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阐释主体对客体对象加以重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命名从来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它因指向实践行动和影响权力主体知识话语的生产与复制,而具有历史的、因果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大多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至少出现了四种以"人民画报"命名的刊物,并历史地、内在地建构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人民本位"的图像象征体系:以"人民"的名义从事视觉实践的价值立场,"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本位"观,"书写工农兵"和"工农兵书写"的"人民主体性"意识.这套体系在维护人民政权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人民画报"不是一个纯粹的报刊概念,而是一个政治范畴和政治性的概念,其图像实践也是创造新的政治主体的过程,是一种将视觉宣传与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与视觉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
宋航 《东南传播》2018,(8):149-151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宣传事业充分关照战时复杂的本土情境,在内容上以鼓动群众为最终目的.而新政权建立后,历史情境和政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国宣传事业的目标亦发生了重要转向.本文通过对创刊年间的六期《人民画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事业建设报道与政治报道的内容特征,还原《人民画报》描绘的新中国图景:各项事业建设稳步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领导下的"完美"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1902年创刊的《启蒙画报》是近代北京的第一份画报。作为一份真正关注儿童教育及命运的报刊,《启蒙画报》以其"教材"性质的定位,拥有数量众多的儿童读者,其对于晚清"蒙学"的倡导,"童智"的启迪以及"新儿童"形象的塑造,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界对于《启蒙画报》已有相关探讨,或侧重介绍和考述,或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展开研究。本文另辟新义,从"启蒙"视角出发,将以《启蒙画报》为代表的晚清画报置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整体脉络与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中,反思其成就与困境。  相似文献   

4.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相似文献   

5.
《人民画报》的创刊与出版顾棣《人民画报》是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领导下的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的,于1946年8月由裴植、艾炎、高帆等创办.不仅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有重大影响,而且为整个中国解放区摄影画报出版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129师)...  相似文献   

6.
王娟 《出版史料》2010,(1):82-87
《启蒙画报》是清代末年中国北方出版的第一份画报,1902年6月23日创刊,1904年初停刊,前后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创办人为彭翼仲先生。彭翼仲先生共创办了三份报刊,分别为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启蒙画报》的对象为“童蒙”,用白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东部二层至三层的墙壁上有两幅巨型壁画,南边的一幅是《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北边的一幅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作者分别为周令钊、陈若菊夫妇和黄永玉,创作时间为1959年,尺寸为9×10米。在壁画创作过程中,"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主题历经数次调整,最后由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拟定。其中,"世界人民大团结"意指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团结"意指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并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两幅壁画旨在从内政外交的角度塑造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艺术表现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和黄永玉不断调整作品的表现形式,最终这组作品以优秀的面貌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9.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以通讯稿的形式被刊登在《解放日报》上。1953年,毛泽东将1944年通讯稿中的引文编辑整理成《为人民服务》。1991年再版《毛泽东选集》时,出版者对《为人民服务》的题解和注释作了修订。"为人民服务"口号启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一定要正确,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做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新任务.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超出了以往的改革.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封面是期刊最直观的形象“代言人”和内容的浓缩展现,体现期刊的整体风格、编辑方针和主打卖点.《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本文从其作为国家级画报的特殊定位出发,分析其各时期的封面影像特征及变迁的影响因素,解读时代烙印下的中国脸谱.  相似文献   

12.
<正>《北洋画报》是由自幼留学海外、接受过西洋文化教育的冯武越一手创办,"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是其办刊宗旨。作为一份有意识地引介和倡导现代文明的启蒙报刊,它在风格上追求简净而纯厚,因采用彩页印刷而开北派画报之先河;它在内容上对民国时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画报》是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2年7月7日出版的第一期《晋察冀画报》也是中国人民第一部革命摄影集。文章通过介绍《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和创刊,以及它的连续出版,揭示了《晋察冀画报》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画报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从1877年到1949年间,我国出版画报约八百种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报发展历经几个阶段,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如《点石斋画报》、《良友》画报等,对当时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也给当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因此,有必要对那一时期画报的发展做一梳理. 画报发展的分期 对于近现代中国画报的发展脉络,新闻学家萨空了和文史学家阿英都曾有所论述.萨空了(1907~1988)在《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②中,从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起到20世纪30年代,把中国画报的五十年历史(1881~1931)按印刷技术的变革分成了三个阶段:"石印时代"、"铜锌版时代"、"影写凹版时代",整理列表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图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图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人民广播播音事业诞生之日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七十年辉煌的历程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代代播音主持人恪守职责,不辱使命,用声音传播真理、记录历史、讴歌时代、传承文化,忠实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热情地为广大人民服务.人民广播播音七十年的历史,印证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也积累了"怎样培养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其中人民网"人民时评"栏目被评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享有极高的认知度。本文以"人民时评"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7):66-68
<正>在马克思论著中,"自由报刊"、"人民报刊"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与人民联系紧密、一定程度能够真正代表舆论的报刊,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为了强调报刊的某一特性而使用了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于1843年1月首次使用人民报刊(die Volkspresse)这个概念,是指相对于普鲁士官方、半官方报刊而言的民间的即人民的报刊。在专制制度下,这两类报刊的对立往往会使后者相当程度上反映  相似文献   

20.
变中求生存变中求发展──《民族画报》改版前后车文龙《民族画报》创刊于1955年2月,是建国初期继《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创刊之后又一本由国家创办的画报。画报创刊43年来,曾经两次停刊,走过了风雨坎坷的艰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画报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