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2.
正读完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也终于明白了于老师的学生为什么都喜欢他这个老师。这样的老师,连我这个老师也喜欢。一本书看完,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我看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于老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但是,就是这看似一件件的"小事"铸就了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实现了每一个老师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一本书的名字,它是我极力向家长们推荐的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这本书是写给家长们看的,我一直用这本书里的理念教育着我的学生们,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当作了他们的家长,当我看到我的25个孩子的进步、听到老师们表扬他们的时候,心中会充满母亲一样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第一盏灯     
张玲 《成才之路》2010,(36):9-10
在我书桌最右边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它们是我的宝贝。 茶余饭后,休息之前,拿出来翻翻看看,每次都有开卷有益、如逢故友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小学语文教师》增刊,是一本全方位介绍于永正老师的书;这个笔记本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上面有于老师的亲笔题字、签名。它们是2003年冬天一起来到我的抽屉的。  相似文献   

5.
当我拿到《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时,首先在我脑海中闪现的是:我不是班主任,这本书随便翻翻就可以了!可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为李镇西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其实无论当不当班主任,只要你是老师,那就要学会当一名好老师。在如今的社会里当一名老师本身就很不容易,要当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了。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新教育同仁转来中国发展出版社英华老师的一封信和金丽老师《世界和我都爱你》的书稿,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 责任编辑英华老师在信中说,她绝不是简单地帮助出版方求一个序言,而是因为金丽老师的故事真正打动了她."一本书很轻,但生命的故事,以生命唤醒生命的故事很重很重."她希望金丽老师的故事能够惠及更多的父母、孩...  相似文献   

7.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关注源于一本书。那时我正读高三,偶然的一次英语阅读理解练习中,一段优美细腻而又流畅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出于习惯,我将它摘抄下来。后来老师告诉我这段文字节选于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这本书就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8.
<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这本书会成为影响我的重要书籍.一路读下来,被吉诺特先生简洁的描述、深刻的哲理所打动,于笔者而言,教育的艺术是什么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时刻拥有一颗教育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瓜田李下     
"谁带早餐钱来了,请交给我."趁学生吃完早餐在玩的空隙,我来到教室收款,免得浪费上课的时间. 黄华、谢雨谷、刘杰……一个个学生交钱上来."老师,我的钱不见了!"李利钊翻着书包,一本书一本书小心地翻看.  相似文献   

10.
<正>两个星期前,我借(jie)给同学一本书,一再交代他"上课时不准看"。可是,上英语课时他看了那本书,结果书被老师没(mo)收了!我伤(shang)心极了。下课铃一响,我迫(po)不及待(dai)地去找英语老师,告诉他:"张老师,您没收的那本书是我的,能还给我吗?"张老师说:  相似文献   

11.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支粉笔,一本书,能上好课吗?后网络时代,有人充满惶惑与疑虑。于永正老师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地浸在课堂,无论是参课学生,还是观课老师,都觉如沐春风。记得,一次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单刀直入:"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于是,跟着于老师的板书,孩子们伸出嫩生生的小手一丝不苟地在空中书写着课题。"‘小’字的竖勾,勾得要有弹性!"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边正楷范写板书,边在关键笔画提点学生注意写字要领与神韵。  相似文献   

13.
与老师们交谈时,有老师说,我多读几本书,潜心研究教学,即使比一般人强一点,国家并不会因此给我加工资、评上理想的职称等.而不读书,只要教学中没有重大失误,谁也不会找我的麻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师     
人们常说,老师是园丁,是父母,但我觉得侯老师更像一本书,一本生动有趣的书.   上课时,侯老师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她什么知识都懂,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就连我们脑子里那些稀奇古怪、不着边际的问题,她都能给我们--解答.我们源源不断地从她这本书里汲取到营养,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知识更加丰富,心情也更加愉快.……  相似文献   

15.
顾丽芳老师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电子文稿(部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种如饮甘泉的阅读快感,使我停不下来。当初答应为这本书写序,是有些犹豫的。因为顾丽芳老师教的是小学语文,而我长期在中学任教。虽然教的都是语文,但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毕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有不同,为这本书写序,我能有话可说吗?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学生家长,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由沈芬老师著、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绿色星球科学童话<给(地球)妈妈过生日>和<神秘的水晶球>两本书,感触颇深.不怕大家笑话,我和妻子及孩子都是争着抢着读完这两本书的.  相似文献   

17.
作家零距离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4,(10):F0002-F0002
大朋友档案 徐玲:从小向往做老师,长大做了老师希望可以成为教育专家,第一本书是20字的教育专著,却又爱上给孩子们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至今出版了40多本书。最喜欢听见孩子们说,徐老师我好喜欢你写的书!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接触《我是五好小公民》这本书挺偶然。那次,董老师拿着一本不厚的书走进班里。老师举起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小姑娘,站在宏伟的天安门前面,身后,花儿还在争奇斗妍地开放。再看城楼上的国徽,它像一只偌大的眼睛,注视着北京,注视着中国。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  相似文献   

19.
近日,研读了王丽女士主编的<我们怎样学语文>,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沉思和启悟--我们应该学做个性、知性、惰性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一口气读完张水鱼的新著《巧解读——语文有意思》后我不禁自言自语:"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案头书.这本书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都太有用了."说有用,不仅仅是水鱼老师对文本的巧解读可以拿来用作备课资料,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本书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