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市报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新闻群体。就某个地市而言,当地党报的发行量一般都比较大。百姓关心国家大事,也特别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读者每天拿到不同的几份报纸,多是先从本地的报纸读起的。因此,不断提高地市报的引导艺术十分重要。 一、注重桥梁作用,把新闻写得更百姓化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地方党报,理所当然地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也要引导人民群众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努力。地方党报实际上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最具体最贴近的纽带和桥梁。 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变桂林“美丽的山水,破旧的市容”这一与国际旅游城市极不相称的状况,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工作。1998至1999年  相似文献   

2.
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疑问,我们党的各级各类报刊的宗旨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群众期望从报纸上得到的东西,正是我们报纸所应提供的信息。因此,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报纸新闻可读性的首要问题。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一条根本的体会是,瞄准和反映群众利益,是提  相似文献   

3.
广大读者是我们报纸服务的对象。如果把读者称为报纸的主人,那末,读者来信,不论是反映个人的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对工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都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因此,认真对待和处理读者来信,是报纸编辑部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是办好报纸的大问题。工人日报复刊后,把代表群众讲话、反映  相似文献   

4.
一党的报刊是党的重要宣传工具,党和毛主席一向把它当作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有力武器。毛主席教导我们:“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他同时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綫,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  相似文献   

5.
郝青 《新闻采编》2003,(2):13-14
党 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新的党章。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今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指导报纸舆论宣传、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自觉地用以指导新闻实践。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宗旨突出报纸的群众性现在 ,新闻界都在研究如何使党报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对此 ,许多报人已经形成共识 ,报业竞争 ,最根本的是对读者的争夺。笔者认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 ,落实在报纸上就是要强化读者意识。不能占有读者 ,就会失去舆论引导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改…  相似文献   

6.
陈蔚华 《东南传播》2014,(2):127-128
媒体把"民生热线"做成新闻是不够的,应把"民生热线"做成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力促社会和谐为宗旨的节目,在坚持正面的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级党报积极改革、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正视部分机关报发行下滑、广告萎缩的严峻现实。出现这种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机关报在研究读者、贴近读者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一个根本的方面是必须切实加强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像丁关根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增强党报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人民群众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也是党报服务的主体。研究读者才能了解读者,贴近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研究和把握贴近读者的艺术”,刊出6篇文章,用了较多页码,希望引起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党委机关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阵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报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办报宗旨。这是报纸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是报纸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起崇高信誉的源泉,是把党报办得更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联系《潍坊日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使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服务人民和依靠人民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的。我国人民广播电视事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依靠人民办好广播电视事业。在我国广播事业的初创时期,就把在收听工具还没有普及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收音网作为人民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群众的需要、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以服务群众和依靠群众作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新升华,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晚报作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纸,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同时也是晚报的生命线之一。因此更要重视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羊城晚报》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晚报,多年来十分注意并努力探索如何将“以人为本”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新闻干部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从报纸的任务说起。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是党向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的武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武器,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武器。报纸是舆论的工具,它要向人民群众阐明时局的动向,阐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阐明党对时局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报纸是“教科书”,它是供给读者知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日报》是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又是北京市人民的报纸。怎样把这张报纸办得让领导和群众都比较满意,通俗的说法叫“二老都满意”,这是读者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办报人经常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党报强化群众意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一,党报强化群众意识是党的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党报作为其代言人,理所当然有这个义务,这就要求办报时注意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胸中有大局,心中有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通过报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党报群众工作的内涵,其精辟的论述也正好与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相吻合,更应发扬光大。其二,党报强化群众意识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从事群众工作和读者来信的编辑、记者就是最直接的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报群工部在报社有着其他采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任,下情上达,接待来访,反映读者的呼声和建议,它是党了解群众呼声、建议、愿望的渠道,是党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当帮助读者解决了某些困难时,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群众工作的社会价值。作为—个在党报群工部工作多年的记者,一些工作经历使我深刻领会到了开展群众工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玲 《军事记者》2001,(2):34-34
我们的报纸是机关党报,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报纸的宗旨。基层官兵既是报纸的服务对象,也是报纸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不需要一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记者,也不需要一张对他们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而需要能集中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作为党的机关报,理应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这就必须坚持“三贴近”,不断强化报纸的“亲和力”。1.“亲和力”来自身子下移视角下移在新的形势下,党能否最终赢得市场,要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能否与读者靠得更近,即所谓的贴近性。贴近…  相似文献   

18.
一版是报纸的旗帜,它必须体现这张报纸的办报宗旨,反映这张报纸的特色和风格。广播电视报一版就应紧扣广播电视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为广播电视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和特色。具体地应综合广播影视界的重大新闻、重要信息、热门话题、重点节目、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报纸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最重要的是报纸的内容要贴近读者,才能使报纸真正成为读者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要使内容贴近读者,首先要重视群众的意见、呼声、要求,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关心人民群众急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去年5月,群众反映对夏季食品卫生差,报社就派出9名记者,对市驻地和五区  相似文献   

20.
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揭晓了。这是建国以来的首创,受到新闻界的重视。它对新闻工作者是一个鼓励,对新闻写作是一次检阅。无疑,对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推动作用。我有机会参加这次评选委员会工作,也深受启发。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在我们的国家里,每天都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人民群众都想知道,也应该让人民群众知道。因此,报纸上的新闻越多,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就越能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报纸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弱点,也是我们新闻改革正在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北京新闻学会和《新闻战线》编辑部发起的1979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目的就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以充分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为四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