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蛋白尿当运动后发现尿液变得浑浊时,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出现蛋白,首先排除是泌尿系统疾病,再排除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蛋白尿,这就有可能是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多在运动后第一次尿中出现,并且常在数小时内消失,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持续72小时,如果持续一周以上,多为病理性蛋白尿。发生运动性蛋白尿后,要调整运动计划,减轻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测量次日清晨第一次尿中蛋白含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蛋白尿当运动后如发现尿液变得浑浊时,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出现蛋白,首先排除是泌尿系统疾病,再排除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蛋白尿,这就有可能是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多在运动后第一次尿中出现,并且常在数小时内消失,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持续72小时,如果持续一周以上,多为病理性蛋白尿。发生运动性蛋白尿后,要调整运动计划,减轻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测量次日清晨第一次尿中蛋白含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1)对445人次的青少年各种不同内容的运动负荷以后出现尿蛋白的情况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初步认为,少年男女之间出现运动性蛋白尿的机率没有差别,而与年龄,负荷内容,负荷量,以及情绪状态有关。(2)运动性蛋白尿在负荷结束后3—4小时消失,可以认为,这种运动性蛋白尿系机能性质的。(8)运动性蛋白尿中蛋白含量与尿液 PH 值的变化无关。(4)运动性蛋白尿(良性)中的蛋白,绝大部分属小分子量的白蛋白,间或有少许γ和β球蛋白。  相似文献   

4.
很多作者曾指出,运动性蛋白尿与训练内容及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短跑组运动员经过大运动量训练后,尿中蛋白阳性率及其量均较高,为探索用尿蛋白出现的规律来安排、指导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特在我省新运动员较多的女子短跑组收集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一、资料的来源从1966年1月17日至4月8日(即冬训结束期和春训准备期)对湖南省田径代表队女子短跑组运动员共11人66人次进行了大、中、小运动量训练课后5—10分钟尿蛋白的检查。11名运动员中,有9名是运动年限一年左右的新运动员,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疾病,清晨尿液检查蛋白(-)。蛋白测定方法:金氏法(试管比色)二、结果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耐力训练对尿蛋白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竞走运动员训练期间安静和运动后尿总蛋白、尿白蛋白以及尿β_2-微球蛋白排量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定,初步探讨了上述各指标与机能状态、运动强度、时间和运动量等因素的关系。另外,测定了一次训练课前后静脉血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以了解竞走训练时运动性蛋白尿这些调控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运动引起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77年德国学者Vonleube最先报告了一些士兵在行军和野营训练后出现蛋白尿。近几十年来,随着蛋白质研究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蛋白尿做了许多定性、定量的研究及机理方面的探讨;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运动量等, 以指导运动训练。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的蛋白质在150毫克以下,大部分在40~80毫克范围内。运动时尿蛋白可能比平时增加数十倍,并无阈值。  相似文献   

7.
前言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尿液中,蛋白质的每天排出量在30-200毫克%。它包括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生殖泌尿道的糖蛋白及粘蛋白。迄今采用的定性测检疗法,无一能验出上述阈值内的尿中蛋白质。当运动负荷达到足以能够引起肾功能改变时,则尿中出现蛋白质,此即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中的蛋白质的数量及成分,是评定运动员的功能状态、训练水平以及研究安排运动强度的常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过度训练所致大鼠肾脏功能损伤,产生运动性蛋白尿的机理。29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通过6 w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测定运动后尿TP、mAlb、β2-MG及肾NOi、N-OS、MDA。结果显示运动组Tb、mAlb、β2-MG、NOi、N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过度训练可导致运动性肾损伤,进而引起运动性球-管混合型蛋白尿。其机理之一可能是肾“缺血-再灌注”时iNOS活性增强,诱导性NO增多,引起脂质过氧化增强,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运动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9.
血红蛋白尿是由于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的。仅在运动后出现的血红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血红蛋白尿。它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评定运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尿液变化是一个易于观察而又有价值的指标。为了了解我国运动员接受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尿液的变化,我们于1964年12月10日——11日,在广州对日排球教练大松博文指导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密度大、“小极限”训练次数多)的广东排球队运动员14名(男10名、女4名),进行了41人次的尿液常规检查(即训练前、训练后、即时及训练后次晨),并结合进行了一般身体反应及脉搏、心电图等观察,现将结果列表如下(见附表)。男运动员练前有一名(10%)出现蛋白尿,练后有8名(80%)出现蛋白尿,一名(10%)出现透明圆柱,而练后次晨尿蛋白及透明圆柱均消失,尿液恢复正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后尿蛋白的出现及其消失,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训练程度、情绪因素等有一定关系。因而认为运动性蛋白尿可做为医务监督和评定训练效果的有效生理指标之一。本文着重对14—17岁少年田径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量的训练课后,参加短距离和中距离赛跑后蛋白尿、血尿的出现与消失进行探讨,以了解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和供少年运动员训练实践参考。对象与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湖南体校短跑组及中长跑组学生,计32人。其中短跑16人(男9,女7),中长跑16人(男6,女10),年龄为14—17岁。训练年限为1—2.5年。实验时间为2—3周。  相似文献   

12.
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运动性蛋白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运动性肾缺血再灌的理论,探讨了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利用 ESR 技术报导了肾脏出现的新的自由基信号,同时观察了运动前后肾线粒体膜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认为运动后引起的尿TP、ALb、β(?)MG 排泄率增加和上述反应密切相关。提示:OFR 引发的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运动性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上高原前,首先要打好专项训练基础,要安排2~4周的训练量较大、强度中等的训练,强化力量训练,打好有氧、力量和专项训练的基础;高原训练的第一阶段(第1周)为适应期,训练量比较小,让运动员尽快适应高原的环境、气候,避免运动性伤病和传染疾病,第3周的训练将是整个高原训练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周的训练里要完成2~3次高质量的强度训练,力量训练在整个高原训练期间也要占据很大的比重,同时特别注意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提出高原训练期间应注意女性的生理特点,尤其要注意经期对女运动员的影响和高原特殊环境对女运动员体脂变化的影响;高原训练中营养的补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应注重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提供合理均匀的营养;把握好高原训练结束后参赛的时间,距比赛时间3~12天下高原为宜,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高原机能未消失前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动强度对肾上腺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观察在 3种不同运动强度下 ,大鼠肾上腺原癌基因C -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尿总蛋白 (TP)排泄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研究运动强度对肾上腺C -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以及C -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运动性疲劳、恢复及机能评定中的意义。结果表明 ,运动强度越大 ,肾上腺C -fos蛋白表达增加也大 ,且运动后恢复期恢复时间越长 ,肾上腺C -fos蛋白表达量越大。研究中第 4次C -fos表达测定都比第一次测定显著升高 (P <0 .0 5 )。在尿TP排泄率早已恢复的情况下 ,代表肾上腺结构、机能状态的C -fos表达却持续升高 ,表明利用肾上腺C -fos蛋白表达来进行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判断及机能评定时 ,应注意肾上腺C -fos蛋白表达的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与尿酶     
运动与尿酶楼珍芳,华明(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大学)运动后蛋白尿中的蛋白质组份中除了有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外,还有众多的酶蛋白。随尿排出的酶的种类及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和运动医学中有一定的意义。许多学者认为:尿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恢复过程对评价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学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跑前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G(尿IgG)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剧烈运动能使ALT有轻度或中度升高,是不可忽视的肝外因素;运动后尿中三项指标均有明显增加,说明运动性蛋白尿的产生主要为肾小球及肾小管混合型.无需药物治疗尿蛋白可逐渐消除,说明该负荷量出现蛋白尿属于生理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时,体内代谢加强,内脏器官机能与代谢发生剧烈变化,包括对肾脏产生生理和病理的影响。训练和比赛后,肾血流量减少,尿中酸性产物增加,可出现蛋白尿。许多观察研究证明(①②),训练和比赛后尿蛋白出现率与训练的量、强度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可作为评定运动量和机体适应能力的简易指标。为了探讨适用于评定体操运动员运动量大小的客观指标,我们对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了解训练和比赛后蛋白尿出现的规律性及与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过度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后疲劳的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运动性疾病中并不少见.此病的主要表现往往是多系统症状,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训练,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此病的原因: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要训练就有疲劳,没有疲劳就不能提高机体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运用尿蛋白来检查评定运动量和强度,我们认为这是评定运动量和机能状况的一种简单而易行的好办法,可以作为医务监督和评定训练强度的有效生理指标.几年来我们曾多次在大型速度滑冰比赛中,作过尿蛋白测定,发现运动员参加比赛后第一次尿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尿蛋白增高,阳性率达99%.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训练  相似文献   

20.
运动后经常、反复或较多量出现蛋白尿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有影响的。为此,我们试用三磷酸腺苷来达到预防蛋白尿这一目的。本文报道在运动后蛋白尿的普查基础上,选择不同项目经常出现蛋白尿的四名运动员应用三磷酸腺苷的结果。对象及方法篮球、排球、田径、游泳运动员各一人,三男一女,年龄21~27岁,运动年限3—8年,心肺正常,肝脏未触及,血象、血浆蛋白、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既往健康,无急慢性疾病。三磷酸腺苷(系日本兴和药厂出品)之应用,于训练前15—30分钟肌肉注射10毫克,收集运动前及运动后小便用 Kingsbury 氏法比色定量,并记录自我感觉。用药后四例均自我感觉兴奋性高,体力增加,饮食、睡眠改善,训练后体力恢复较快。尿蛋白与未用药比较明显减少(见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