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时代新征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快车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作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必将处于意识形态舆论旋涡的中心,势必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形塑,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全媒体为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泛娱乐化”“信息茧房”“网络暴力”等现象所带来的现实困境。为此,通过培养全媒体素质人才队伍、善用全媒体填补传播短板、加强全媒体传播平台监管的方式,积极探索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助推大学生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2.
信息茧房对高度依赖微媒介获取信息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信息接收失衡、碎片化阅读和群体极化现象加剧.消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关机构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媒介要借助第三代信息搜索引擎从技术的角度打破受众构建的信息茧房壁垒,引导用户接触更多的信息源;相关机构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避免大学生在信息阅读中陷入信息茧房所带来的狭隘认知和偏激情绪.  相似文献   

3.
杨芮 《新闻传播》2023,(12):22-24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驱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智能化传播,并赋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广度拓宽、传播效度提升、话语深度强化等多重契机,但亦使其面临着平台言论多元化、“信息茧房”效应强化、“把关人”角色缺位等现实挑战,如何消除智能媒体嵌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衍生出的解构、孤立等负面效果,重构智能媒体融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契合理路,必须以值引智、以智驭智、以智化治。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呈现出的数据规模海量、数据传输快速、数据信息丰富等主要技术特征隐含了对于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正负变量。为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挖掘、分析、监测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有效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高校要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向大学生供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强化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治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为防范和化解平台型媒体建构进程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章从平台型媒体的学理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分析网络传播格局中意识形态风险的趋向与类型,指出平台型媒体具有数据资源的聚合性与吸附性、内容生产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技术平台的连接性与智能化、媒体把关的专业性与导向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节点化与圈层化等特征。平台型媒体在连接资源和聚合用户的同时,面临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弱化、西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传导、平台技术理性与媒体价值理性失衡等多重叠加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结合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去中心化、智能化、隐蔽性的新趋向,提出平台型媒体规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路径,即强化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引导、重塑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依托需求价值链开展用户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以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智能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虽然可以方便获取信息,进行多维度思考,但在有意识的自我过滤和大数据推送相互作用下,极易形成信息茧房,使其陷入另一种意义上的困境.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茧房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打破信息茧房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信息偏食、观点极化、谣言传播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茧房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也存在诸多研究争议。为厘清信息茧房概念及其演化过程,本文从同质化困境这一重要问题出发,回顾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选择同质化、内容同质化和群体同质化三个角度对信息茧房概念及其领域内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技术、信息和社会四要素的互动,构建了基于同质化视角的信息茧房理论框架,并从人际扩散和技术助推两个层面解读同质化困境的形成路径,最终形成从信息窄化到群体极化的茧房效应演化过程。该框架旨在对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概念内涵提供理论解析,对现有研究争议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量化思路和研究切入点,并为治理实践提供借鉴。图2。表1。参考文献87。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介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人口中的主流群体,网络媒介以其传播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和时效性,极大地延展了大学生的信息空间,增强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对于算法推荐,大致可以分为“积极乐观”“质疑批判”“需要检验”三种观点,笔者将其归纳为“技术派”“道德派”和“科学派”。“道德派”认为:失去了传统把关人的算法推荐在黑箱中完成信息分发,形成“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负面效果。对此,今日头条总编辑张辅评回应称“公众对新技术不了解,以讹传讹”,提出“信息茧房从一开始,质疑的就不是算法推荐,而是此前门户时代兴起的订阅模式”,那么,算法推荐和订阅模式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算法推荐必然会引起“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现象吗?针对算法推荐带来的社会效果,目前的实证研究有何发现?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推荐算法的技术原理入手,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也称“信息茧室”。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他认为网络化虽能带来更多的资讯选择,整个社会看似更加民主自由,但在“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下,势必蕴藏着对民主的潜在破坏。“信息茧房”是以“我的日报”的形式呈现的: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人们可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依据自己的喜好量身打造一份“我的日报”。①简言之“,信息茧房”就是“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泛滥与信息茧房现象共存,网络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日益下降,给网络环境治理带来更大困难。文章在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信息窄化、群体极化和过滤气泡三大效应基础上,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信息层面构建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信息茧房三大效应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发现,信息窄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和信息层面直接影响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群体极化效应通过个人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过滤气泡效应则通过信息层面对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社会层面产生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参与提升用户虚假信息识别能力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数据积累加上算法的偏好投喂助推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用户、网络平台和社交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使得用户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阻碍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高效性,文章基于“信息茧房”视域下,阐述了“信息茧房”效应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与途径,探讨如何高效地推广和宣传档案文化,有利于档案文化传播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出现,可以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分发率,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信息茧房"现象。在"信息茧房"的影响下,易出现群体极化下的网络暴力,受众的全面发展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判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克 《新闻战线》2020,(5):97-99
商业聚合平台推送信息的“算法传播”,可能形成“信息茧房”,其信息单一、源头污染、主流弱化、正统消解、理性偏差等负面影响,引发社会担忧。破解这一-迷思,可从价值引|领、导向把控、科学设置、技术管控、人工把关、责任追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短视频发生了爆裂式的发展,日益成为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基于第一手调研数据显示,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结合主流媒体与传统文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文化自信;但算法推荐的模式将大学生困于信息茧房之中,导致部分大学生缺失对公共议题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久而久之就会对其自身所持的价值观感到迷茫。为有效发挥短视频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积极影响,视频平台、短视频制作者、高校和大学生等多方参与者均要形成正确认知、承担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文化,助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主流媒体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引领及增强文化软实力等职责和使命。主流媒体只有顺应数字化、移动化的信息传播趋势,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才能增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央视新闻新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和传播策略,通过打造“头条工程”、直播、微视频、原创海报、“主播说联播”、评论等多样态的新媒体作品,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在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发挥主流媒体文化传播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效应容易造成读者信息窄化与知识局限,识别信息茧房的触发因素有助于探寻破茧对策以促进阅读推广。文章选取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社交环境4个维度的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对信息茧房效应的触发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由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3个因素联合构成的组态路径覆盖率最高,在非以上3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社交环境也会触发信息茧房。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或削弱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阅读策略,以期为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云芳 《新闻战线》2023,(13):31-34
澎湃新闻客户端不断转型升级、扩容增效,努力连接用户、留住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成风化人:破解“真相摇摆”,以“长深准”式报道平衡“短平快”式碎片传播;打碎“信息茧房”,推出“澎湃算法”,精准使用人工严选推荐;关注重大议题,不畏“流量冷感”,与用户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张银婷 《今传媒》2023,(1):118-120
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媒体时代,5G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精准算法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促进了“千人千面”“我的日报”时代的到来,完美展现出了媒介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是,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导致受众沉迷于“信息茧房”,从而加速了个人的时间危机。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信息茧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力求找出媒介技术进步是如何消磨个人有效时间、使受众裹挟在“信息茧房”之中的,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平台社会逐渐兴起,用户-算法-平台三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大学生群体的平台使用实践,探讨其如何看待个性化推荐信息、通过改变算法推送、感知自身画像等主动打造个性化信息流,以及其主体意识的强烈程度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探索其在平台使用、算法相遇实践等进行研究。【结果】用户对于个性化推荐信息的态度与其媒介素养、算法意识等因素高度相关,个性化推荐信息本质上是用户定制化内容与算法推荐机制相互融合的结果。【结论】大学生用户较其他群体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与较为丰富的平台选择。其对于个性化推荐信息的态度总体呈现发挥平台工具属性、有意识地进行算法抵抗与算法驯化,达成内容重组、信息优化排序等,最大化实现平台为“我”所用。基于用户主体驱动的平台使用行为,对算法推荐本身的茧房构建具有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