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有这样两段文字:1.主要是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两家.彼埃尔·别祖霍夫也属于此类.他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是中心人物。他们两人都不断进行思想探索.饱尝生活中的甘苦.都在卫国战争中了解到人生的真谛,并在精神上得到新生。最后安德烈因负伤死去,彼埃尔将成为十二月党人。  相似文献   

2.
马燕,中国宁夏同心县予旺乡张家树村一个15岁的女孩,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坚持写日记,用她稚嫩的笔触真诚地记录了自己极为贫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深切地表达了对上学的渴望。2001年5月法国《解放报》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来到马燕的家乡采访,偶然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有个小男孩叫彼佳,大家都叫他“彼佳—这算什么。”有一次,妈妈对他说:”你又不戴帽子跑到冷风,去了?”彼佳回答:“这算什么!”爸爸对他说:“你又在幼儿园上课时乱说话了?”彼佳还是回答:“这算什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表达了其不同于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任何人的意志转移,因此,英雄无关历史进程;无数个人的合力与历史规律构成同步,因此,可以认为,历史是每个人参与的进程;同时,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成长。这一理念在小说主人公彼埃尔、娜塔莎由混沌走向澄明的过程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年出生于波兰。她和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的存在,从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测出它的性质,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年出生于波兰。她和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183;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的存在,从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测出它的性质,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离心的小岛上有一片晴空当你受伤彷徨请抬头看一看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的温暖给你勇往直前的力量——苏暮凉"彼年"想起初识时,你名为"彼年豆蔻"的网名。因为有一句话:"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很久以前曾看过类似的话,当时一直认为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但后来  相似文献   

8.
《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是由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韩石整理后,由法国拉姆塞出版社出版,成为法国年度畅销书。遂后这本书被翻译成德、意、日和西班牙等六国文字,中文译本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里选登《马燕日记》中的两则,小读者一定爱读。  相似文献   

9.
28岁的波兰女青年玛丽与36岁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是一对受人尊敬的青年学者。他们共同努力,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他们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起这对科学家的婚礼,就像他们对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一样,令人称道。结婚前,邻居德卢斯基太太打算赠送一件结婚礼服给新娘玛丽。玛丽知道了,赶紧到邻居家。她说:“我每天穿的只有这一件衣服,如果你真心诚意,要送一件给我,那么颜色要深些,我可以穿着上实验室。”德卢斯基太太就请裁缝为玛丽缝制了一套海军蓝毛料服装和一件浅蓝色条纹的上衣。结婚这一天,许多亲朋…  相似文献   

10.
点点荐书     
《马燕日记》是法国《解放日报》驻华记者彼埃尔·阿斯基在中国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以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并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给多个欧洲国家及日本,被译成五国文字,在这些国家也成为畅销书。日记主人马燕,贫困乡村一个曾两次辍学的十五岁女孩,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她用稚嫩的笔触真诚地记录了自己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11.
暑期西班牙的旅程,特意给巴塞罗那多留了一些时间,因为安东尼奥·高迪。1870年代,巴塞罗那的富人古埃尔一眼相中还默默无闻的安东尼奥·高迪,认定他日后一定能成为建筑大师,就在巴塞罗那买下一处山坡请高迪担任设计师。古埃尔的如意算盘是,自己赚到钱的同时向世界推出一位建筑大师。彼时,交通工具还是马车,巴塞罗那的富人嫌上山麻烦,古埃尔的投资打了水漂,他索性成人之美由着高迪的性子规划那片高地,成就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古埃尔主题公园"的世界著名景观。  相似文献   

12.
阿姨:“这是给你的奶油面包。”彼佳:“谢谢!阿姨。”阿姨:“真是好孩子!我就喜欢懂礼貌的小孩。”彼佳:“阿姨,如果我再说一声‘谢谢’,那就再给我苹果。”  相似文献   

13.
最好的同桌     
儿子彼尔上小学一年级了。刚一星期,他就带回一个让人不安的新闻,他竟在游戏场上同班上惟一的黑人孩子罗杰在一起玩。这太可怕了,我强忍住气,尽量平和地对他说,“是吗,我想别的孩子恐怕都不敢跟他玩吧,要过多久才会有人跟你一样也找他玩呢?”彼尔却毫不在乎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要永远跟他一起玩下去。”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得知彼尔主动要求跟罗杰同桌。除非你和我一样,也生活在一个白人至上的国度,否则你不会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我立即去找彼尔的班主任老师,让他纠正这种孩子气的想法。老师用疲倦和略带嘲弄的目光迎接…  相似文献   

14.
1990年金秋,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特教学校管理培训班结业会上,合肥聋哑学校校长万先广与前来讲学的全美盲协主席彼拉博士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彼拉博士:“假如让你选择,你愿做盲人,还是愿做聋人?”万先广:“我愿做聋人。”“为什么?”“因为我在聋人那里听到了每一座青山的回声,  相似文献   

15.
杨友苏 《新读写》2014,(6):34-35
你不可能一口气读完它,因为它有548页;你也不可能读了开头后又无动于衰地放下它.因为它太精彩!它出自两位不同国籍的记者拉莱·科林斯与多米尼克·拉皮埃尔、一位名闻遐迩的翻译家董乐山之手它是一部纪实作品,却胜似一部翔实的长纪录片,因为那样真实可信、栩栩如生,那样巨细不漏;  相似文献   

16.
认识你自己     
<正>《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孙子兵法》里也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细作比较你会发现,"知己"要比"知彼"更为重要。因为"彼"是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17.
在用大量的论著完成了自己“非-哲学”体系的建构后,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尔将其对哲学的批判延伸至摄影理论领域,并试图通过“非-摄影”理论撤销哲学思想对摄影的主导权。为此,拉吕埃尔不仅质疑了大多数摄影理论所依赖的世界的概念,而且还诉诸所谓的“内在的摄影实践”以消除哲学对摄影产生的消极影响。此外,为了增强“非-摄影”理论的严格性,拉吕埃尔沿用了其在《同一性理论》中创造的“广义的分形理论”模型。即便如此,“非-摄影”理论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并非非-摄影理论所独有。在对自己早期的思维模式深入反思后,拉吕埃尔用“广义的量子理论”取代了“广义的分形理论”。前者对“悖论逻辑”的容许,为拉吕埃尔的理论实践开辟出了广阔的“虚构空间”。“照片-虚构”便是其利用“广义的量子力学”模型对早期“非-摄影”修正与扩展的实验性成果。由是观之,拉吕埃尔的摄影理论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用于思考摄影的方法路径,而且也为深入理解拉吕埃尔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索引。  相似文献   

18.
相忘于江湖     
十丈红尘饰你以锦绣,千朵芙蓉衣你以华裳,而你竟无半点回顾。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  相似文献   

19.
乍一看标题你一定觉得奇怪.为什么堂堂一个校长不在办公室办公.偏跑去打铃了呢?嘿!你有所不知,此“校长”非彼“校长”,这个“何校长”是学校专管打铃的何爷爷。  相似文献   

20.
你系出名门,才华盖世,在战国这个华丽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剧,然后猝然凋谢,灰飞烟灭。好一个"彼王不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