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学算术转入学代数,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提高了。由于小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适应初中代数的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升入中学后,数学成绩下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和初中一年级的代数教师,都应该十分注意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问的衔接,善于在它们中间铺路搭桥,使小学毕业生一进入中学就能走上中学数学学习的正轨,提高学习成绩。现就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与中学代数衔接问题,谈几点看法。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学算术转入学代数,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了。由于小学里有些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适应初中代数的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升入中学后,数学成绩下降。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和初中一年级的代数教师,应该十分注意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善于在它们中间铺路搭桥,使小学毕业生一进入中学的起点就能走上中学数学学习的正轨,提高学习成绩。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如何衔接好中学代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学算术转入学代数,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的内容加深了,逻辑抽象思维的要求提高了。由于小学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适应初中代数的新的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升入中学后,数学成绩下降。下面就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内容的互相衔接的问题谈点看法。初一代数的教学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  相似文献   

4.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 ,由学算术变学代数 ,识领域扩大了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难于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 ,因此初一代数教师应十分注意中小学教学之间的衔接 ,并善于巧妙地铺路搭桥。具体作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查缺补漏 ,搭好阶梯代数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这些内容的基础分布在各册小学数学教材之中。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代数教学。因此 ,我们初一代数教师在备课时 ,第一道程序就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 ,要通…  相似文献   

5.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学算术发展到学代数,知识领域扩大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了。由于小学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适应初中代数的新的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因此,初一代数教师应该十分注意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善于  相似文献   

6.
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台阶。虽然初中的课程设置有了很大改变,但就数学来讲,却与小学数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数学内容看,由学算术发展到学代数,知识领域扩大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了。由于  相似文献   

7.
惠新超 《山东教育》2011,(35):37-38
小学生升入初中,由小学数学发展到代数,知识面扩大了,难度加深了,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提高了,靠记忆为主、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初中代数的学习。对此,有的学生经过顽强的努力由不适应,逐渐变为适应;有的学生则因众多因素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以至丧失信心。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搞好从小学数学到初中代数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一、内容上的过渡要自然作为一名代数教师,在教学前要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知晓初一代数的内容中哪些是小学数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一、小学数学的干扰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例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毕业刚进入初中,不少学生对中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要求不能适应,既学得吃力,又成绩不佳。如何把学生从小学平稳地带进初中,从初中平稳地送入高中的学习轨道,便成为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本试就此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帮助进入初中的同学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下面就初中代数与小学数学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学习代数的有关方法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一、小学数学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初中代数是小学数学的深化和拓展,就内容来看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1.算术数与有理数.小学数学所学的算术数包括自然数、零、分数.初中一开始就引人了负数.为什么要引进负数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因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某地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Ic℃,而最低气温是零下ZT;世界上最高峰珠…  相似文献   

11.
代数是算术的继续和发展。一方面,学习代数必须要有算术做基础,特别是要有一定的数字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代数的学习,应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算术和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从1957年起至1960年,已把初中算术逐步下放到小学学习。但是要使学生实际达到的算术知识水平,完全跟在中学学习算术时一样,还需要一定的复习。因此,近几年来,各地在开始学习代数时,仍然安排一定课时来复习算术。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该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材内容的角度,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客观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无缝对接,是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攻克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做好衔接工作的基础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在小学,主要学算术数,到初中,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无理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 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合理地应用 进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初中数 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初中阶段的数学,与小学数学有很大 的出入,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强’学生往往不能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问题情境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 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 生的求知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篇文章主要 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代数过程中容易入门,不像学习几何那样感到陌生。从小学数学到中学代数的教学存在着一个过渡的问题。代数与算数衔接处理不妥,将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今后的代数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一环。小学高年级是促进小学生从具体运算阶段向抽象形式运算阶段转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培养,成为小学和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衔接阶段,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代数思维,转变运算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是人生历程的要塞,初一是关口。因此,立足初一,依据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研究中小学数学内容的差异与演变规律,顺利地搞好起步入门教学,将是初中三年的关键环节。初一数学教学要立意高远,纵览全局,把握起点,突破障碍。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突破四道障碍,顺利地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一、“符号变元思想”的建立新教材改变了学习代数从有理数入手的传统做法,开宗明义第一章安排了“代数初步知识”,向刚刚升入初中的新生介绍代数式和简易方程两部分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两部分内容一方面与小学算术中已经渗透的一些代数相关知识紧密相连,使算术与代数的衔接更加直接、自然、学生也比较适应这一过程;另一方面把初中代数的两种最重要的数学思想——“符号变元思想”和“方程思想”及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代数便能窥视到这门学科的大致轮廓,触及本质属性,并能很快体验代数较之算术的优越性,从而激起学习代数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代数第一册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开门见山地引进“代数式”的概念,这体现了初中代数与小学数学最主要的区别.小学数学主要学习数的运算,而初中代数除了进一步扩充数的范围外,还要研究式的运算以及和式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9.
初一是中学的起点年级.初一学生学习得好坏,对今后的学习影响甚大.因此,按照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切实打好基础,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就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重视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初一代数的学习是建立在算术的基础上,初一学生学习代数产生某些问题常常源自算术.因此研究学生的基础,就要联系到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情况.小学数学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即正整数、零和正分数(正小数)范围内研究问题的,它是初中引入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基础.但小学数学学习比较注重计算、注重结果,对初中代数所要强调的抽象思维、说理、推理和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等  相似文献   

20.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天津市塘沽区教研室贡式正我们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代数教科书试教之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了大纲和教材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就小学与初中的过渡衔接问题作了一些新的考虑。我们认识到,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是完成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