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不少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教法:“先生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或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答”。二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照搬城市小学的一套做法。农村学生见闻不多,视野不宽,几乎未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凤阳县小溪河小学余家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方法,实现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素质型的培养目标的转变以后,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满堂问”,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毫无疑问,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进行启...  相似文献   

3.
胡滨老师提出的“言意统一”教学理念,是一种反对老师满堂讲、满堂“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品读,多感悟,多演练,多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是相吻合的,而且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是科学有效的。但许多教师也注意到,迄今“言意统一”的教学理念主要应用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一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二是变“唯师”“唯书”为“轻师”“轻书”。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郜鹏 《学苑教育》2023,(8):62-63+66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这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涉及的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是围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开,探究在阅读教学各阶段如何借助活动开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从而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我校申请的市级科研项目《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研究》已立项一年 ,语文老师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模式 ,它基本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抱得太死”、“嚼得太细”、“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为教师服务”、“学生没有成为学习主人”的弊端 ,探索出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把怎样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教给学生”、“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钻研”、“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主动自觉进行自我训练”、“人人得到发展”的阅读教学新途径 ,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尽管有的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作品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而不能自拔,但对千篇一律、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的作品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否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从探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完善阅读教学的过程人手,探索出了一种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指导学生“读”和“品”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一、“形似”的种种现象1、满堂问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课,一篇课文学生都读好几遍了。老师问:本文的作者是谁呀?听说有位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提了100多个问题,真不可思…  相似文献   

11.
我对教法改革的追求是:彻底“变法”!我的语文教学彻底“变法”的目标是:变虚为实,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大语文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上述教学“变法”目标的实现。我的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相比较,可以说是判若两个天地两个世界;我的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讲、讲,满堂讲;我的教法是,学生练、练、练,满堂练。因为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  相似文献   

12.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教师都处于独语状态。如此种种,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建构一个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语文阅读教学当…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育科学》2003,(2):39-39
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多的是老师的“讲”,少的是学生的“学”;多的是老师一厢情愿的“问”,少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问”。这两种情形,用行话来说,叫做“满堂灌”和“满堂问”。 “满堂灌”与教学效果“少慢差费”之间的关系,人们早有共识。而关于“满堂问”,目前虽然也有人加以声讨,但也认为总不至于比“满堂  相似文献   

15.
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长期以来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纵观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老师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对文章逐段逐节作繁琐的分析,进行“挤牙膏”似的提问,从上课问起,问到下课为止。提的问题琐碎、零散、肤浅,缺乏语言文字训练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如一位老师上略读课文《牛》时,一堂课围绕课文的思想内容提了四十多个问题,平均一分钟不止一个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仓促地答,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的倾向,仍然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师习惯于“满堂讲”学生习惯于“满堂听”。针对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我们在前一阶段,着重抓了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工作,指导学生自己读书。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学生看到了自己读书的效果,尝到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糕村的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很多,尤其是阅读教学“抱得太死”、“嚼得太细”、“满堂灌”等弊端更是突出。使得如今的学生觉得学语文是越来越苦了,尤其是课文的阅读,选择的内容、方法、以及思考的问题都是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来的快乐可吉呢?但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体验,在阅读时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的通病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演堂灌被否定后改成满堂问,满堂问不行又改成满堂练,在升学竞争和学科间教学比争的双重压力下,为了巩固屡遭侵占的语文地盘,为了抓住学生,为了追求高效,为了把语文成绩拿上去,许多老师竭尽全力把教学目标向考试目标上靠,不厌其烦的查阅资料,绞尽脑汁浓缩精华、勾勒要点、编写教案学案、设计练习与答案,并千方百计鼓动学生按老师的指令狠抓落实。但百般努力,仍跳不出阅读教学耗时低效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