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3.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其价值就要发生变化,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传递信息的原生价值之外,还担任着"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价值"重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下面,笔者以《黄山奇松》为例,谈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案例一】三年前,我曾执教过《黄山奇松》一课,并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九寨沟》,并用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陛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进入教材,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下面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7.
韩莹 《小学语文》2010,(7):44-45
一篇没有编入教材的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内容信息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文章如果成为了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它们除了具有内容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了“教学价值”——学习如何传播内容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以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关注的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主要以分析内容和归纳主题为己任。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先前关注的这些只是属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并非文本的教学价值。一篇文章一旦成为教材,就要从其原生价值中衍生出它的教学价值。前段时间,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 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测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肩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双重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是指这些文章进入教材以前就存在的阅读价值,即传递信息的价值;而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相应的增值和变化:在仍然保留原来传播信息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就是“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性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经过编者改编,进入教材后,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一种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  相似文献   

14.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由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是教师应该和能够教出的体现"语文课程内容"方面的价值,即它对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与价值。确定合理、合适的课文教学核心价值,能够使课文教学走出"只有课文内容理解,不见课程内容的学习"的误区,从而凸显课文教学的"语文性"。但是,目前,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不少人还存在着比较大的疑惑和迷茫。本文以四  相似文献   

15.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所以每篇课文往往都包含很多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对文本的这些价值进行选择呢?必须从"语言积累"价值、"话语形式"价值、"语感培养"价值、"情感熏陶"价值、"引向生活"价值等方面对文本价值进行教学选择,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并利用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由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是教师应该和能够教出的体现“语文课程内容”方面的价值,即它对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与价值。确定合理、合适的课文教学核心价值,能够使课文教学走出“只有课文内容理解,不见课程内容的学习”的误区,从而凸显课文教学的“语文性”。  相似文献   

18.
当一般的文本被编人教材之后,自然就承担起一定的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文本的阅读价值是显性的,课文的教学价值是隐性的。那么如何凸显课文的教学价值呢?笔者以为,其具体的步骤、策略、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远观近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本形式构成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的再加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从读者视角,重视作品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文选型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内容可能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可供学习的方方面面.李海林认为,读者阅读一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获得信息,这就是作品的原生价值.作为教师,应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教材,发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原生价值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难课文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学生的阅读难点主要表现为:难进入、难理解、难深入、难应用。教师要依据具体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难点,特设接近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适应情境的需求,引导他们从读懂难课文到从课文中读出方法、读出联系,实现难课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