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文章英汉和汉荚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还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独有的美学取向原则,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取向的过程。本文作者将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几种美学取向:精确美,整齐美和简约美。  相似文献   

2.
古人对修辞语用美感形态的追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特别突出的:一、以少总我的精约美;二、声韵跌宕的音乐美;三、形式对称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3.
省里举行职专生作文大赛。我校获奖作品都是些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字也不见得华美,甚至有点土气。望着一张张鲜红的荣誉证书,我深悟到:作文教学贵在求真,文章呼唤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在我身边     
4月9日晴 我们班是一个人人爱美、追求美的集体。美在责任。班主任刘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为了保持班级的环境美,同学们都自觉地争当环保小使者。有一次,我一失手,把一张废纸扔在了地上,汪好好同学连忙捡了起来,扔进了废纸回收箱,还对我说:“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脸红了。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文章最为醒目的要求。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评分,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能够具备隽永的意境美,生动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必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一振,顿生一种发现的愉悦,这样的文章不得高分也难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两个断面:纯真的美与扭曲的美,来阐述川端康成作品中“美”的表现及其转变,努力把握其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课堂回眸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中有一句相当优美的语句:“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葡萄颜色的多而美。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这一课,她们都对这句话进行了重点分析。请看第一位教师对这句话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几句:“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妾之美我,畏我也;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三个“美我”之中,教材只对第一个提供了解释:“认为我美。”即把“美”看作形容词意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相关的译是:“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把三个“美我”都解释为“认为我漂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达力,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体会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故乡》、《白杨礼赞》、《春》;领悟想象文章的人物形象美,《陌上桑》、《秋天的怀念》;发现感知文章的构思美,《我的叔叔于勒》、《紫藤萝瀑布》;领悟表达出文章的情感美,《背影》、《济南的冬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0.
儿童天性爱美,审美感受的愉悦会促进儿童主动地去接受富有美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作为教师,美育教育无处不在。 一、激情导入,在艺术课中追求美 音乐课中的美,体现得特别明显,有歌词的语言美、乐曲的旋律美、歌曲的意境美,再加上我力求做到教念美、舞姿美,每节课都是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师:清晨,我被屋外呼呼的风声惊醒,想起我们上次的一篇作文《你听,多美》还没讲评。当然,这风声肯定是不美了,搅扰了我的清梦不说。在快要春暖花开的时节还听到这样的风声实在让人觉得恐怖。其实我也不是很胆小的人,只是这个听起来真的丝毫没有美感,是吧?(生笑)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世界的美,相信各位都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有能聆听美的耳朵。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2.
一盆鲜花.会使我们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我们疲惫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我们奋发阳上的力量;九寨沟的山光水色,会使我们流连往返……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充满理想的活泼少年,渴望美、追求美成为这一代人的时髦。但什么叫美?美在哪里?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相似文献   

13.
廖水文 《师道》2012,(11):24-24
翻阅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字字珠玑。有的情感浓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的饱含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词句华丽“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含蓄隽永“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寻找作者之构思美、词句美、性情美,我想,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定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读文章,亦如品味生活。好的文章,或朴实无华,或清新明丽,或睿智哲理,总能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但文章中的这些美,需要我们有慧眼慧心才能发现、感受得到。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美、感受美呢?——可以说,抓住关键句,就找到了解读文本、品味文意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曾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脍炙人口的诗作《山居秋暝》,感到这首诗赏心悦目,在艺术方面,具有多种美感。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匠心独运的结构美,以动衬静的手法美,流畅自然的音乐美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拜读它时,感到这首诗耐人寻味,在诗意方面蕴含着多种美感: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纯洁美好的社会美,心志高洁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7.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篇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甜甜的,却又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篇美文的美主要表现在:作者想象奇特,思接千里,充分展现了文章的意境之美;灵活多变,错落有致,清新明丽的语言,展示的文章的语言美;新颖独特,生动贴切的比喻,展示了文章的比喻美。  相似文献   

18.
文章关是指文字作品中以写实为主的文章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普通文章与新闻文、应用文、学术文等专业文章及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感文等变体文章所体现的美。文章作品的境界关中的意旨美、事料美和情感美之间既有区别,更有联系,它们都是文章作品的有机组成要素,如果其意旨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达不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和认识深度,就难以给人启迪;如果其事料不是足够的和必要的,或者不是最准确的和最恰当的,就难以让人信服;如果其情感淡漠暧昧,该爱不敢爱,该憎不敢憎,对真善美无动于衷,对假恶丑漠然置之,就难以使人感动。只有正确、深刻、鲜明的意旨关和真实、典型、新颖的事料美及健康、尚质、适量的情感美三者组成和谐的统一体,才有可能使文章作品臻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杨道麟 《焦作大学学报》2012,(4):98-101,105
文章美同世界上其他美的事物一样,大致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因素。因此,研究文章美,应当着力研究它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熔铸。文章美是文章作者的审美理念和审美实践的结晶,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在文章中的统一体,也就是文章的内容美即"正确、深刻、鲜明、内化"的意旨美、"真实、典型、新颖、系统"的事料美、"健康、尚质、适量、出新"的情感美与文章的形式美即"完整、匀称、间隔、侧重"的结构美、"简练、流畅、错综、韵律"的语言美、"语体、技法、文面"的体式美等的熔铸,它们在具体的文章中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发掘文章的美点: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修辞美、手法美,把准文体特点,挖掘文章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陶醉、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