下的"墓志铭"。即所谓的"志以志诸阴,表以表诸阳"(《江西出土墓志选编》)。一般来说,墓志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墓志和墓铭。墓志通常用散文体书写,主要记叙墓主的身世;墓铭通常是韵文,主要是为了称赞墓主。  相似文献   

3.
在一九六九年《南齐刘岱墓志》石出土之前,《吕超静墓志》石是存世的惟一南齐墓志石;而鲁迅一九一八年六月所撰《南齐吕超墓志跋》(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鲁迅全集》第七卷)则是考证《吕超静墓志》的一篇权威性论著。这篇跋文以史志互证的方法,由墓志所载郡名、岁名,考定其绝对年代为南齐永明十一年。这一论断与另一金石家范寿铭所撰跋文不谋而合,纠正了此前张拯亢以墓志时代为隋朝的误断,从而确定了该志的珍贵价值。鲁迅的跋文又根据墓志所载干支,推算出墓主的卒、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1年第2期发表了《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一文,该文考释了唐代张弼墓志志文,并结合墓志材料研究了玄武门事变和唐太宗时丝绸之路上唐朝官方的活动。时贤已对该志录文作了补正,但仍有不尽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原录文作校释补充,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墓志材料。  相似文献   

5.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理论,以五代墓志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五代墓志词汇进行了研读,发现五代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大大提前《汉语大词典》的始见例,有的提前一两百年,有的甚至提前一两千年,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同时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府兵制是隋唐盛世推行的一种兵制,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府兵制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视,但隋代史料甚少,《隋书》还无兵志,这给研究隋代府兵制度带来极大困难,前贤便以考证隋府名目来扩展研究材料,取得了很大成就。后世出土数量巨大的墓志资料及一批虎符资料为继续扩展新材料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继承前贤研究基础上,着重搜检史籍、墓志资料及出土的隋代虎符中对河东诸郡兵府的记载,共搜检河东诸郡十二兵府,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8.
《四川文物》2011年第4期刊出《唐成都府助教鲜腾墓志铭考释》一文,依据发掘简报所公布的志石拓片,释读志文并考察志主家族世系、仕宦履历等,充分展示出这份新材料所蕴含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但释文出现脱、衍、误等诸多错误,断句亦有疏误,影响了墓志材料的应有价值,因而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予以校正,以利该项材料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9.
虽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古今姓氏书辩证》对陇西李氏丹阳房有载,但颇为简略,亦有错讹.《李浚墓志》的出土,不仅弥补了正史对这一家族记载的不足,而且可以借此探明李靖卫国公爵位的承袭情况及其后嗣的相关事迹.根据对《李浚墓志》的解读,可知志主七世祖的本名应该为李欢而非李权,李欢杜县公的爵位为唐初所追封而非北魏所封;其六世祖李崇义本名应该是李让,字崇义,北周时封为永康县公而非永康郡公;志主五世祖李诠在隋朝被授予过定襄道总管之职,在唐初被封过临汾公;其高祖李靖的卫国公爵位自李德謇(李靖长子)后,便由李靖次子李德奖及其后嗣承袭;志文亦对志主生平事迹有详瞻之介绍,可补史书记载之阙.  相似文献   

10.
文献所载“万俟”氏一族或非北魏十姓宗枝。数方出土唐代墓志表明,万俟氏自北徂南,历经孝文帝改革,故而望出河南。至迟唐前期,这一家族已基本融入中原文化的认同体系。新出唐代《万俟肃墓志》所载志主世系及任官可补史阙,同时志文还载有志主所涉唐初嶲州松外诸蛮叛乱及西北史事。此外,结合其他史料可知,唐初宜昌府驻地所在为雍州富平县。  相似文献   

11.
“出奇变样”之求新精神,成就了韩愈墓志文古今第一之地位.变叙事结构,破墓志程式化之模式;史笔行文以显志主个性,变墓志写人之僵化;不为志主讳,变墓志“称美而不称恶”之铭法;多发议论、抒情,变墓志以叙事为主之写法;于文中有所寄托,变墓志只颂扬志主之主旨;求“奇”,变墓志庄重肃穆之文风,这些是韩愈墓志新变之核心内容,其中所蕴含的书写形式之改变与创作主体精神之贯注,对墓志文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宁夏出土文献有图录型成果出版,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唐及唐以前出土文献,清朝出土石刻文献研究还很薄弱.学界对本碑研究尚属空白.志主秦氏系湖广提军俞益谟副室,其赠号当从其子俞汝亮之官品而定.铭文为其子俞汝亮所撰.秦氏墓志的出土,为研究俞益谟生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女性史研究兴起并逐渐拓展为一新的研究领域。唐宋时期陕北地区属边疆区域,党项族、吐谷浑与汉民族杂居融合,共同发展。出土的17方女性墓志,多出身官宦,又与当地上层结成婚姻。其人物形象共同特征是孝贤兼备,完全符合儒家经典女性形象。这与唐宋时期墓志的书写风尚、墓志书写者与志主的关系以及志主家庭的汉文化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该时期陕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宋故三川焦居士墓志铭》记录了志主焦氏的生平家世,并简单介绍了志文撰写的原因,其志文内容不仅可补遗《宋代登科录》,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宋代普通农家生活及私塾教育状况。其志文撰写及书丹,让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邵伯温的文风、书法,对于宋代墓志书法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愈墓志对文体的变革之功,学界多有阐述。但韩愈墓志亦有"尊体"之处,如保留墓志的基本要素、为志主隐恶及作者无甚可记则不记,学界于此多有忽视。由"尊体"以致"变体",如志主无甚可写或个性不突出之时,韩愈多做改变,从而导致其部分墓志出现变体,这是韩愈墓志文体新变的一个原因,对此鲜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缺漏,也反映了中古时期济阴鹿氏家族爵位由“定陶侯”向“河内公”转变,再回归到“定陶公”的历程。墓志所见鹿裕家族与李唐皇室联姻及其卒葬地信息,反映了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济阴鹿氏成员实际籍贯变动与其家族记忆中郡望的书写差异。传世文献记载济阴鹿氏家族谱系在唐初鹿裕之后突然中断,令人费解。《鹿裕墓志》的发现则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即墓志通篇都没有提到鹿裕子嗣的任何信息,或许反映了济阴鹿氏家族后嗣稀少甚至断绝的情况,这可能是该家族在入唐后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汉魏以来墓志词汇进行了研读,发现部分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例证之不足,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从一个侧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释读契丹小字墓志,目前只能做到理出基本脉络。识出志主;大致弄清世系;尽可能认知官职与事绩;释明家庭成员;试解铭文。本文是对刘、吴二位的《考释》作点补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所收墓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墓志材料,对《汉语大词典》在词语义项方面的不足予以弥补,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所收唐代墓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墓志材料,对《汉语大词典》在收词和例证方面的不足予以弥补,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