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如今,沈阳市的集体书店、个体书店及书刊二级批发业发展迅速,占全市书刊市场的销售份额的1/3以上,与新华书店主渠道共同形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书刊市场和图书贸易集散地,而且其持续发展的势头也较强劲。但是,某些集、个体书店和书刊二级批发单位的违纪违规经营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
一 10年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现在,同10年前相比,全国人均购书从1元增加到4.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增长1.5倍。国营书店固定资产原值约增长4.3倍。国营书店门市部增长90%,达9000处。集体、个体书店从无到有,达1.1万处。个体书摊、书贩也是从无到有,达4万余处。发行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主三多一少”(以国营书店为主、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的政策出台以后,除国有新华书店继续发展以外,出版单位的自办发行、集体性质的二级批发、个体零售以及私营书店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了我国书刊市场的迅速扩大,对繁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发展过快,管理跟不上,书刊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粗制滥造及宣扬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时有出现;“制黄”、“贩黄”屡禁不止;无照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署最近就加强书刊市场管理问题发出通知。通知说,近几年来,我国书刊市场迅速发展,对繁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发展过快,管理跟不上,书刊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粗制滥造及宣扬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时有出现;制黄贩黄屡禁不止;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问题比较严重;无书刊批发权的单位和个人违规批发书刊,有的甚至买卖书号从事总发行。为了保证发行体制改革健康发展,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书刊市场,通知规定;  相似文献   

5.
报载,“街头不健康书刊死灰复燃”。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扫黄”和整顿清理书刊市场一年之后的今天,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再次重返书刊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注意。这些不健康书刊进入书刊市场从出版的形式上不外三种情况: 第一,一些以前已被明令取缔、查禁的有淫秽、凶杀内容图书再次被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出版的核心正由品牌取代其资源本身,全国庞大的书刊市场价值体系,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解构的巨大风险。图书市场存在着图书品种数量增加而单品种图书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一般图书市场低迷、萎缩,实体书店和报刊零售点面临较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影响和动摇了"书刊互动"这一传统出版经营模式的市场基础。更为严峻的是,传统出版今天出现的问题,已经很难通过传统出版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厉行改革”以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实行“三多一少”(即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多种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方面有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出版、发行单位片面追求利润,不按规定办事,对国营书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和挑战面前,国营书店系统应该紧紧抓住“创特色、创新的服务水平、改善管理以提高效率”这三大关键问题,使几十年形成的国营书店系  相似文献   

8.
“二渠道”势头锐不可挡──侯马、临汾集、个体图书批发市场见闻周泓图为百汇书刊贸易市场中的部分个体书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曾三令五申,图书批发要以国营出版发行单位为主,有条件的集体书店辅之。然而在我省,图书的批发行当却是集体、个体的多,国营的少。“二渠...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书刊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市场庞大,覆盖面广。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全国的书刊编、印、发职工人数达25万人,全国众多的出版社、期刊社、报社,每日都有上千种图书、期刊、报纸推向市场,各种发行网络覆盖城乡,渗透各个角落。 (2)经营体制多样,流通渠道众多。新华书店、集体书店、个体书店(摊)同时经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并存,并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经  相似文献   

10.
成效、问题及思考———书刊二级批发单位压缩整顿工作概览□谭文一80年代以来,随着发行体制改革,集体、私营(个体)书刊经营单位从无到有发展很快,并在当前多元化的书刊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无疑这对活跃书刊市场,培育书刊市场竞争机制及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起...  相似文献   

11.
自从多渠道发行图书的形势出现以后,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全国一年出版各种书刊突破了6万种。一个省的国营书店系统充其量能销售其中的30%左右。以湖南为例,要求湖南的书店多发行湘版书是理所当然的,但限于条件,即使上面作为规定的任务下,最多也只能提出“进60%的湘版书”。这样一来,对内也要求改革开放的图书政策就不得不网开一面,于是个体书店便应运而生,3年功夫就遍及全国城乡,真是有如雨后春笋。此项政策有个设想,认为个体书店可以成为图书发行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多种图书流通渠道,主要包括新华书店发行渠道,出版社自办发行渠道,集个体书店发行渠道,外文书店、古旧书店、音像公司、邮政部门以及各种国营的、集个体的商业机构附属的图书发行渠道。在出版发行界,人们习惯把目前的多种图书流通渠道划分为第一、第二两条渠道,即把新华书店发行和出版社自办发行作为第一渠道,集个体书店发行作为第二渠道。这种划分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够明确。为此我们认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月,辽宁省出版局就该省发展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图书发行网点的工作提出意见,已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全省各地参照执行。辽宁省出版局的意见指出:国营书店和集体所有制书店是我国图书发行的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书店是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事业的组成部分,将同国营书店长期并存。个体图书发行业是国营书店和集体书店的必要补充,同样是一支可以运用的发行力量。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书店、书亭、书摊、书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具有小型、面广、灵活、方便等特点,对改变国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我们主张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这是搞活图书流通,开拓图书市场,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提倡这一方针,并不意味着集体,个体书店要同国营书店平起平坐,更不是要排斥国营书店的主导地位。国营新华书店在图书发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发行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全国图书发行册数比1978年增长了70%,码洋增长了123%。发行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子。出版社开办的门市部多起来了;集体、个体零售书店(亭、摊)有了发展;购销形式渐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包销之外,寄销、代销、试销、特约经销、自销等多种购销形式,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国营书店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等。在图书流通领域中,束缚图书发行事业和整个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旧体制-统购包销和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但是,也应该承认,旧的发行体制还没有根本变革,改革的步子还不快。  相似文献   

16.
改革促使出版社不得不考虑和关心自己图书的命运——销售情况,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扩大本社书刊的销售市场。出版社在宣传推销、疏通渠道、购销形式和掌握图书市场动态、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进而掌握书刊市场的供需规律,制订出切实可行、适销对路的出书计划,扩大本社图书销售市场。在诸多办法中,掌握图书市场动态和信息尤为重要。出版社要结合它们来考虑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基层书店的营业员直接同读者见面,最了  相似文献   

17.
图书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出版界每年出版的新书数量逐年递增,而很少有出版社的库存图书逐渐减少,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图书过度出版的问题. 图书出版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社数量波动不大,但也存在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全国出版印刷企业(机构)的数量和销售产值也在缓慢增长中,国有书店及国有发行点、供销社的数量出现下降,与之相对的是网上书店快速增长,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行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个体书店、书亭、书摊(以下统称为书摊)在我国的图书发行事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图书的流通增添了一条渠道,活跃了图书市场,有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方便了读者购书,有利于解决读者买书难问题;弥补了新华书店的不足,并促进了书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个体书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给图书市场带来的环境污染以致造成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图书发行事业有了新的较大发展,图书市场比较活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的书刊充斥市场近几年,黄色书刊泛滥,已成为社会公害。据了解,我国年出书6.6万种,期刊有6000多种,截至目前为止,政府明令查禁的书刊只有300多种,从这个数字看,查禁书刊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那么,为什么格调低下的书刊随处可见呢?关键是个体书贩专门经销这类书刊,极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已有7.8万家民营书店遍布城乡,总数比新华书店多5倍有余;从业人员40多万.①2002年我国图书共实现销售收入726.8亿元,利润419.3亿元,其中民营书店与新华书店几乎平分秋色.民营书店的图书零售额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出现了一批营业面积超万平方米、年销售码洋上亿元的民营连锁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