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动植物作为题咏对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大景观。诗词中对动植物的吟咏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的物貌、物声、物色、物味等特性,而且以其作为审美客体,在对物的描绘中融入诗人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感受,给予  相似文献   

2.
乔丽  薛吉辰 《上海教育》2004,(12S):33-33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咏物诗,诗人们在给物以某种审美评价时,准确地抓住了物的生物特征。如果在生物教学时,适当地运用诗词联语作为辅助,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具体的物被诗人赋予生命色彩,产生了许多典型意象。在传统诗词中就有柳、水、马、石等许多意象被广泛运用,并有了特定的内涵。该文对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常常不难发现,在诗人的审美观照和描绘的某些意象中,投射着诗人自身独特情感的影子。这些意象仿佛是诗人的化身,意象呈现为物我无间,主客同一:客观外物与诗人自我一起徘徊,一同遨游,一起欢乐,一样忧  相似文献   

5.
所谓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主要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创作中,其诗词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所以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直强调意象教学。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凝聚,通过客观物象经诗人情感升华并创造成独特之象。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以意象模式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通过对诗词内涵的充分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意象教学法在高中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意象教学法作为重要的诗词鉴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鉴赏的能力。由于诗词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倍受古今中外诗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的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意象是建立在物象基础上的,它是经过诗人的感物或物感形成的,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我们应把握意象概念,通过对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真正把握诗词的艺术美。现就中学语文诗词中,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中诗词鉴赏主要考查鉴赏诗词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其中形象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在这里主要谈谈对诗词形象进行鉴赏的方法。一、诗词形象的含义及分类诗词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8.
农贝妮 《中学文科》2007,(10):127-128
白居易诗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诗人用花自比,用花进行讽喻,用花聊以借慰,在诗人眼中,花语亦是人语。所以,通过对白居易诗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心绪。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诗词中很多"用典",诗人借助典故来创设意境,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诗词含蓄但立意深刻。本文就宋代诗词中的用典进行列举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象。古典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  相似文献   

11.
马大龙 《教师》2012,(1):52-52
在古体诗词中,情感的抒发经常是间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寄寓在诗词的形象之中。诗词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又是指抒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意向。因此,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月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月自进入人的审美中,便由单纯的自然物象拓开为内涵丰富的艺术意象;在诗人们易感的心怀下,它往往成为诗人们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是古代文人倾诉情怀的一个重要对象;悲欢离合、离愁别恨和伤时感物之诗大都是借月来达到效果,从而月在诗词作品中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3.
正诗词是我国中华文化的结晶,在其整齐的节奏、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中,凝聚着作者丰富多彩的体验。作为诗词的灵魂——意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凝聚,在那客观的物象背后,蕴含着作者的悲欢离合和治国平天下的夙愿。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意象中有所感悟是教师的责无旁贷的责任。笔者从意象教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现借此平台心得体会,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不仅深化着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语文诗词的教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知识的沉淀中不仅愈发芬芳,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精神情操,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诗词的学习中得到语文情怀的提升,在诗人思想情感的探究中进行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化,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通过诗词教学模式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与理解的兴趣,在语文诗词学习的提升中,滋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李兰英 《考试周刊》2014,(56):30-31
<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为传统意象的"雨"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称叹。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历代人们的体验和濡染,历经诗人的筛选和淘洗,意蕴深厚,或喜或忧或怨,都传达出诗人的脉脉情感。我们可以从这种情感基调上归纳雨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类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悦的雨《诗经·小雅·信南山》里说雨"生我百谷",《释名·释天》谓"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因此古代先民已经开始了亿万次的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赏析古诗应从了解诗人、诗词的背景资料,赏析诗词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等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议论就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对人、事、物进行评价、论说,并由此表达出一种思想、观点或态度的表达形式。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将古代诗词中的议论分为人事评价和哲理思考两大类。一、哲理思考类古代诗词中哲理思考的议论,可以分为因事缘理和因物缘理两类。因事缘理是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感发思考,由此说理的现象。因事缘理类最有名的例子当  相似文献   

18.
28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景物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艺术体现,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结晶和升华。自然美和社会美一经诗人的艺术概括、提炼,便更富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就景和物两个方面谈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一、景美诗词中之景,是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它熔铸了诗人的灵性和艺术创造才能,其美比起现实之美更集中、更突出,因而也往往更令人心旷神怡。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境界、气势和色彩,远非实际的庐山瀑布可比。诗词中之景,绚烂多姿,具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古代诗词中的名词并置现象韩华名词并置是意合法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单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语排列组合成句的语言现象。意合法就是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法,用全新的艺术构思,凭借想象、联想,利用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对词语进行新的排列组合,省略了意象之间的语...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的爱国主义诗词,是在满清亡明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创作的,因而其爱国诗词不是战斗激情的直接抒发,而是通过山水寄意、托物言志、以古喻今和借题发挥等形式,委婉曲折地反映出来的。由于诗人过多地使用比兴手法和历史典故,致使词旨隐晦含蓄,须细心体会方能悟其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