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谈起巴黎,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冠以浪漫、魅力、时尚之名,甚至Paris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今日巴黎的环城大道之内有三处制高点,分别是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和蒙帕纳斯大厦,登上楼顶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巴黎的城市景观与许多现代化都市不同,这里几乎没有设计独特的摩天大楼,反倒是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世侨会”中华经典文化传播交流委员会承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下称“咏诵会”)日前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大厅隆重上演,成为继2012年10月“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之后。“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再度登上国际文化交流最高殿堂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颜红 《世界文化》2014,(1):8-12
<正>提到巴黎,人们永远会联想起另一个词"艺术"。巴黎是艺术的天堂,也是艺术家的温床。应当说当下的巴黎应该包括了整个20世纪直至今日,足足有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因为这100年是巴黎真正成为艺术巴黎的百年,出现了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如萨特、波伏娃、杜拉斯、特吕弗、邓肯等。而今天他们都深埋于巴黎的地下,用他们的灵魂守望着巴黎的天空,他们的精神遗风,日复一日地影响着巴黎,构筑着巴黎的过往,连同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亨利·米勒与乔治·奥威尔齐萌1936年岁尾,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前往西班牙参加共和军方面的民兵,途中在巴黎稍作逗留。这期间他唯一抽空会见的是流亡在外的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奥威尔曾评论过《北回归线》──一部取材于米勒在巴黎的亲身经历的小说,奥威尔称赞这...  相似文献   

5.
新婚后。巴黎。一个春日的下午,我俩漫步穿过圣絮尔皮斯广场,经过由四座主教石雕像拱卫着的巴罗克式喷水池,然后在玛丽亚咖啡馆里要了一瓶莫埃特和尚东混合饮料。这已是整整40年前的事了。如今若是到巴黎作一次故地重游,在那些咖啡馆里重温一下我们青年时代的旧梦,那该是多么的美好。的确,这些咖啡馆不仅能够让人回想起自己的过去,还会唤起人们对巴黎往昔的追忆。列宁以及罗伯斯比尔都曾在巴黎的咖啡馆里秘密策  相似文献   

6.
巴黎市的东北部有个叫拉·维莱特的地区,巴黎人把这里建成一个音乐城,于1989年法国革命200周年这年秋天完成。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迁入此城。城内不仅建有音乐厅,还有乐器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等等,集中了所有与音乐有关的设施。这座音乐城将成为巴黎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巴黎,这个词有着说不尽的魁力,她给予人们的味道、颜色、声响、情意和感觉是难以传达的。特别是讲到文化内涵,“巴黎”这两个字最能让人激动不已。巴黎令人神采飞扬,思绪万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重金难买的。巴黎举世无双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珍宝,绝不亚于芭蕾舞、马赛曲、百科全书、梵高的绘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革命、巴黎公社等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是带着走进艺术史,走进文化史,瞻仰和体验第一流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心情来到巴黎的。在赛纳河上游七,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卢浮宫内…  相似文献   

8.
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在西方,我在东方遥遥相望,彼此仰慕北京——巴黎,巴黎——北京总统戴高乐,主席毛泽东深思远谋,独立自主北京——巴黎,巴黎——北京蓝色的塞纳河,红色的紫禁城情深意长超过长城雄心壮志高过铁塔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唱“马赛曲”,我唱“义勇军”任风大浪高无所惧凭聪明才智显本色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中国风情热法国法国时尚传九州人民友谊万古长青民族文化世代永存北京——巴黎之歌——志庆中法建交40周年暨互办文化年@刘驯刚  相似文献   

9.
“我是法国人,我喜欢中国。”这是稍有汉语基础目前正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提高班继续学习的雷克莱(Leclerc)先生发自内心的表达。一到傍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教室便传出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汉语教学计划随“中国文化年”的开幕和汉语教学的需求而正式启动。根据中国文化部对海外文化中心功能的定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主要以汉语教学展开。该中心对巴黎当地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经过详尽调研,制定出以日常汉语教学为依托、商务汉语定向培训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汉语教学与已开办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教学等,共同构成中心教学工作的主体。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20世纪20年代初,"一战"的硝烟依然弥漫着整个世界,而当时的巴黎却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文艺时光,只因为世界上最有文艺细胞的人们都住在巴黎。"迷惘的一代"的文学青年如潮水般涌向巴黎,他们挤在巴黎狭窄的街头散步,坐在那些散落各处的咖啡馆中聊天。  相似文献   

11.
巴黎的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的建筑,就是这座埃菲尔铁塔了。建筑师埃菲尔在其铁塔设计方案赢得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纪念方案竞赛后,宣称法国将是全世界惟一拥有300米“旗杆”的国家。1889年,正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这座钢铁的旗杆曾被视作一个怪物,耸立在风情万种的塞纳河畔。别说与卢浮宫、凡尔赛宫以及夏乐宫等著名建筑,即使与经过奥斯曼重新规划改造后的巴黎的总体格调,也不是那么合拍。反对的道理还有更多:一个以艺术见长的民族何以要以一个钢铁制成的庞然大物作为其象征。自然,这座铁塔面临的是被拆除的命运。1909年,在它将被拆除之前,…  相似文献   

12.
正1572年8月24日凌晨,法国巴黎还在沉睡之中。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很多天主教徒。他们似乎像事先约定了似的,统一臂缠白色袖章,手执凶器,挨家挨户敲打房门,一旦发现新教徒(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便不由分说强行拖到大街上,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现场处决。当日,数以万计的新教徒惨遭屠戮,巴黎城内血流成河。这是巴黎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这次惨案背后,影影绰绰闪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凯  相似文献   

13.
肖丽华 《世界文化》2008,(11):25-26
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艺术史上具有极强个性、独具魅力的画家,艺术史家一般将之归为20世纪初法国画坛上出现的“巴黎画派”,该画派主要是由居住在巴黎的外国画家组成,这一群流浪画家为了艺术只身来到异乡,过着孤苦漂泊的生活。巴黎画派并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他们共同秉持的就是坚持自我,尊重个性,建立个人化的绘画风格,但由于他们不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4.
“怪异、狂放、粗劣、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艺术评论家的怒斥,对象是不愿跟随时尚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作品。画展主办人是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一群小艺术家。这群青年属当时的叛逆者,他们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庄严肃的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参观者不仅讪笑,甚至向作品唾啐。尤其莫奈所绘的一幅海景,受讥嘲最多。该幅作品画的是哈佛港的晨景,名为《印象·日出》。一个评论家以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而恰恰是这些画作,构成法国现代…  相似文献   

15.
康军 《世界文化》2023,(1):48-51
<正>书店往事从伦敦乘坐“欧洲之星”号快速列车几个小时就抵达巴黎。在去往巴黎圣母院的塞纳河桥边,就是闻名遐迩的莎士比亚书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访巴黎,刚刚参观完圣母院的我无意间向导游问起,这附近可有一家叫作莎士比亚的书店?那位台湾女博士导游高兴地指向车后说:“下坡几步就是,您可以去看看,给您五分钟!”我听罢拉起女儿就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6.
我对新大陆和那个国家早就怀着浓厚的兴趣。据说,在那儿,那些精力象童话般充沛的人士生财有道,10亿10亿的美元来得比在俄国编草鞋还要迅速便当:一座座60层高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我在巴黎签订了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我将演出《梅菲斯托》、《浮士德》、《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唐璜》。我登上轮船,六天之后就抵达纽约港。途中我脑子里一直在思索如何演出的事,所以关于横渡大西洋的印象我竟记不起一点儿来。我听说过许多关于这个严峻的“生意人”之国的非同凡  相似文献   

17.
2006中国丙成狗年春节前夕,第24届巴黎语言博览会在巴黎凡尔赛宫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巴黎中国化中心在该展设立的展台,系首次参加该博览会。“雄居”展厅入口处占地24平方米的位置得天独厚,中国展台内外被大红灯笼、中国结和精美的窗花剪纸……点染得颇具中华民族特色,洋溢着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醒目地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记。开幕当晚,为博览会揭幕的法国教育部长德罗宾来到中国展台前,对巴黎中国化中心侯湘华主任说,自己一走进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中国的大红灯笼,立即被这浓厚的中国春节氛围和中国特色所吸引。  相似文献   

18.
穿越黑森林     
龚铁鹰 《世界文化》2005,(12):27-29
提到欧洲的黑森林,主要是说两处。一处是法国巴黎老区和拉德芳斯新区之间,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布劳涅森林。这里及巴黎东部近10平方公里的樊尚森林是环巴黎森林硕果仅存的一部分。巴黎有这样一片森林环绕,的确是老天对巴黎的眷顾!  相似文献   

19.
在巴黎的中心,有这样一座公园,比起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凡尔赛宫来说,导游们不愿在这样一座公园费上太多的口舌,旅游手册也不愿在这里费太多的笔墨。于是,作为一个巴黎的匆匆过客,你可能很难关注这座公园。你可以忽视,但你无法回避——你座下的车辇会一次又一次地路过这座公园;塞纳河的游船上,你目光穿越这座公园望到了卢浮宫;你的脚步甚至穿行而过,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  相似文献   

20.
罗朗 《世界文化》2023,(5):50-53
<正>巴黎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优雅和浪漫的代名词,无以伦比的世界艺术中心。从伦敦到巴黎,仿佛由阴转晴,一扫心头之雾霾。从伦敦到巴黎的欧洲之星,穿越英法海底隧道,三个半小时即可抵达巴黎北站。从巴黎北站开始感受法语的魅力,站台上的标识和巨大字幕信息,提示我必须复习法语。最重要的两个单词:Pardon,merci,常常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