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廉洁文化的特殊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廉洁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道德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反映。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的社会对廉洁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它是由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形成的一种廉洁文化、一种廉洁观念和廉洁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语言学家博厄斯和萨丕尔也未能就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出明确的答案。语言不仅是文化的基本方面之一,更是人类思考和认知客观世界的关键工具。它构成了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文化又通过社会和历史进程对语言产生影响,并提供了使用和解释语言的背景。语言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看世界的视角产生变化。语言、思维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能够明确指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来源和思维的本质之前,三者处在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状态下,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认知,构成了人类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都要受到这一定势的左右和影响。文化本是一个动化的流程,但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都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秩序、文化主流,它在这一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起着支配作用和指导作用。任何具体历史阶段的文化氛围,必然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中心或重心,否则,社会必然处于一种混乱和动荡状态。 个人的价值定向,是从人的主观活动上着眼的。任何个人的主观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现实,归根结蒂,是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现实出发,去规定和设计个人行为方式和个人行为目标。这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目标,都必然与社会文化定势发生关系。当社会文化氛围是健康向上的,而个人的价值定向又与这一氛围相一致,那么个人的价值定向就与社会文化定势同步发展,在此范围中,任何具有创造性的个人价值定向,必然促进和推动社会文化定势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前进和发展即包括文化量的方面,也包括文化质的方面,起这种作用的人类个体,除了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条件外,应当首先看到,某个具体的人必然是从社会实践出发,对人本身所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有一种明智的认识和把握,并把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之间的那些客观的关系,溶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艺术模仿思想,构成了他美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亚氏看来,艺术模仿不是机械地复制现实世界,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家精心组织的、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积极、有价值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技术的学科,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以及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都会对设计本身造成影响,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设计中艺和l生与技术性的剖析,来论证设计、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速写是快速记录生活的一种绘画形式,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训练造型。速写的过程是在潜移默化中为美术创作提供条件,不仅使创作者在实地中超凡脱俗、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地投入到纯粹的精神世界,与对象交流情感,建立一种真正和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艺术家们表现生活的能力。速写与创作两者密不可分,速写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本身也是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表现方式。它是广大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7.
管理是包含深奥哲理的一门艺术,世代为人们所研究和探索。精细化管理这一先进工业时代管理理念,是由上个世纪中期日本企业所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倡导的意识、观念、态度、精益求精等多层面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是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是霍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之艺术家》是霍桑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一个艺术家在美国工业化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所发生的种种故事。本文将主要探讨小说中原本十分迷茫的艺术家是如何在新兴的工业化社会中,从迷茫转而获得内心的平静,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艺术洞见。  相似文献   

9.
朱苓 《文化交流》2008,(5):76-78
说起柏林的艺术景观,人们就想起它那些世界级的国家美术馆,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私人画廊.然而,柏林不仅是静止艺术品的陈列馆,更是艺术家的实验地.这些年,无数年轻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他们不为一举成名,而是为了找到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为此,他们常常占领破旧空房作为创作室,特别是占领位于柏林市中心的一些建筑物,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TACHELEs(即擅自占用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刻瓷艺术发展进程的探讨,全面阐述了刻瓷的艺术特色及收藏价值,提出了当代艺术家继承和创新这一艺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的日常生活,并以必要的制度、法制加以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三化”,即生活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生活化是自然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其主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成效需要通过实际生活的检验。制度化是约束路径,制度能起到规范、协调和激励作用。法制化是强制路径,它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畏感,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1863年,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选沙龙作品展”里展出,被认为是现代艺术之起源。百 余年的现代艺术经历了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变的过渡阶段,这是个突破模仿写实探索新艺术观念阶段。现代艺术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艺术家在美术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大胆实验的阶段。第三个阶段(20世纪下半叶)是传统艺术观念被彻底抛弃,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生活,彻底摆脱传统艺术的崭新阶段。现代艺术自诞生那天起,关于它的争执就从没有停止过。现代艺术不单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观念、工业技术、哲学等领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艺术反对传统的法规,致力于艺术的创新,强调自我的表现。对西方现代艺术判断和评价要基于一种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在现代艺术之现代性方面作些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3.
金陵玩石人     
艺术是要有品位的,然而欣赏和鉴赏艺 术的艺术家同样是要有品位的人。艺术又是相通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文学、美学、书画、舞蹈等诸多领域,同时它们还能相互贯通融合在一起,渗透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让人们处处领悟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一种审美的创造,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一种对现实的开掘;艺术或许还是一种对苦难的回忆与伤痕的抚弄,一种寄托于精神之上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影响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在物质的生产力之外,还存在“精神的生产力”。这种把文学艺术确定为“精神生产”的观点,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经提出便引起巨大反响,被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那些充满造物精神、努力将各种灵感变为现实的人们也就成为了这一号召下的中坚力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创客"。创客精神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强调动手实践、创造创新及交流分享等关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元认知和艺术等领域。它以创意、创新、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为运行机理,研究这一机理能为培育创客精神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廉洁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道德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7.
每一门艺术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根的艺术,由于使用了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产生了为其他造型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抛弃或准备烧掉的各种乔木、灌木及竹、藤等废根,和地面上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自然美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它一旦被艺术家发现,便以“似是而非”、“似像非像”的艺术形象,赋予它新的生命,就会使其变废为宝,化腐巧为神奇,成为人们通常说的树根或竹根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就叫作“根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蔡国强作为中国美术界近期热议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理念活跃于世界艺术舞台,对当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蔡国强作品《草船借箭》在海外展览一事进行文化层面的探讨,分析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三重角色,希冀能为今后的中国艺术发展方向提供思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如戏剧、书法、国画、版画等已较为广泛地渗入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思维。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对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的继承。本文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去分析、梳理传统版画的艺术内涵,最大程度地发掘版画的艺术价值,以期对平面设计的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兴起,中上阶层对异国风味商品的狂热以及资本、技术的发展导致全球远程贸易的繁荣,大量中国物品被输入到英国,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艺术风靡英国。中国风构成一个独特和重要的文化艺术现象,在园林建筑、陶瓷、家具等方面对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的艺术家在模仿、借鉴、吸收中国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最终推动了英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中国风在英国风行,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