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的必然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致使课堂形式新颖但内容庞杂零碎,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多少”和“怎么教”,该讲的不敢讲,该问的不敢问,致使学生对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方法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3.
“解惑”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功能,它最早见于韩愈的《师说》,但“解惑”不是“告诉”,“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于漪),是“培养学生自己读书,培养他们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于漪)。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彻底打破“编程”的格局,致力于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推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感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因此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放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5.
《走进新课程》认为“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又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就是问题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对话教学。据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问题教学和对话教学的有机统一。对话是桥梁,问题是大河。以对话串联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表达能力;以问题展开对话,拓展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陈宏杰 《小学生》2023,(8):76-78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愿,引导并激发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兴趣。以问题作为课堂引导,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诱思探究数学实验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推广开展的诱思探究教学实验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诱思探究数学法强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设计整个学习活动,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且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保证认知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摒弃了对课文内容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设计特色〕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一、说图初读,感知“奇”、“趣”1郾依次出示课文中第2、3、4三幅插图的放大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像,准备“说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加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学语文》2003,(6):7-7
一、新的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开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观念 ,即要以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为标心确立开放的教学目标。开放式课堂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性目标 ,即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 ,为今后学习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4.
庞献红 《河南教育》2006,(7S):46-46
怎样解决“满堂灌”“题海战术”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精讲精练”的方法,有可能根治“效率低下症”,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追根求源,透彻剖析。精练,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最具典型意义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的封闭状态,课本成了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在传授知识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误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也在当前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专门列出,并加以强调.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成了学生的任务,而且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提问什么类型的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等等,都是事先经过教师安排好了的,学生的鼻子一直由教师牵着走。而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以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为指导,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归纳总结形成了“问题教学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寄寓着我们的理想,新课堂教学是我们实践和探索的现实。走进新课程,我们发现,过去一味地由教师积极地“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三维目标已逐渐成为教师们教学的指针。欣喜之余,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和思考:我们的新课堂教学需要注入什么样的生机与活力?语文新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体现“语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受到指责最多的是教学法的陈旧。在上课的“讲”被斥之为“满堂灌”后,教师们已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了,唯恐落下个“满堂灌”的名声。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问从上课伊始直到下课铃响屉是有的事,一位语文教研员说有的老师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好像知识、能力都是问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任文娟 《小学生》2010,(12):23-2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