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洛轴企业文化灵魂的“信得过”精神,有着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群众基础。企业“信得过”精神的确立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企业“信得过”精神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动因。目前,企业“信得过”精神必须重新定位。必须要把握“信得过”精神重塑的必然趋势——丰富和发展其内涵。新时期的“信得过”精神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来推动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重铸LYC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1日,亚洲品牌盛典组委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9月香港出炉”新闻发布会。亚洲品牌盛典组委会秘书长、亚洲国际名优品牌认证监督管理中心CEO王建功认为,品牌对企业而言,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宣传和引导。它可以鼓励其他企业向获得亚洲品牌的企业学习  相似文献   

3.
崔思遥 《职业圈》2013,(15):13-13
一、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品牌文化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聚,是社会物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消费者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品牌文化作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能凸现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我们需要集合品牌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依据品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注入与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延伸和扩展,使之成为与品牌密不可分的整体。品牌文化由消费需求决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品牌文化是有价值的,中小企业只有将文化融入企业治理中,在企业治理中不断追随文化所带来的效益,才能立足于大企业之林。目前中小企业的品牌文化治理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企业没有熟悉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的、没有专门的品牌文化治理部门、没有品牌文化战略、没有品牌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10,(27):7-7
严格地说,目前很多品牌都不配称作“民族品牌”。因为,它们的所作所为有违商业伦理,缺社会责任感,表明其尚未构建起像样的企业文化。而拿“民族品牌”来遮丑护短,忽悠老百姓,更是一种亵渎、扭曲乃至自毁“民族品牌”的可耻行为。事实上,当下不少“民族品牌”都是企业、地方政府自封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旅游纪念品转化为受到广大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然而,文创品牌较其他的品牌来说有其独特性,但也有其共性。要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并借助文创品牌的传播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就需要对文创品牌的传播路径加以研究。烟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海”一色、“岛、林”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淳朴的民俗。该文通过确立烟台文创品牌的创立原则,并通过对目前消费定位和价格定位的讨论确定了文创品牌线上线下的传播路径。文创品牌的建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期望该文对文创品牌的传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迟庆宝  严宏 《职业圈》2012,(10):86-87
品牌文化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品牌文化意识的增强,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品牌文化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品牌文化意识的增强,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品牌信任是品牌关系营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有助于在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强韧的关系纽带,同时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品牌形象的重要源泉。然而最近几年。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精瘦肉”事件。从富士康“跳楼”事件到Apple“毒苹果”事件等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面临着品牌信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品牌定位的大忌是“含糊不清”,正所谓“样样懂,门门瘟”。简单地来说,就是能否用最简单的话回答出“我是谁”“谁是我的用户”“为什么我能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和转型,中国品牌日益摆脱“质次价低”的形象,高性价比、高科技含量和创新价值逐步得到海外公众的认可。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品牌面向最终消费者行销,还有一些高新技术品牌的用户是机构消费者。后者如何进行海外拓展,对于最终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也具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10,(16):44-44
企业都知道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却不知从何入手建设品牌。品牌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建设的工作,企业需不停地形成“品牌传播如何作用于该品牌”的想法和观念。因此,品牌建设前理清以下四个问题,有助于清晰你的品牌结构。  相似文献   

13.
姜婷 《职业圈》2012,(29):140-140
一、企业微博发展现状第一,国际现状。在国际上,微博“鼻祖”Twitter已占据半壁江山。Twitter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专门开设了“品牌频道”。企业可以在该栏目中向用户发送各种新品推荐及打折信息,实现企业品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静 《职业圈》2012,(4):33-33
品牌定位的大忌是“含糊不清”,正所谓“样样懂,门门瘟”。简单地来说,就是能否用最简单的话回答出“我是谁”“谁是我的用户”“为什么我能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14,(34):50-51
当下企业有两个重要的“价值思维”,一个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人文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科技发展背景下,企业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人文化思维”的核心是用“思想”“精神”“道德”“仁爱”等,文而“化”为之。  相似文献   

16.
钟福荣 《职业圈》2014,(24):7-7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和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它是一种“软约束”,这与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等“硬管理”、“硬约束”是不同的。企业的“软管理”方式是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又称企业精神。同时,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也对企业员工产生了影响,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从本质上和形式上说,它可以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更好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李林平 《职业圈》2013,(23):75-76
企业内刊靠准确的定位赢得读者的青睐,企业内刊的内容属于战术范畴,解决的是“怎么做”,企业内刊定位则属于战略范畴,解决的是“做什么”。办刊必须先有正确的行业定位。其次才是在此基础上选载的适合特定读者的内容,因为定位决定了企业内刊的内容、全局、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显现,在欠发达地区如何更好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焕发时代活力,充满生机,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话题。2018年川北大木偶以崭新姿态精彩亮相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重新擦亮了非遗品牌,为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焕发生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为此笔者深入调查非遗品牌“川北大木偶”从“图存”到“惊艳”的蜕变,探索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创新机制,揭示了要坚持政府有效支持和市场化探索机制同步推进、实现人才传承与激励机制双向突破、引导品牌塑造与旅游发展联动协同的机制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温善文 《职业圈》2012,(36):11-1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的生命。成功的品牌无疑是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优势的体现。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凝练并实践着“以人为本,追求品质、环境和谐完美”的品牌文化.坚持以文化孕育品牌内涵,让文化和品牌一脉相承.在朴中见质、平中见实中,  相似文献   

20.
唐文龙 《职业圈》2008,(13):62-63
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品牌所带给企业的好处,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近乎没有穷尽的力量。但是我们也看到,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消失之后,企业也跟着消亡,而且这种事例并不新鲜。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肯定是你没有成就你的企业品牌,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邀请唐文龙先生一起来讨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来保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同步成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