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淑兰 《武当》2013,(6):57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可以维持健康的生命。然而,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无不提倡清静养生。那么,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处在动静平衡之中,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在时间分配上,应是三分运动,七分静养,动静相结合。运动锻炼的侧重点是筋、骨、皮,静养锻炼的侧重点是精、气、神。人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2.
竞技运动中人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体育学刊》2007,14(8):20-23
当今我国竞技运动异化现象有深刻的“生命异化”背景。对此有三个方面值得剖析:一是人具有双重生命本质,而非单一的生命轮回,是“类生命”对“种生命”的超越;二是竞技运动中群体本位意识严重,遏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三是竞技运动中完善“硬约束”的同时,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软约束”。在社会转型时期,要解决竞技异化问题,必须从人的“生命本质”入手.而教育是人在竞技运动中实现生命跃迁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脑是人体系统的主帅。它通过血流提供氧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而发展人的生命力。1.脑运动是完全必要的,因其可通过增力。用脑部分的血流量,增强脑体;脑运动须结合进行体育运动,以增大周流全身的血流量.从而相应地增多脑血流量。2.就脑与体内各系统各器官的相关分析:脑运动可通过大脑里的许多功能区,分别控制、协调着人体的各种活动。脑运动能促进人体发育,延缓老化过程,因为,人的机体发育,脑部领先,从而有效地促进身体发育;衰老,也始于脑。大脑健康,才能发育正常,衰老延缓。脑运动可使人的记忆力不随年老而减退。记忆力衰退已不被科学界认为是衰老的自然化过程。脑运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御疾病。脑部和免疫系统存在着神经联系,两者是相互沟通的。脑运动能增强大脑对周围环境的抗温耐寒能力。全面地进行脑运动,可扩大脑功能,促进人体更全面地发育,增强人的体力。结论:脑运动可促进脑部健康,从而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老人切忌“全体”,更忌“过劳”;脑健才能身康;脑健才能智增。健康长寿的前提,在于脑健;而脑健的关键,在于结合体育,适当地进行脑运动。生命在于脑运动!  相似文献   

4.
“黄金分割”——0.618不但应用于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方面,现代人把它放到经商和发展人际关系中加以发挥,而且它和医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锻炼中,充分利用0.618黄金分割律,也具有实用意义。如掌握运动与静养的比例关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但气功人体科学又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通过静养固本培元,健康长寿。那么究竟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呢?应用黄金分割法,动和静之间理应是0.618的比例关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或六分动四分静,不失为较佳养生之法。除此…  相似文献   

5.
春生 《武当》2004,(1):57-57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人们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乎,众多的各色人等,便遵循这一理论指导,纷纷开展体育运动。但是,有不少人的运动之果却是十分苦涩的。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生命在于运动”的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的一位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  相似文献   

6.
依据人的生命是由先天性的种生命和后天通过教育开发的类生命组成的研究成果,剖析当下国内的运动训练。认为忽视与教育结合,过度地开发运动员的种生命,忽略对其类生命培育的问题,是造成当下竞技"弱势群体"和"审美疲劳"增多的症结所在;提出"竞教结合",全面开发运动员的种生命与类生命,对于转变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武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体现为:(1)中国武术的生命宗法精神.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浓厚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反映出的是重视血缘关系及团体的宗法精神.(2)中国武术的生命律动精神.套路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精气神是中国武术生命性的具体体现;在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演练过程,以及技法动作上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中,都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精神.(3)中国武术的生命和谐精神.在"农耕文明"和儒道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已上升为超越敌对性、重视对生命价值精神的实现;中国武术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和谐,"内外兼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中国武术通过"内外兼修"来达到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武术中所谓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全民健身运动体现生命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民健身运动为民族繁衍,提高整体民族素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人力资源。在新世纪社会背景中,存储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挖掘了生命中的潜在力量,体现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项运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勤于运动,身体硬朗] 如今,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使用体力的机会已经日趋减少,但强健的体魄无论何时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运动对于人的健康长寿具有诸多益处,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把运动纳入日常保健的内容.当然,运动锻炼也要掌握尺度,以免身体受到伤害,还是医生和保健专家都认同的那个原则:“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相似文献   

10.
李芮蒙 《健身科学》2013,(11):47-47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相似文献   

11.
脑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运动健身者的广泛重视.因此,医学家提醒说,生命在于脑运动.我国学者举例说,自秦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3088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平均寿命为65岁,而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却只有35岁.医学生理学也提供了脑运动者何以长寿的证据.人的衰老,首先是脑之衰老——痴傻呆滞,行动笨拙,老之至矣!大脑老化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人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构成的具体而完整的生命存在.对于学校体育的改革而言,生命教育也必须立足于生命的三重属性而展开.即:以自然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逻辑起点;以精神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以社会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3.
论运动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赵超、张辉认为:运动员的价值体现在:其职业分工价值本质是为不断满足每个个体的所有需要提供服务;其职业贡献价值在于改善与沟通各种关系;其竞争行为的社会价值在于:它作为一个国家和个人竞争意识的先导和榜样推动国家、民族、个人的发展和强盛;其运动成绩的价值在于:使人类总体征服自然的渴望和能力得以实现;其成功与失败的价值在于:告诫人们,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干折百回不断锤炼的过程,因此要珍惜生命,奋斗、进取;其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在于他们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使者,而且是向人类解释人生哲学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芳尘 《健身科学》2009,(1):27-28
许多人过着——应该说许多人认为他们过着平和安宁的生活。但是,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们可能会思考:我的生命真正用心活过吗?真正经历过生命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吗?这是一个只能用于思考而难以经历的“实验”。真正的悲哀不在乎生命短暂,而在于我们总是到最后才看见真正在乎的是什么。西谚云:我们衰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晚。  相似文献   

15.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至今尚无定论。据生物学研究推算,在理想的条件下人可以活到120~150岁。而实际上,如果能活到80岁就算是长寿了。笔者认为,关键还不在于人能活多久,而在于生命质量,活动能力和对社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奔进小康之日正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时;应纠正"年老脑必衰"、"年老体必衰"的片面观点;我国现代老人与50年代前的老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老有所养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子孙逐渐地难以按传统方式而尽其孝道;关键在于大力增强老人的脑力与体力,"为"、"养"结合.老龄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负担,主要不在于老,而在于衰;实际上55—60岁后的脑力可以成为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生命在于脑运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功能;人体发育过程大脑最早完成,人的衰退也始于大脑;脑运动存在着五条规律:一、通过用进度退规律的探索,认为"年老脑必衰"、"年老体必衰"的传统观点应予否定;二、通过适度用脑规律的探索,认定无所用脑,未老先衰;过度用脑,"范性形变";适度用脑,事半功倍.三、通过强化规律的探索,认为需要整体地开发左右脑.四、通过脑体交替互动规律的探索,认为只有脑体互动才能老当益壮.五、通过身心互动规律的探索,认为宜将身心作为整体予以研究、解决.脑运动方法有五:一是直接炼脑;二是通过手炼脑;三是通过音乐炼脑;四是通过炼功而炼脑;五是通过心理及其他因素炼脑.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道出了教育的真义所在。从汶川地震的全民救援,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乃至无数平凡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表现出的人性光辉,使我们看到一个关怀生命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生命”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研究中日渐突出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重建     
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所著的《生命的重建》,被誉为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露易丝·海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她的这一理论和观念,帮助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这位伟大的女性被世界各地的媒  相似文献   

19.
叶澜先生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生命化教育就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份真爱、一份关注、一份尊重、一份赏识、一份等待、一份宽容,它努力培植的是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静养生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动、静养生现代健身观认为只有运动才能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则不衰”等名言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唯物辩证的养生论认为,动与静受阴阳规律的支配,有动有静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缺一不可。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强调运动养生一个方面,而摒弃以静养生的另一方面,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或动或静的养生方法才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