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西部发现的张和兽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件对齿兽类的骨架 ,属鼹兽科 ,时代为早白垩世 (约 1 .2 5亿年前 )。它具有非兽类哺乳动物的原始特征和兽类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现生单孔类与其它现生哺乳动物———有袋类和有胎盘类之间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现生哺乳动物听觉功能的真正发育和直立运动姿态都是在比张和兽更进步的兽类哺乳动物中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科学家将一件在内蒙古发现的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并认为混元兽是人类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认为是袋鼠等有袋类哺乳动物祖先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同属一支。混元兽的属名,意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表示该生物拥有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混合特征的特别属性。胎盘类和有袋类占哺乳动物物种的99%,它们从何起源、何  相似文献   

3.
季强 《百科知识》2002,(6):14-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凌源市中生代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个化石的地质年代非常久远。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最新发现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是世界上已知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这个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攀援始祖兽(Eomaia scansoria);Eo-(希腊文:原始古老);-maia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     
正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滑翔型树贼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结构新型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毛方园等与中美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阿霍氏树贼兽全身骨骼纤细,前后肢骨骼伸长,前后肢之间具主侧翼,颈部和前肢间具前翼,以及尾部和后肢间具尾翼,皮翼上有规律排列的毛发,长且可以展开毛发的尾部。它们的手掌、脚掌都有伸长的指(趾)骨,体现了具抓握、攀缘能力的骨骼特征。这些综合特征和现生的有袋类、啮齿动物中的滑翔物种非常近似。除了适应滑翔的特征和精细结构,阿霍氏树贼兽还保存有早期哺乳动物中最为完整的中耳结构。  相似文献   

5.
余夫 《百科知识》2009,(1):39-41
尽管在分类学上,牛科还包括许多羊族、羚羊族的动物,但人们通常说的牛类仅指牛族的种类(包括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牛类的共同特点是雄兽和雌兽头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紧靠着枕骨的两侧长出,角的基部远远地分开;尾巴较长,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间没有臭腺;雌兽有4个乳头等。牛类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很可能起源于原始的羚羊类,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高大而健壮,四肢粗壮,达到顶点的便是牛属和野牛属。  相似文献   

6.
马英昌 《知识窗》2007,(4):31-31
十二兽纪年习俗可能源于佛经十二兽轮流值岁的故事。佛教大乘派认为,不仅人有佛性,一切动物也都有佛性。佛经说,南瞻部洲(或称闫浮提洲)大海中有四座神山,每座山有三洞窟、三神兽,共十二兽:猪、鼠、牛、狮子、兔、龙、毒蛇、马、羊、猕猴、鸡、犬。它们虔心敬佛,修成正果,成为神兽,因此每座神山都有二女神及五百眷属围绕供奉。贯作恶业的老鼠也能改恶从善,教化同类,深得诸佛赏识,  相似文献   

7.
吞食恐龙 人们通常认为中生代的哺乳动物都是些像鼠一样的小动物,昼伏夜出,以昆虫为食,它们整日可怜地生活在身躯庞大的恐龙的阴影之下。但最近中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约1.3亿年前的地层中,新发现的一种名为巨爬兽的哺乳动物,其身长竟超过1米;而在另一种个体稍小的强壮爬兽的胃中,竟然找到了它吞食后尚未消化的鹦鹉嘴龙骨骼。这些新发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识,恐龙并非"王中王",某些大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可能是肉食性的,甚至可以和恐龙争食争地。  相似文献   

8.
由沈阳师范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组成的课题组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距今约1.65亿年的中侏罗世地层中,首次发现迄今最原始的带毛发哺乳动物——"哺乳形巨齿兽"化石。新发现的"巨齿兽"体长约30厘米,体重估计约250克。与以往哺乳动物化石不同,"巨齿兽"完整保存了90%以上的躯  相似文献   

9.
Science     
《科学中国人》2011,(13):43
巩膜环和眼眶的多态性阐释恐龙的夜间活动习惯本期封面是一块兽脚类恐龙蒙古迅猛龙(Velociraptor mongolienis)的头骨上眼眶(长达4cm)的特写。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对164种现存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眼睛进行了分析,并判定了其活动模式与眼睛结构的关系。这些动物的活动模式分为白天型、夜间型、24小时中随时活动的无定时型。  相似文献   

10.
 藤山柳属Clematoclethra(猕猴桃科)是中国特有属之一。本文作者研究了该属植物的   外部形态,统计了473张标本,结合地理分布,得出本属是一个单种属,并且是一个多型种的结   论。此种分为4个亚种。这与中国植物志的作者将本属分为20种和4变种不同。  本文作者   虽强调标本室分类是生物系统学研究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这种分类,其方法上必须   根据大量标本,从研究性状变异开始,然后确定各分类群的划分和等级,最后才根据植物命名   法规的模式方法,给予它们正确名称。作者还根据本属的姊妹群猕猴桃属和它们的外类群水  东哥属的地理分布,推断本属是一个新特有属。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科技博览     
我国首次发现会飞的“恐龙”鸟类起源是国内外古动物学界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的一项新成果,在对辽宁义县产出的一块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这只“恐龙”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今年春天,辽宁锦州义县境内早白垩纪地层中产出了一块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季强博士等人根据新化石肩带、腰带、四肢、羽毛发育等特征,认为新发现的“恐龙”真正具有了一定的飞行能力,应归于初鸟类,并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新属、新种)。研…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兰科植物增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兰科植物区系新资料进行了报道,包括:1个新种(兴仁开唇兰),1个新记录属(无叶兰属)和15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安息香科(Styracaceae)有15个属,本文报道了其中13属93种植物的光学显微     镜与扫描电镜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根据这15个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归之为三个花粉     类型,即:安息香型,山矾型及非洲安息香型。在Wagenitz(1964)的安息香科系统中所包括     的11个成员,正好都是属安息香型花粉的那11个属,因此他的观点可以从花粉形态方面获得     有力的支持。将其他的四个属,即:山矾属(Symplocos),非洲安息香属(Afrostyrax),蒜味树属     (Hua),尖药树属(Lissocarpa)从安息香科中分出的处理是合理的。狭义的安息香科有11个     属,其中大多数属之间,在花粉形态上较难区分,这是由于安息香属的花粉形态变异幅度可以     将其它几个属的都包括进去。因此我们认为,狭义的安息香科是一个很自然的分类群,安息香属以外的10个属可能都是通过安息香属在进化过程中衍生而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正>赵尔宓,1930年生,四川成都人,动物学家。他1951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研究中,他描述和命名38个两栖和爬行动物新种(或亚种)和2个两栖动物新属。他与美国学者Kraig Adler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是全面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第一部专著。赵尔宓院士是我国首批入藏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羽藓科植物自19世纪起即有报道,但迄今才进行首次全面校订,现知中国有17属和71种 (包括1亚种)。本文主要就其中7个属:薄羽藓属、牛舌藓属、小羽藓属、麻羽藓属、毛羽藓属、沼羽藓属及锦丝藓属中的一些种属名称作修订和新增补。文内涉及1新种、3新异名(含1属的新异名和2个种的新异名)和1新中文名。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对人,哺乳动物,鸟类有致病力的菌属,目前世界上至少发现有一千多种血清型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沙棘属的2个新组:即无皮组Hippophae和有皮组Gyantsenses,1个新等     级种H.gyantsensis(Rousi)Lian和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  在     甘肃省的新分布, 同时附有该属的分组和分种系统检索表,记述了沙棘属的一个新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国产灯心草属植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灯心草属分类系统排列,首次确认我国产6亚属,14组(包括10个新组),4个系(包括3个新系),77种(包括14个新种),l亚种(新亚种)和10变种(包括4个新变种),对其中一些种类作了归并及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继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 Zhu  et  Du之后,又报道一种古植物文献未见记载的早二叠世晚期苏铁科小孢子叶球,命名为古生铁花(新属、种)Cycadostrobilus  paleozoicus  Zhu,gen. et.sp.nov.标本采自我国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煤矿的下石盒子组,它是世界迄今已知的一种最古老的小孢子叶球化石。和本新属同层发现的化石,除了中国始苏铁之外,还有楔叶Sphenophyllum、齿叶Tingia,楔羊齿Sphenopteris、楔叶羊齿Sphenopteridium、织羊齿Emplectopteris、栉羊齿Pecopteris、大芦孢穗Macrostachya、科达Cordaites、带羊齿Taeniopteris、角籽Cornucarpus和几种也未见记载而形态又非常特殊的植物。本文认为当前报道的古生铁花(新属、种)很可能和中国始苏铁同属一种植物,其营养叶可能是疏脉带羊齿Taeniopteris norinii Hal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