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它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地位与赢得文化话语权,重获塑造本国形象主动权的关键。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值得输出的优秀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应是我国音乐界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限制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因素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包括民族声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多方面。丰富的民族音乐弥漫着中华民族之气息,彰显着  相似文献   

2.
音乐文献学是以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探寻音乐文献发展规律的科学。民族音乐学是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其旨在探索由古至今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流变的过程。该文主要探讨音乐文献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跨学科视域下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文献学学科间的联系。音乐文献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方法及文献资料上,音乐文献学的分支学科目录学、校勘学方法确保音乐文献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音乐文献中的历史文献与现代信息文献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信息“源泉”。音乐文献学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为民族音乐学学科研究的资料搜集、分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3,(9):22-24
将民族音乐品牌推向世界,是每一个民乐人的梦想。7月13日,浙江歌舞剧院"彩蝶女乐"首访加拿大,承演了"枫华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作为浙江省的优秀民乐演出团队,她们通过对江南丝竹的精湛演绎,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地时间7月13日,2013枫华国际艺  相似文献   

4.
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战阵》——扬琴与乐队,可谓是一部将演奏技术与音乐内容完美结合,可听性较强,音乐语言既不失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成功典范。作者在作品中精心设计的节奏,几乎涵盖了现今广为流传的现代民乐作品中常见的所有节奏组合模式,同时也映射出了当今作曲家在现行民乐创作中节奏使用方面的主要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创造性地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的歌曲音调及技法进行创作和直接引用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改编三个方面来探讨聂耳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关系,认为聂耳作品是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新媒体高速便捷的信息交互优势推动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被大量发掘。对于少数民族资源来讲,新媒体时代是一股强大的文化趋同冲击,也同样是一种良性的生存发展机遇,这些传统民族音乐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又受到了互联网多元化音乐的影响,“生存”与“繁衍”成了如今民族音乐文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一座千年彝族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具有特点的音乐元素,彝族“打歌”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该文以大理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考察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探究当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是我国现代乐坛上的新提法,与我国已有的各种民族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民族歌唱方法的新的质态。它的产生有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实的迫切需求;它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民族的演唱技巧,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是我国现代乐坛上的新提法,与我国已有的各种民族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民族歌唱方法的新的质态。它的产生有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实的迫切需求;它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民族的演唱技巧,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二胡演奏怎样拉出美的音色,根据我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演奏体会,初步尝试到了要使二胡音色完美动听,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方法,扎实的基本功。 中国民族音乐之美在于“韵”,而韵的表现则有赖于乐器的音乐特征。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是在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以接近人声为贵。二胡,是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10.
在如何对待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理论界一直存有分歧。由歧见而引发的论辩有时是十分激烈的。中国的民族音乐,其中包括从文献保存和世代沿袭下来的古代音乐亦即我们常说的传统音乐和至今仍然流传于各地的民间音乐,堪称千姿百态,浩如烟海。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和魅力,不但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今天 以发展和创造新的音乐文化的母体与基因。  相似文献   

11.
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基于共同社会经验和族群身份,形成了华族文化共同体和表征中华文化的“离散音乐”。由于缺乏祖辈迁徙异国的共同经验,互联网时代的华裔青年难以直接理解“离散音乐”中“故土”“乡音”等话语所塑造的情感结构。以鼟乐团为代表的华裔青年乐团通过“离散音乐”的数字化再嵌,以互联网作为社会文化感知的皮肤,让华裔青年群体感受和理解“离散音乐”,感知和延续祖辈情感,同时拥有了共同的互联网实践经验。由此而形成的“新离散音乐”,留存与播散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重塑该群体对母国离散文化的情感结构,建构华裔青年情感共同体,以新的文化形式在当代华裔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本民族的也有引进的外来艺术品种。卡拉OK这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可称是外来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二十世纪后期起源于日本,很快流传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一、卡拉OK产生时间短、普及快 卡拉OK是一种极受群众喜爱的新音乐形  相似文献   

13.
雅乐历来被儒家视作华夏正声,对中国古代音乐影响深远,但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却是燕乐。一般来说,由于和胡乐紧密相联,体系庞杂的唐代燕乐应与雅乐泾渭分明,但从史料来看,二者虽在形式上被看作独立的音乐系统予以记述,在内容上却因《破阵乐》等乐舞有所交集。这或可反映出唐代音乐品类划分的淆杂性,但它实际是唐代雅乐与燕乐关系动态发展的反映。通过对唐代燕乐与雅乐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进行梳理,能够考察出唐代燕乐与雅乐形成交集的原因和历史过程,并展现二者的动态发展与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门神造像的文化意蕴与图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09,(6):125-128
门神造像是中国传统民间版画中的一种独特类型,这种独特民间版画形式的形成,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内在联系,是“阴阳”与“和合”观念的形式外显,也是一种从思想观念、文化特征到艺术形式之间的“格式塔”。即由阴阳的对立与和谐,到艺术的变化与统一,“阴阳”对应着艺术审美中的“文武”、“柔刚”等。门神造像的基本构成格式是一种左右对称的艺术形象思维,体现了“统一”的视觉艺术特征,又通过人物造型的个性特征,打破了对称的单调感,和而不同,从而取得了艺术构思方面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意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逐渐走向了没落。基于此,本论文分析了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承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不 仅具有社会学的一种特 征,还具有美育学科的审美功能和教 育功能。音乐既反映了人类的社会生 活,表现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 用,显示了社会成员主观上的追求和 愿望、意志和憧憬,同时还能够抒发 人们的感情,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 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春秋战国之前,“音乐”一词是分开使用的。“声”、“音”、“乐”分别为三个层次,蕴含着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储师竹先生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 先生的首传弟子,他一生留下了大量有关二胡教学、 音乐创作以及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文本资料,这些资 料为我们研究20世纪二胡发展轨迹提供了详实的依 据。《弦乐器转调音级对照表》是其中弥足珍贵的一 例。此表以慎密的科学思辩和简单明了的方法,理清 了上世纪50年代初民族弓弦乐器定弦与转调的繁杂 难题,为我们探索和梳理民族器乐教学中诸多问题提 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舞钢市轧琴在2007年2月被定为河南省省级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古老的艺术,由于其源远流长、发展模糊、相关记载较少等缘故,调查研究存在客观阻力。轧琴的保护及轧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对中国民族弦乐乐器的发展、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本文将首先介绍当前传承人对轧琴音乐的继承,其次介绍轧琴在当地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最后提出轧琴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新途径,希望能为更好地保护河南音乐文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传播观,是我国传统艺术思维和思想意识的沉淀与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专属标志。古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其声响带来的音乐审美体验,更是琴器、琴曲、琴乐、琴道等多个层面带来的综合感知,是从传播意象、传播意境、传播空间等维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