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太行山道路”给了我们诸多伦理启示,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高校教师必须切实承担起人才培育责任、科学普及责任、社会信息责任、社会经济责任、社会政治责任、社会法律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社会伦理责任、社会文化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从事科学精神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2.
任宇 《科协论坛》2004,19(6):15-17
“三农”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的素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又起着基础作用。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科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新时代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主动选择。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应对实践中面临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和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以及农民主体意识薄弱、乡村治理、人才培育不足的困境。打造“三治融合”下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格局,激活与转变乡村治理驱动力,注重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村寨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精英人才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创新与改革,不断提振乡村经济发展,始终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与最高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文化具有自然的情态和笃定的特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在促进乡风形成、增强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凝聚农村人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收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国家未来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足新犯村的重要保证。因此,中等农林职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学习能力、实用能力和创新与创业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更多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实用人才,这既是适应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中等农林职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工程的对象和任务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应当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社会工程就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是当代经济工作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社会工程的对象不是一个工厂、一个企业、一个机构,不是指“小范围”、“小系统”这些微观经济运动,而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范围的经济,即宏观经济运动。社会工程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随着农民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接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对手机及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运用自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崔美花 《今日科苑》2006,(12):72-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2011,34(2):106-10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辽宁省铁岭市科协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建设“非官办”的、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搭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而对其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廖建文 《科协论坛》2007,(12):10-12
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切实提高农村的科技普及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素质重构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陆续推进,体育教学也日益走向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不仅仅是教学课程和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由运动技术专家型转为教育专家型.因此,现代教育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将面临着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重构,以便适应时代需求,达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栋梁之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周长春 《科学中国人》2006,(12):120-121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教育。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了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空巢”群体——农村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也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小芳 《科教文汇》2007,(1):174-174
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复兴现象,也是一场以穆斯林大众为主体的社会运动。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角度来观察这场持续不断的运动。可以看出,它既对中东现代化进程产生某种排拒作用,也与其现代化进程具有某些相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解决它关的键是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主要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入手,阐释了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国科协提出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项系统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亲民、爱民、惠民之举,也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科协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工作,是科协工作提升自己的绝佳机遇。工程实施3年来,有效地调动起了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为农村科普工作注入了活力,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20.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梳理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经历的萌芽与探索、恢复与加速、赶超与引领等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特色与经验,最后围绕水平、观念、文化、体系、组织、治理、选题、队伍、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