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是将修辞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理论建构的成功典范。布斯还是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理论旗手,他有关伦理批评的主张也深受其伦理修辞观的影响。在《我们的交流圈子——小说伦理》一书中布斯"以书喻友",并不否认伦理批评的一个中心是对叙事的伦理价值做出评判,但他也主张伦理批评还应该将读者已有的伦理观念考虑在内。这一主张充分地表明,布斯已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影响,从《小说修辞》中只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段影响并控制读者这一单向模式向文本、语境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一双向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在其专著《小说修辞研究》中提出了系统的小说修辞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接受了布斯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构架,但对布斯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偏颇作了一些修正,认为他的小说修辞理论主要建立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范畴之上,对现代主义小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3.
《南洋歌》是南江流域泷水山歌叙事歌的代表之一。它在叙事结构、修辞策略、话语方式上体现了民间口传文学的特色,代表了南江流域民间文艺的艺术水准。探讨它的文化价值,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加以弘扬,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费伦修辞叙事理论把叙事看作是读者参与的动态进程,叙事不仅依赖作者的叙事技巧和策略,而且需要读者投入情感认知等才能不断推进。"读者"概念的引入是詹姆斯·费伦与此前W·C·布斯修辞叙事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特色所在。有关"读者"概念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四维度读者观的论述中,但是其对"读者"概念的阐释只能算作一种理想的理论模式,不同读者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血有肉的实际读者的差异往往会渗透作用于其他读者身份,二是参与叙事的不同读者身份在具体转化时复杂难辨。  相似文献   

5.
电影与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表意方式,都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即为叙事性。当代叙事学研究以及电影改编自文学的普遍现象,均表明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叙事文本的基本范畴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因此从两者的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的技巧——修辞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是西方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在20世纪形成的专门学问之一,作者以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从《傲慢与偏见》故事中的事件配置方式切入,研究简.奥斯丁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位伟大作家的一些修辞技巧。  相似文献   

7.
"逃逸"作为一种文化修辞与美国历史如影相随,白人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以美国内战逃逸为主题,通过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文学修辞,隐含表达他们对种族偏见引起的自相残杀的不满。马克·吐温通过转换小说人物的角色定位、反话正说的修辞方式,以及对黑人方言的使用,进一步触及美国南方黑白对立的敏感话题。拉尔夫·埃利森发现和继承了这种小说叙事和文学修辞,并借此探讨20世纪尚未解决的种族问题,既丰富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创作技巧,也深化了非裔美国文学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现代主义的辉煌后,英美小说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文学枯竭"的声音,宣告小说形式已经用尽.然而,在此背景下,以福尔斯和巴塞尔姆为代表的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却在自己的作品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文学的再生之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白雪公主>等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叙事方式本身的解构,对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革新,从而实现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以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从《傲慢与偏见》故事中的事件配置方式切入,探讨了简·奥斯丁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人类宝贵的文学财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当代英美文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能够为英美文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革命的想象: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示文艺的叙事修辞方式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叙事理论研究中,由布斯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从小说叙事文本自身的内在构成和小说阅读活动两个角度可以发现,隐含作者具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历史小说大体有两种叙事模式,一种为史传文学叙事模式,另一种为通俗演义的叙事模式.清末民初,以《孽海花》为代表的另一种历史叙事在悄然崛起.本文主要从人物的非英雄化与非道德性、多重叙事话语的交响以及在历史与小说之间三个角度来对《孽海花》的历史叙事作了初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孽海花》在叙事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伟  聂颖 《华章》2009,(13)
以20世纪美国文学重要代表作家海明威小说的艺术技巧为切入点,以其小说的语言风格、小说的结构特色、小说中展现的现代叙事艺术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后经典叙事学:读者的复活——以修辞叙事学为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到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多元研究,读者之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布斯的保守读者观在20世纪80年代显示了有限度变化,费伦的叙事交流模式重视读者参与,他因对个体化读者的强调复活了被杀死的读者。读者复活是学术范式转变给叙事学带来的深刻影响,其理论意义在于重启文学研究中的人本意识,张扬文学活动中的个体属性和多元差异,重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尼尔·盖曼是英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他创作的图画书《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也具有幻想小说的特点。其幻想叙事模式中并没有创造另一个幻想世界,而是采用了日常生活的行为对立游戏语境,同时,幻想的产生动机来自于父亲的缺席,孩子通过幻想游戏召唤父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英美文学课程逐渐被实用型课程边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其跨学科研究的特性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引入认知叙事学理论可以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认知作品人物和叙事艺术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教师探索英美文学教学新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首先界定“修辞”的含义。周宪在《小说修辞学.译序》中说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并不是去探讨我们通常理解的措词用语或句法关系,而是研究作者叙述技巧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王一川在《中国现代卡里斯码典型》导论中解释为“文化语境与个人话语行为和叙述行为的关系,正构成我们所谓修辞论阐释的主要对象。”布斯与王一川论述结构所体现的“修辞”意义,涉及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所有要素及其特征,几乎把文艺学基本范畴都包含在内。本文也是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修辞”一词,主要探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解放区  相似文献   

19.
刘璇 《考试周刊》2009,(35):189-190
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从英美文学的教学素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人文素质课程,英美文学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日益边缘化。基于这一现状,分析传统英美文学授课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从课程规划、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途径及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