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薛谭学唱歌     
正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年轻人,他从小就喜欢唱歌。为了学习唱歌,薛谭不辞辛苦找到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并拜他为师。秦青见薛谭是诚心诚意要学习唱歌,心里非常高兴,他决定把自己多年的技法、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薛谭。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3,(9):25-25
要说师旷、伊尹的故事带有过多神话色彩,那再来听听秦青的故事。相信下面这个比较还原现实的故事,同样能够吸引你!有个小青年,名叫薛谭。一心想做歌星的他不远千里,跑去跟随当时十分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学习演唱技巧。秦青经过考察,发现薛谭是棵好苗子,其音乐资质是自己众多弟子中最高的,于是悉心传授。经过他的点拨,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3,(25)
有个小青年,名叫薛谭.一心想做歌星的他不远千里,跑去跟随当时十分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学习演唱技巧.秦青经过考察,发现薛谭是棵好苗子,其音乐资质是自己众多弟子中最高的,于是悉心传授.经过他的点拨,薛谭的演唱技巧突飞猛进,简直是一日千里.他每次跟着老师"走穴",都能博得满堂彩.  相似文献   

4.
薛谭学唱歌     
《红领巾》2007,(11):18-18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非常喜欢唱歌。他的老师是当时有名的歌唱家秦青。秦青很耐心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发声,怎样唱出节拍,怎样投  相似文献   

5.
《薛谭学讴》是《列子》上的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文中说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未穷青之技”而欲辞师回家。秦青为他饯行时“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大惭,“求返,终身不敢言归”。薛谭学讴,浅尝辄止,自以为足矣,几乎半途而废。在秦青“悲歌”之后,他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育学生应该“晓之以理”,并把“说服法”列在教育方法的首位。然而,秦青的教育却完全不是这样,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列子·汤问》记载了“薛谭学讴”的故事:“薛谭学讴(唱歌)于秦青,未穷(学完)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费止,饯(摆宴送别)于郊衢(郊外大路),抚节(轻轻地打着节拍)悲歌(慷慨激昂地唱歌),声振林木,响(回声)遏(阻止)行云。薛谭乃谢(致谢,道歉)求反(同“返”),终身不敢言归。”   这个故事记叙的内容是薛谭学讴的过程,而故事表现的中心则是赞扬秦青高超的…  相似文献   

7.
《列子·汤问》篇中的“薛谭学讴”的故事,虽仅寥寥五十一字,读来却颇能发人深思。好在其文不长,今录于后: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故事中的薛谭,是一个心浮气躁、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肯继续深造的青年。你看他,跟着老师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全部学到手,就自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间歌唱艺术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早在春秋时期即已群星灿烂,争辉斗艳。如《列子·汤问》中的秦青与韩娥,便是当时两位技艺超群的民间歌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教化弟子之法是否妥当另当别论,单凭他这种悲歌慷慨、“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男高音  相似文献   

9.
古时有个名叫薛谭的人,他向秦青学唱,结果没有学精就要走,后秦青以自己精湛的唱技打动了他,薛谭复学,终生不敢言归。读了这则故事很多人都称赞薛谭终生求学的学习态度,而我却认为,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就要走进社会,学以致  相似文献   

10.
相传在一个寺院里,一个师父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认为自己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提出要下山。师父问他:“你什么都学会了吗?”弟子很坦诚地答道:“我什么都学会了。”这时,师父就对他说:“请你把厨房里  相似文献   

11.
先秦的时候,薛谭在当时著名的音乐家秦青那里学唱歌。他自以为得到老师真传,准备谢师而归。秦青也不留他,只是高歌了一曲,使得薛谭马上转身回来,再  相似文献   

12.
一、根据下面一段材料,概括出不同的观点(每一观点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加以表达)。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二、根据提供的材料,以“要勇于摒弃错误”为题,完成如下作业:a、把对题目有用的材料序号写出来;b、把有用的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重新组合;c、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列出你写这篇文章的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 1、一次,有位科学家在柏林召开的物理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当他一走下讲坛时,就被爱因斯坦迎住,并告诉他说:“您的这篇论文所依据的某些思想是我不久前发表的,但是很抱歉,那些思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到手了,便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相似文献   

14.
读过《列子》一书的读者,大概都不会忘书中“薛谭学沤”这则胜炙人口的故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突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行。秦青弗止,钱于郊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虽只寥寥五十余言,读来却意味隽永。尤其对负有教书育人之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则更有着不尽的启示。我们在赞叹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演唱技艺的同时,更为他那种欲“擒”故纵,以“技”服人的教育方法所深深折服。关键时刻“露一手”,远胜过道理万干。薛谭闻之而“乃谢求反”,乃至于“终身不敢言归”,应该说正是…  相似文献   

15.
高晓岗 《陕西教育》2010,(12):26-26
如何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着力探讨的一个要义,我国第一部教学论著《学记》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达.”则给我们指出一条明确的途径。“薛谭学讴”的故事就是运用此法启示主动学习的一个范例,薛谭随秦青学唱歌.经过半年的学习.薛谭自认为长进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6.
《列子》上有一则薛谭学艺的记载: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17.
心里的杂草     
一天,休谟带着众弟子路过田野。休谟指着田野问弟子说:“你们看田野里长着些什么?”“杂草。”众弟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告诉我,要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杂草?”众弟子不禁有些愕然,心里说: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就够了。”大弟子首先开口说。二弟子马上说:“还不如用火烧来的快。”三弟子反驳道:“要想斩草除根,只有深挖才行。”等众弟子七嘴八舌讲完后,休谟微微一笑,说:“你们回去后按自己的方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一年后,众弟子再次相聚,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能清…  相似文献   

18.
心里的杂草     
一天,休漠带着众弟子路过田野。休漠指着田野问弟子说:“你们看田野里长着此什么?” “杂草。”众弟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你们告诉我,要怎样才能除掉这此杂草?” 众弟子不禁有此愕然,心里说: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 “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就够了。”大弟子首先开口说 二弟子马上说:“还不如用火烧来得快。” 三弟子反驳道:“要想斩草除根,只有深挖才行。” 等众弟子七嘴八舌讲完后,休漠微一笑,说:“你们回去后按自己的力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年后,众弟子再次相聚,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  相似文献   

19.
合约     
在主题队会上,老师说:“小朋友们,今天是戒烟日,回家后,劝劝自己的亲人,不要再吸烟了……”放学后,强强走进爷爷的房间,亲热地说:“爷爷,你不是说过吗?谁说得对,就该听谁的。如果我说得对,你听吗?”“我听,我当然听!”爷爷很高兴。“那你今后别抽烟了,我们老师说,烟里有毒,对身体有害!”“嘿,小家伙,管起你爷爷来了!你说我抽烟不好,我还说你晚上吃糖后不刷牙呢!弄得小嘴满是蛀牙不说,喉咙有时还噎得呼呼直喘呢!”“爷爷……”强强无话可说了。过了几天,强强想出一个好办法。一天晚饭后,他又走进爷爷的房间:“爷爷,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好吗?”爷…  相似文献   

20.
农夫的品德     
—天早上,—个农夫遇到—个男孩,便问他:“你想找活干吗?”“想找。”孩子回答。“你能拿出—张证明书,证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吗?”“当然能。”孩子说,“你可以去找店老板迈格斯先生打听,他雇用过我。”“那好,”农夫说,“你去把迈格斯先生找来,我跟他谈谈。我在这儿等着。”过了5分钟,又过了15分钟,迈格斯先生还没来。下午农夫又遇到那孩子,他说:“迈格斯先生没把你的品德、证明书给我。”“是的,先生,”孩子回答,“因为我没有要他来。”“为什么?”“啊,他跟我谈了你的品德。”孩子解释说。(在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请你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