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案件受到网络舆情的密切关注。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是抑制网络舆情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司法监督功能,并解决目前对网络舆情规制不足问题的现实需要。实现网络舆情环境的健康有序需要从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可以从完善立法加强网络行业管理,规制侵权行为,引导网络行业自律,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提高网民法律素养与媒介素养等方面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已然是新媒体时代网民利益诉求的表征.较之于其他舆情形态,网络舆情的演化更为复杂,传统的“公关管控”管理路径显然难以适应它发展的需要,从理念、制度、机制三个层面创新网络舆情管理路径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要树立网络善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以及以德为先的自律理念,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法制化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深化网络新闻发言人和规范监督问责制度建设,并通过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对话机制、网络舆情应急联动机制以及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保证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与高效.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民众诉求表达的渠道,促进了普通网民话语权的实现,但也提高了网络舆情的受关注度。教育网络舆情作为民生话题之一,热度相对较高。2013年教育网络舆情在地点分布、事件类型、来源渠道以及时间节点上呈现出独特的规律。全面总结梳理教育网络舆情应对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加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舆情安全评估、借力意见领袖、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形成教育宣传大格局等,有助于全面掌握网络舆情,营造和谐的教育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其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养之一。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动态、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集中体现在:媒介认知片面、媒介意识不足、媒介能力欠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位等方面。新形势下,高校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须加强辅导员媒介技能培训锻炼,及时掌握高校舆情动态;加强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营造良好新媒体环境;建立多样化工作机制,保障媒介素养提升"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包括无先兆的舆情问题、周期性的舆情问题、长期反复性的舆情问题等三种类型。产生原因在于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力度欠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滞后、大学生思想心理的不稳定性,解决之策要从畅通校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控制、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舆论引导中增强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的主动性,强化网络舆情监督,提高充分利用新媒体塑造政府形象的意识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需采取提高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尊重网民话语权,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做好城市形象宣传策划等措施,提高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舆情既是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新渠道,也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成为考验高校驾驭舆情、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个标杆。通过对网络显性舆情的监测,及时倾听和有效解决大学生的诉求和建议,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生活稳定;通过对高校隐性网络舆情的研判,及时发现和有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稳定;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高校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可以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师生群体之间原有的话语权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诱发、发酵和扩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为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的扩散,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健全学生利益表达机制,阻断舆情扩散风险源头,构建全媒体校园媒介传播平台,提升校园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师生群体媒介的素养,实现师生群体网络话语权的良性博弈,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传媒类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微博舆情引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舆情发展,建构良好的学校形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分析学生微博舆情的基础上,应建立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意见领袖"作用,实施微博舆情周报制,加强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和媒介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传媒类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微博舆情引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舆情发展,建构良好的学校形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分析学生微博舆情的基础上,应建立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意见领袖”作用,实施微博舆情周报制,加强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和媒介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调查从研究生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媒介素养、议题选择与参与情况入手,显示研究生舆情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主观性等特点。因此,应构建开放沟通和表达的校园环境和利益诉求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性和针对性;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舆情快速介入和导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仍要面对无先兆性、长期反复性、周期性等三种类型的舆情危机。高校舆情危机具有目的单纯性、无行为暴力、群体性等特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高校对舆情的管控力度相对不足、师生的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学生思想与心理状态不稳定、高校舆情伦理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应采取加强舆情管控引导力度、畅通校情民意表达渠道、提高舆情伦理道德修养等策略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强调主体意识,网络舆情平等、自由、公开和实时的特征与之相适应,并在公民社会构建中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监督公共行为、表达矛盾诉求和培育道德意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利益驱使导致不实言论传播等消极因素也使网络舆情在公民社会构建过程中产生了反作用.通过改革加强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倡导公平正义等促进网络舆情发挥积极作用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觎,本文引入优势视角,分析了优势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从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生成环境、加强媒介建设、健全引导机制、加强舆情主体引导四个方面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热点舆情引导工作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网络热点舆情引导工作的主动性;分类引导,增强网络热点舆情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增强网络热点舆情引导工作的科学性;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热点舆情引导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现有的利益表达机制还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还得不到充分、全面的表达。建立与完善民主的利益表达机制不仅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必要途径,而且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与完善民主的利益表达机制的主要措施与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表达意识和能力;实现利益表达的组织性;拓宽并畅通利益表达的渠道;建立民主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影响尤为显著,扩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场域、矛盾场域、时空场域,而要引导网络舆情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需要从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在场机制、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发言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的互联网新生力量,越来越多地将网络作为话语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学习者权力在客观上已经逐步形成,并主动谋求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借助群体极化效应形成舆论强势倒逼高校给予回应。高校应当主动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倾听学生的网络表达,及时关注本校学生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建立网络事件预警机制;重视学生的网络赋权行为,引导学生理性参与高校治理。  相似文献   

20.
苏娜 《江苏高教》2014,(3):123-125
新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网络舆情。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提出从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发挥学生自组织积极作用、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五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