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上市公司摆脱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的困局出台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但是经过对股改后的企业的调查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中支付对价的不公平性问题严重。论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针对支付对价问题,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非流通股是中国股市区别于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一个最为独特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与流通股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从根本上违背了股份制经济同股同权的基本法则,导致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扭曲,并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当前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推进,加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类表决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弥补股权分置导致的股市的体制性缺陷,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制度准备,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的市场设计回避市场和法制的冲突,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和市场经济实践都做出重要贡献;但股权分置引起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不利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通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股权分置问题的复杂性告诫我们要让流通股股东参与方案制定,防止非流通股股东与机构联合欺骗公众投资者,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非流通股低比率送股流通,没有追溯历史,回避和抹杀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是不公平公正的方案,存在股市风险后置的隐患。而非流通股高比例缩股流通,则兼顾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能够真正实现两类股东“双赢”的股权分置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7.
依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对股权分置改革造成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进行了经济分析,推导出股权分置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提出了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机制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对价支付水平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对价支付水平与股本规模、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流通股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每股发行价正相关,与控股股东性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以及上市时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股利分配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一项必不可少的利润分配方式.股利分配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与企业相关各方面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公司的筹资和资本结构合理性的问题,更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论述了在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中出现的不分配或偏好于股票股利分配的现象,着重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分配的影响,如: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引起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深市最后一家股改"钉子户",S舜元(000670)终于在停牌近半年以后推出了一份新的股改方案,意欲借助"捐赠资产对价+资本公积金转增"的组合方式支付股改对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S舜元的上述股改对价不仅没有体现出对流通股东的实质性补偿,而且还为非流通股股东和潜在股东输送了巨额利益。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现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成为牵动证券市场神经最敏感的因素。笔者回顾了股权分置的产生背景,分别从资本市场建设、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角度,阐述股权分置的现实危害。解决股权分置的核心问题是对价补偿,改革决策者应把握以下两个主要原则:坚持利益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本市场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划分,造成控股股东关注非流通股的增值,管理层关注控制权收益,在再融资的选择上,管理层与控股股东都会选择股权再融资,本文指出其根本原因是股东拥有的权利不完整与二元股权结构下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价支付应该被持续关注。能否完善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和合理对价水平,不仅是继续做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础,也必将影响广大公众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与热情。在任何时候,我国资本市场都要坚决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偏离这一指导思想,拥有再多的国有资产,改革和建设都将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将对银行债权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股权价值的不稳定性给债权银行带来的风险、非流通股股东为支付对价而要求解除质押的风险、银行实现质权的风险。债权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风险:严格股权质押借款人、出质人和质押股票的范围;质权风险预警;放弃质押的转增股份;行使质权保全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会对企业独立生存能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及公众的投资理念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降低企业的独立生存能力以及管理机构义利观的模糊会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而股权分置则是其根源所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其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原因,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因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及政府的经济伦理意识并不断完善以公司治理机制和政府监管体制为代表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股权分置并进而改变非公平关联交易现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讯     
证监会、国资委: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来源:新华网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0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一、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股东占款的问题,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中小股东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产生严重危害。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造成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而管理机构义利观模糊状态下的监管失位则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及公众利益受损,原因就在于股权分置。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其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原因,而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原因。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及政府经济伦理意识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发生,实现上市公司与国民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制度从一开始就违背了“三公”原则,它不仅是股市利益分配不公平的起源,也是我国股市发展的最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进行制度纠错,恢复上市公司、股票和股市的本来面目,使非流通股成为流通股,真正实现同股同价、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股权分置改革要成功,应贯彻“三公”、利益兼顾、追溯历史和简便易行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用本文在改善以往研究方法及扩大样本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份分析两种方法对股改中对价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实证发现:影响对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五个,而非流通股比例大小、市场流通溢价是决定对价水平高低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反映出在股改实践中,对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权衡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而这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股改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市跌跌不休,罪魁祸首当推股权分置.自从"国九条"颁布以来,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本文以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试图以不同方法,来阐述股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市盈率市净率类比法;发行超额市盈率法;非流通股增值共享法;非流通股净资产溢价定价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