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的崛起出于报刊的需要,晚清的"新小说"也是短篇小说转型的发端。民国的短篇小说更是继承了晚清的这一发展。它们在主题、内容和形式上都为"五四"新文学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描述晚清时期对"短篇小说"的理解,考察当时短篇小说的状况。在翻译小说的影响下,此时的"短篇小说"已经开始与古代短篇小说分离,逐渐向新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处于近代短篇小说崛起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尽管仍未彻底扫尽旧小说的习风,但在很多方面,显示出现代化的特性。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对吴趼人小说《黑籍冤魂》这部处于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来探寻这一时期作品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的“转型期”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试图描述晚清时期对“短篇小说”的理解,考察当时短篇小说的状况。在翻译小说的影响下.此时的“短篇小说”已经出现与古代短篇小说分离,逐渐向新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的兴起对中国小说修辞的现代转型影响深远.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时空体"形式、文体意识和修辞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近、现代短篇小说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并促进了小说作者与读者间新的修辞契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刊于《小说时报》第九号的《未亡人语》是一篇被人遗忘的,却又极具现代性的短篇小说。它所塑造的未亡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祥林嫂的晚清形象。此外,它在情节安排、叙事策略、视角选择等方面都具有令人讶异的现代性追求,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鲁迅的《祝福》更具有先锋性。《未亡人语》的重新发掘与阐释,对我们重构近现代文学史叙事,深入探讨晚清文学现代性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4-20
清中后期,团练势力开始崛起,这种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保卫基层、消弭基层社会动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团练为切入点,考察了晚清云南团练组织的兴起、发展、向"团保合一"的演变及其最后的角色转变。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了晚清时期云南基层社会控制的演变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明了晚清上海通俗文化的崛起与繁荣,其表现为:各种大众化的文化传播形式涌现,使文化向市民全面开放;旧的文化形式和风格得到改造,使之逐渐贴近民众,更加通俗化、大众化;市民文学、市民文艺地位上升、影响扩大;文化生活的商业化日趋深厚。认为:通俗文化在晚清的崛起与繁荣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它与近代西学东渐运动一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文化新潮流,构成了近代中国新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比起五四翻译,人们对晚清翻译评价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晚清翻译家无论是选材还是翻译策略都不尽人意,不懂外文的林纾如此,懂外文的严复也如此。本文通过个别译家的翻译来探讨隐藏于字面间的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因素,并以此重新评价晚清小说翻译。  相似文献   

15.
湘军的崛起过程带来了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社会全面落后,究其成因,见仁见智,观点不一.应该看到,晚清专制王朝的腐朽、外敌的入侵是近代社会全面落后的因为,但是,这并非症结所在.严格地说,中国社会的崛起与富强还是最近三十余年的事,无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经济,是其根本因为.这也给我们探讨晚清以来社会长期落后的症结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放眼世界,文艺复兴是西方富强国家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思想解放、文化启蒙与市场经济,也是西方社会走向富强的根本因为.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观念上的落后与僵化导致中国社会的长期落后,观念上的解放与变革导致了中国的崛起.社会发展、时代变化正呼唤着中国进一步的文化启蒙、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7.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继湘、淮系集团在晚清政坛崛起,但较之前者又有一些新变化,对清王朝统治构成了直接威胁并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军阀武装,是为镇压农民革命而兴起的。它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晚清的政局:一方面,它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濒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同时也造成了汉族地主政治势力崛起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对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分解作用,从此满、汉统治者之间的势力对比起了显著变化,地方督抚往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相似文献   

19.
论晚清“孔子纪年”与“黄帝纪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社会出现了废除年号纪年,改以别种纪年法的要求:康有为出于倡立孔教的目的,呼吁改以孔子纪年#革命派和留日学生基于排满复汉的种族主义精神,要求改以代表汉民族的黄帝纪年.上述要求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对救国之路的探索,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政治诉求,也显示了正在崛起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湘军的崛起过程,考察了由此所带来的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