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是惠及全省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重点工程,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系统如何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促进江西崛起新跨越中发挥好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创新驱动作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江西省的名片,是大自然对江西人民的恩赐。鄱阳县位于鄱阳湖的东北岸,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又是一个正崛起于鄱阳湖畔的发展中大县.总人口约150万。  相似文献   

3.
邵式平在主政江西期间,根据江西省情,提出"全面开发、山地绿化、综合经营、干部上山、教育上山"的山区经济开发思想.其核心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他希望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达到全面开发山区经济,建设江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提出的"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理念与邵式平山区经济开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的山区,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所住地区、风俗习惯和衣着服饰的不同,又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白裤瑶"等三十多种称谓。新中国  相似文献   

5.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抢占发展先机,促进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江西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优势、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探索江西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江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教育担负着引导人们科学地走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生态”,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的高职人才是江西高职院校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一.书院“德教为先”、“道德践履”、“道德环境熏陶”等德育理念与方法对今天江西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广阔的湖域水面、丰富的生物,使鄱阳湖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湿地生态区域之一。但如今,这个长江最重要的洪水调蓄器、江西的"母亲湖"正经受着深度伤害。劈山围湖、填湖造地,周边商业楼盘正在紧张地建设。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的鄱阳湖水域被侵占。谁在"蚕食"鄱阳湖?  相似文献   

8.
在形象传播过程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全体江西人民作为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各种传播方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取不同传播策略,改变受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强江西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下,江西省党和政府应当从知、情、行三个方面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来大力加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同时,在落实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江西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各项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高职教育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分析了江西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契合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高职教育契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六点建议:建立区域内人才需求预测与人才供给发布机制;形成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构建特色专业群,对接区域重点产业群;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中心城区,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素有"金庐陵""吉州福址""江西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称.这里庐陵文化发达,教育昌盛.特别是近几年吉州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创办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不少区外兄弟学校不断前往观摩学习.最近记者就吉州区创办特色学校的经验和做法采访了该区教育局局长陈高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批国家级、省级的项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建立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价值,明确了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并提出了数据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江西深入建设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全面展开,建设一支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区域内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职设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高职设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如何科学地改革传统设计教育中弊端,构建适应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的设计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进行了思考探析.  相似文献   

14.
五口通商改变了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格局,曾经辉煌了数百年的江西大庾岭商道,逐渐呈现颓势.九江开埠后,确立了以鄱阳湖为载体,以九江为集散中心的扇形商道网,成为近代九江城市发展和社会变动的一个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5.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江西地方高校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土优势决定了江西地方高校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智力支持与技术基础。为了让江西地方高校更好地为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地方政府应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进行机制创新,实现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语丝     
"他生前口碑一直很好,我不想让人死后说他。""我仅仅是帮他完成他心里最挂念的事而已。"江西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陈美丽,在丈夫救火献身后,贴出"还债公告"。此事在网上传播后,网友评论说:"陈美丽的举动是最淳朴的诚信之体现。""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伟大。"她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美丽的村妇"。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流域面积约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基础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期间,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着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结果。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媛 《江西教育》2012,(18):6-7
我国首个生态经济区落户江西鄱阳湖区域,如何利用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促进江西本土特色音乐文化建设,将特色音乐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音乐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放飞希望、升腾梦想的新纪年,而对于《江西教育》(小学课例教研)来说,更是一个"风帆正悬""关山再越"的起点。新年的第一天,手捧这份沉甸甸的第一期杂志,目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省委提出的"昌九双核"发展战略,全面地阐述和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实现江西经济崛起,应重点确立"双核"发展模式及产业定位,通过撬动"双核"经济杠杆,做大做强"昌九"产业聚群及经济总量,为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铺垫坚实基础,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江西经济长期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