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梦娇 《出版广角》2021,(16):74-76
中国之声倾力打造的《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报道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百件历史文物作为切入点,邀请百位声音大咖,为观众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百年红色精神,永刻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印记.该系列报道以声音元素为载体,通过短音频等形式赋能红色文化和红色记忆,让党史宣传"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献是承继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的重要文化载体。图书馆融入红色文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场馆研学的指向性和适用性。文章阐释我国红色文献的研究概况,对图书馆开展场馆研学进行SWTO分析,并提出红色文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在整体规划上,坚持顶层设计和文献建设相结合;在研学方法上,坚持专题文献剖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相结合;在研学目标上,坚持高尚道德培育与社会新人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公共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服务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4R营销理论的公共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服务策略,即打造业内外机构高度协同的红色研学旅行服务格局,开发与用户需求高度契合的红色研学旅行服务内容,加强红色研学旅行服务品牌管理与绩效管理,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通的红色研学旅行服务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眭圆  张芷瑕  彭子易 《今传媒》2023,(11):114-117
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全国各地掀起党史学习热潮,“红色文化+”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途径。家国教育与潮流文化巧妙碰撞,沉浸式红色剧本体验成为了党建活动的热门选择,“玩剧本学党史”成为当代青年独特的学习方式。本文系统介绍了红色文化融入沉浸式剧本体验的模式,分析了沉浸式红色剧本行业的市场评价、门店分布、体验单价等情况,以及沉浸式剧本体验的教育作用,提出了严格把关剧本内容、精准定位玩家市场、规范行业监管标准、实现产业跨界融合等对策,旨在推动沉浸式剧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万琼  桂署钦 《今传媒》2024,(2):124-127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因此,高校及教师应重视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新媒体平台立体诠释、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红色研学活动,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并关注大学生的获得感,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色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献内涵的明确,对于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文章在梳理学术界关于红色文献内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的本义表述和红色文献的演进过程分析红色文献的概念范畴,从“红色”“红色历史”的政治意涵分析红色文献的时间界限,从文献的构成要素分析红色文献的内容、符号、载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阳艳弟  曾翔 《今传媒》2024,(1):53-56
红色出版物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绚丽的民族瑰宝,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红色出版深厚内涵的基础上,从选题数量、受众范围、大众理念和多元形式几个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分析了当前红色出版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从精心策划选题、规范编审校印、培养融媒思维三个方面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旨在为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育人潜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南京市红色档案文化建设现状,从时间、价值、空间和实践维度,对"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档案征集活动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典型案例,从强化站位意识、优化馆藏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开展多元合作四个方面探索以红色档案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文化传播逐步由单向传输向多向互动转型,互动促进个人及群体情感能量聚集,并进一步推动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扩散。文章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以纪录片《红色档案》为例,结合互动仪式的四个启动要素,分析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机理及其效能,阐述“互动仪式”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档案部门积极构建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提升红色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地图是展现自然和人文要素地理空间分布、时空变化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和传播力,这也使得地图类红色主题出版物在同质化选题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文章以《陕西红色印迹》地图为例,从选题策划、地图设计、出版融合、活动推广四个角度分析“用地图讲好红色故事”的出版实践,以期为同类出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要在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文章通过调研分析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2022年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红色记忆”网络空间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从建设、应用、互动、开发等环节,打造融红色文化资源供给、红色文化共享、红色文化思想交流和红色文化创新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记忆”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本文在研究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受众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受众意识”和构建多元化受众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史伟  薛佳 《图书馆学刊》2023,(10):66-70
高校图书馆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推广内容开展“红色”阅读推广,具有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红色文脉、服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增强“红色”认知、建设“红色”空间、打造“红色”基地、组织“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推广人、丰富“红色”活动等6个方面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文本结合青少年思政教育角度,对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价值,理清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时代背景差异与教学方式单一的挑战,提出运用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与理念、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等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配音艺术课程的实现路径,旨在为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可供参考与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政治热情,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红色文化,构建和谐商洛,由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主办,商洛市档案局、商洛市革命老区纪念馆和商洛市收藏家协会承办的“商洛市红色记忆展”,  相似文献   

17.
江珊娜 《新闻世界》2013,(4):295-297
本文通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受众中接受程度调查为基础,分析以“红歌会”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接受程度较低的原因。并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红色会》与同类节目作比较分析,得出“红歌会”在青年大学生中增强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该节目以及相关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晓青 《传媒》2021,(1):53-55
《河南日报》探访中原"红色地图"系列报道以红色遗址为线索,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的峥嵘岁月,展现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时代风采.此系列报道以精准策划做足纸媒影响力,以深度报道多层次、多角度展示新时代众生相,以新媒体技术点亮红色印记,为融媒时代党报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黄兵 《传媒》2016,(5):83-85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现象, “红色经典”的生产、改编与传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的影响与渗透,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经历了“经典化—再经典化—去经典化—品牌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联着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转型、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经典”的文本类型与创编潮流,再以《洪湖赤卫队》为例考察了“红色经典”的文本迁徙与影视传播规律:保留红色文化内核、寻找成熟范式、塑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王宇龙 《传媒》2020,(1):61-6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教育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州市开办了一批“红色文化讲习所”,通过线上直播的讲学方式,多平台宣传新时代的红色文化。随着一间间讲习所的揭牌开放,人们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本文以“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为例,探析融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