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今天,由于大一班两位老师有事请假,班上只剩李老师一个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暂时到大一班帮忙。午饭时,陆少威的饭、菜都快吃完了,却哭了起来,拉着李老师的手央求着说:“李老师,我不让你走。”李老师轻声劝说着他,可是陆少威没松手。为了给李老师解围,我随口说:“李老师中午回家给小姐姐做饭,一会儿就回来。”陆少威不理我,还是哭。一会儿,他手里拿着蒸饼说:“我有病,我头疼。我爸说我有病就来接我。”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不热,就说:“行,吃完饭老师给你试试表,如果发烧就给你爸打电话,好吗?你先把饭吃了。”他不肯吃…  相似文献   

2.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3.
师生情重     
一天,美国作家密西纳接到总统要求赴宴的请帖,他推辞说:“三天前我已答应出席欢送我的中学老师退休的宴会,是她教会我写文章的。我知道,您见不到我不在乎,她见不到我却会失望。”随后,他在欢送老师宴会上发表的演讲中说:“一个美国人在一生中会遇到10多位总统,可是在其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却是极其难得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总是要时不时地‘怼’一下家长们,但很多时候‘怼’归‘怼’,一切都是从理解他们开始的。”视频那头的李正云老师眉眼含笑,娴雅温柔,即便是听了她的转述,我也依旧很难想象在讲座上、在工作中“怼人”的李老师是怎样的一番风采。并不出我所料,只要在网络上搜索李老师的名字,就会有铺天盖地的讲座资讯和通稿,活动受众从老师到家长,主题也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成长的方方面面。“生活是可以这样子分享的,分享了自己的快乐,也带给他人快乐。”李老师如是说。心育路上,李老师不仅是“知心人”,更是“分享家”。  相似文献   

5.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7.
自伞自度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他的老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老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老师说: “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 你不需要我度。”这个人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 “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实验小学来了一位上海的李白坚老师,他是一位对小学生作文颇有研究的老师,他上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想像力、记忆力。李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写作能力,于是,让我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我们身后黑压压一片坐着听课的老师们。说干就干,我们开始“扫描”,看看应该采访哪一位。这时,学校中的一位教导让我和周驰去采访一位胖胖的男老师。我细细地打量着他: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头发稀少,样子倒是十分和蔼。可是我心想: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再说这又是一位男老师,平时我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万一他凶巴巴的,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了。可…  相似文献   

9.
拿出那本珍藏很久的语文书,我仿佛又看到了李老师的样子。“铃铃铃……”上课了。“你们怎么还不进教室?”走廊里突然传来了李老师雷鸣般的“吼声”。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同学们都很怕他,甚至不敢和他说话,不敢和他接近。  相似文献   

10.
我要李老师!你把我的李老师藏在哪儿了?”———1999年的一天 ,青岛金门路小学校长室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儿正在对着校长怒吼。这个男孩儿就是孤独症患儿亮亮。亮亮说的李老师 ,名叫李洪利 ,是亮亮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最近因为孕期反应厉害 ,请假回家休息了。然而 ,亮亮却着急了 ,找到校长要李老师。在亮亮心中 ,李老师是他最好的朋友 ,是他最信任的人 ,是他的第二个母亲。他不能没有李老师。李洪利老师今年29岁 ,从教才9年 ,工作一直勤勤恳恳 ,踏踏实实。回首教亮亮的几百个日子 ,李洪利的笑容和泪水一同涌…  相似文献   

11.
师承     
刘潇 《教师博览》2023,(20):38-40
<正>我平凡,我的老师也普通。不过,我总会想起他,一位熏陶了我进而又使我影响了更多学生的老师。那一年我即将升入初三,得知班主任是李裕邦老师,这是一个在我们学校人尽皆知的名字。李老师多年教毕业班物理,并担任班主任,他带的班级从来都是在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茶余饭后,李老师很多爱生如子的故事也在全校师生中口口相传。想到在最关键的学年,能有幸遇到如此好的老师,我当时整个暑假都处在兴奋中。  相似文献   

12.
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他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并动员一批优秀教师和他一起教这个班。他告诉老师们:“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我们在教这个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想像不到的难题。教书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陈老师。他不仅是一位上课认真,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陈老师是我校的外语老师,他的洋名叫“John”,是我校惟一位美国籍老师。“你好。”他总是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向你问好,因为这是他惟一说得准的一句中文。为了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不惜放弃午休、课休的大好时光,有空便挤进教  相似文献   

14.
育人与做人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有一回遇到一个乡镇企业家,当他知道了我是一个教师以后,就问我这么一句话。当时我愣了一下,就说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加特长,等等。他把手一挥,打断了我的话:“甭说大道理,我听不懂,你用一句话说一下。”我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上来。他嘿嘿一笑:“这问题太简单了,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话讲得太精彩了,每一个为师者都应好好体会体会这句话。那么“好老师”意味着什么呢?记得在好些年前,我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说:一位班主任老师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一位老工人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我想任何一位老师,不怕不会“教”,就怕不学他人好的教法。这篇文章中学一点,另一篇文章中再学一点,一点一点地不断积累.好的教法在不断增多,何愁教学水平不提高呢?近日有位好学上进的老师问我:“李老师,您喜欢读哪一种教育杂志啊?”  相似文献   

16.
积微成著     
初识李老师,缘于我遇到困惑向他请教。那天,我向李老师讲述了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他耐心倾听,仔细解答,还随手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纸张已泛黄的笔记本,不时地用铅笔在上面写着什么。这就是初次见面,李老师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后,每次我去请教问题,他总会拿出那个本子记些东西。后来我有幸翻看这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他对语文教学的思索和感悟。看得出这是李老师多年治学养成  相似文献   

17.
李校长是我朋友,一次偶然机会听他校的老师说他的“不是”,反映他和教师们相处时搞“亲疏”。比如有外出研讨学习的机会,多数会安排小王、小周几位老师去;论文评比若限数量,他总是指定几位老师参评;年终评优及平时的一些荣誉,总被那儿位老师“抢去”。对此,老师们颇有微词,可敢怒不敢言,私下里议论纷纷。再次和李校长相逢时,我真诚地就这些情况与他交流。李校长向我大倒“苦水”。学校安排出去学习、培训的老师的确相对固定,可这也是有原因的!最初他也是尽量多给老师们外出“取经”的机会,遇有活动还把整个教研组拉出去过几次,可历经数次“…  相似文献   

18.
丰梅 《家长》2010,(2):49-50
前几天,一位博友给我发了一张“小纸条”:范老师,我是您博客的忠实读者。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遇到一个问题,今天我下决心提起笔来向您请教:我儿子十一岁,读六年级,他一直对班主任老师不满。在他眼里,班主任是一个经常瞪大眼睛训斥人的人,上课的普通话也讲不准。他对老师的批评敌对意识很强,经常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该怎样让他改变他对老师的看法呢?  相似文献   

19.
老师的价值美国著名作家密西纳宁愿参加自己中学老师的退休欢送会,而放弃了总统邀请他参加的一个宴会。有人说密西纳傻,而密西纳却说:“一个人一生中遇到十多位总统执政,而在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极其难得,犹如摘月亮。”求知的好办法一位青年见了哲学家苏格拉底后求教道:“我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成长道路中,我遇到过很多个老师,他们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我最想感谢的是其中的三位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不,其实我也记不清与第一位老师的初次相遇是在什么时候了。这位老师叫“困难”。说实话,我以前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他总是在我做事的时候捣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