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谓复指表达式包括语法概念复指短语和复指成分两部分。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对其内涵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自然对其外延也缺少统一的界定。我们给定的涵义包括:第一、由两个或几个相连或不相连的语词(我们称之为复指项,在前的为复指前项,在后的为复指后项)构成;第二、复指项从不同的侧面指谓相同的对象;第三、相连的复指共同充当一个句子成分,不相连的复指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对“第三”的正确理解是,复指表达式只能在单句的层面上呈现,一旦进入了复句领域,那就不是复指表达式了。  相似文献   

2.
<正>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取消复指成分,承认复指短语,这样处理,既切合语言实际,又更加科学一些,正如庄文中在《中学教学语法问答之七》(见《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三期)中指出的那样:“……由于着眼点不同,因而性质不同:一是短语,因而复指短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一是句子成分,因而复指成分再充当主语等句子成分,说法不很科学”。但还应注意的是,这样处理之后,围绕着不相连的复指的归属问题,还存在着没能解释清楚的地方,因而产生了很大的分岐。概括起来,存在分岐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复指是指词与词的结合关系和结构方式。构成短语的复指叫做相连复指,不构成短语的复指叫做不相连复指。相连复指都是复指短语,它是由两个词或两个短语(有时不止两个)构成的。前后两部分同指一种事物,同作一个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有相互说明、注释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前后两部分语言材料的不同,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4.
过去,根据《暂拟系统》钟语法,是把复指成分看作特殊的句子成分,并按其内部关系分为重叠式复指、称代式复指、总分式复指三种格式。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注意到,“复指成分“的说法不很科学。在析句时产生许多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所以,一九八四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汲取了多年来语法学界的科研成果,把“重叠式复指“归入短语,称为复指短语,把“称代式复指”和“总分式复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列入“句法上的几个问题“一节中,称为“不相连的复指”,取消了“复指成分”的说法。这样处理,比起《暂拟系统》对复  相似文献   

5.
翻开高三教材,我们常发现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的一种现象——分隔现象,而且例子不胜枚举。分隔现象是指通常紧密相连的两个句子成分由于中间插入了某种结构而造成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现象,其目的是为避免主要句子成分过长,从而导致头重脚轻,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中,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成分同指一个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复指。这种复指关系不仅可以构成短语,而且还可以构成单句和复句。对此我们试作简要分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连在一起,指同一个事物的叫复指短语。它的特点是两个词或短语紧连在一起,中间一般没有语音停顿,指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在语法上共同充当句中的一个成分。如:  相似文献   

7.
互文有互补式和互通式两类。互补式互文,其位置对应、互为省略的词句文义互补,彼此完善。互通式互文。其位置对应、词面别异的词句文义相通,彼此暗示。此位置对应是指语言环境相同,或表现在语法结构上,彼此所处的句子句式相同,并且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或表现在叙述对象上,彼此都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位置对应是两类互文赖以存在的前提。两类互文都有“避复”作用。都应看作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复杂单句分析的意义单句的结构单位是句子成分。充当句子成分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或复杂的词组。由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结构比较简单,表达的意思不复杂。如果句子成分是词组或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复句形式充当的,句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句子里,各个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意义的搭配。句子成分的意义搭配,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有些句子成分的搭配似乎不合事理,但大家都这样说,成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等。句子成分的搭配,包括主语和谓语的搭配,动词和宾语的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等。如果句子成分结构很简单,在搭配上一般不容易出错;如果句子成分由结构较复杂的短语充当,或者句子成分中包含两项以上的意思时,我们应善于分析成分的搭配,否则会出现搭配不不当  相似文献   

10.
在句子成分中经常充当主语成分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经常充当谓语成分的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包括数词、数量结构;充当谓语的除谓词和谓词性词组外,还有名词性的词组,其中包括数量结构也可以充当谓语。下面就数词、数量结构是“一”的充当句子或结构中主(宾)、谓语成分的情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翻开高三教材,我们常发现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的一种现象——分隔现象,而且例子不胜枚举。分隔现象是指通常紧密相连的两个句子成分由于中间插入了某种结构而造成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现象,其目的是为避免主要句子成分过长,从而导致头重脚轻,保持句子的平衡或者为了行文精炼、语义严密、结构紧凑.或为了强调,或为了避免歧义。英语的分隔一般遵循尾重原则,即应把长而复杂的成分放在句末,以使结构匀称。弄清分隔现象有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句意.因此有必要仔细地分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双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句法功能也很复杂,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两个介词不同时,双介词短语之间基本上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当介词相同时,双介词短语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以及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谓短语的功能类别,不同语法书看法不一,迄今尚无定论。本文从它的句法功能(包括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及组合能力)和表义功能两个方面,探讨了其个性特征,判定这种短语的功能是谓词性的。  相似文献   

14.
句法,指词组的构成、句子的结构、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是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及其充当、句型以及结构性虚词、关联词语等组成一个句法结构,或一种句型,一个词语进入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在其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就是这个词语的句法环境。该词语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受到这个句子的管束控制。例如“肝脑涂地”入句后用法情况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汉语里的量词,事实上只表示事物的单位名称,而不表示该事物的数量,量词不能独自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充当一个句子成分,不具有实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三、词类的转换一个词由于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由甲词类变为乙词类叫做词类的转换。如英语名词beauty,作定语时变为形容词 beautiful,作状语时变为副词 bearltifully,作谓语时变为动词 beautify。有没有词类转换的现象,是汉英词类又一个重要的区别。英语一个词类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多,不同的句子成分需要用不同的词类,这就是词类转换的必要性。如作谓语要用动  相似文献   

17.
1.看引导词在从句中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在从句中是充当句子成分的,可做主语、宾语、状语等;而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在从句中只起连接作用,不做任何句子成分。如:  相似文献   

18.
所谓省略句,指说话写文章常省去一些不说自明的成分,从而达到语言的简洁。例如:展望未来,我们对前景充满了信心。这是一个复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个分句的主语蒙后省略,可根据后分句的主语补上“我们”。所谓句子成分残缺,是指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的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例如:[在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这是一个单句,“在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是介宾短语,充当全句的状语,“对我们”充当状语,“提出”是谓语,“要求”是宾语。是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包括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它们在句子中充当某个句子成分。分词可充当状语、定语、表语和补足语,不定式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和表语,动名词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表语。因此,我们在做有关非谓语动词的试题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确定空白处应填非谓语动词的哪种形式。例1 One morning,I wa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简称《教科书》)《语法·句子和句子成分》讲句子成分时说: “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用‘=’标示)、谓语(用‘—’标示)、宾语(用‘﹏’标示)、补语(用‘<>’标示)、定语(用‘()’标示)、状语(用‘[]’标示)和中心语(用‘·’标示)等。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太阳出来了。 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空。两个都是主谓句,都有主语和谓语。不过前一句的主语是由名词‘太阳’来充当的,谓语是由动词‘出来’充当的。后一句的主语则由短语‘一轮红日’充当,主语里边又包含着定语‘一轮’和主语中心语‘红日’;谓语由短语‘渐渐升上天空’充当,谓语里边又包含着状语‘渐渐’、补语‘上’、宾语‘天空’和谓语中心语‘升’。这些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