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颜色词是用来描写事物颜色的词。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红(red)"是汉英语言中常见的颜色词,它所具有的汉英文化的非认同性与认同性,主要源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对该词的文化意蕴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英文化差异,排除语言学习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词汇语义的非对应联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汉英语言中很多词语虽然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词语往往负载着不同的联想意义。以利奇的语义学理论为基础对词汇联想意义的语用价值及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非对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言中"蓝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本文主要探讨了“蓝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4.
金瑜 《文教资料》2011,(18):45-4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红”与“red”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是利用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借助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即人们认知过程中从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但是,世界上的语言不同,各民族对世界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隐喻认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隐喻思维模式的共性,但有时也不可避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所以,汉英民族对颜色域中的红色和red的隐喻认知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文化非同性理论出发,试图探讨汉语颜色词“红”和英语颜色词“red”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主要探讨了"黄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汉英“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是赋予的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红”、“白”两种颜色分别是汉英两种文化各自的崇尚色。它们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通过分析“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探究出隐藏在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颜色词汇。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其不同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受其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语用意义,或称文化内涵。本文将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包括含有动物的词语、成语、习语等)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体现文化内涵的对比教学对于英语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语义学中意义的“内涵”视角出发,比较英汉语言中共有色彩词“红”,在两种异质文化中在语义上的异同;探究隐藏在语义背后深层次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视角等作用下“红”理解的相通之处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汉英两种语言中,许多动物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联想意义,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是典型的文化词汇。了解这些动物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正确运用英汉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章从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造成中西动物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思维差异。思维差异反映着讲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形成的语言倾向。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汉英两种语言亦不例外。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以及篇章布局等方面的影响着手,研究汉英思维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地域养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词汇(lecixon)、句法(syntax)、意域(register)和语体(style)等各个层次上都传达着一定的文化意义。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相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也必定会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体现。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人们理解的误区。本文着重研究了汉英语言中"黑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的问题,力求更好地促进民族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能真切地反映一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特征。文化在翻译中足轻重的因素。汉英语言体现着各自特民族文化色彩,两者间的差异必然影响翻译。本文从“加油”的英译谈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大,翻译工作者只能为中西文化搭建一座浮桥,也只能是浮桥,而不会是具有坚实桥墩的桥梁。也只是起到让东西方文化简单碰面的作用.而不可能使两种文化深入交融。笔者认为,最好从“中国加油”开始,踏上中国文化传播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其各具特色。本文从文字和词汇角度阐述汉英语言文字中体现出的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一:具象和抽象。  相似文献   

16.
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文化之间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东、西、南、北”是汉英语中一组基本的方位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揭示方位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同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能够体现该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极其丰富的谚语。由于汉英民族思维结构和生理构造特点的共性,汉英谚语以及人们对谚语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语言类型特点有别,导致了汉英谚语在形式和语义上呈现出个性差异。本文立足于汉英谚语音韵节律的类型学特征做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汉语“花”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意义。它已由一个语言符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中华民族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是汉语“花”的丈化内涵体现在人格、艺术、食用丈化层面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颜色词中主要七种颜色的文化意义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由此体现出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