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不断需要解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把学好数学与树立理想抱负结合起来;把当前的数学学习与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结合起来,使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是照本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教材,使数学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及现实生活有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不是以前那样的“枯燥、单调和乏味”,而是现在这样“有趣、新奇、刺激、有用和迷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创设优美、悬念、疑惑、幽默、惊奇、欣喜、陌生、熟悉的情景,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一、设置悬念,唤起创造意识 好奇心是儿童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东西,对教师所教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就应在课堂中把握时机,适时设置悬念,让课堂增添点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秘,并发现数学的美,提高数学素养.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悬念艺术在数学课堂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井娅 《考试周刊》2009,(46):69-70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悬念心理,寻找设置悬念的契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本文将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下面结合我三十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具体做法和体会:一、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最佳时机是在教师设置了有趣味的悬念之后,此时学生似懂非懂急切想要知道究竟。如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先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游戏题:把4个4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连起来得出0和自然数。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如4+4-4-4=0,10=(44-4)÷4等等。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增强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认知兴趣浓厚和求知欲强烈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不断设置“问题”或“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让更多的学生发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问,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一、悬念处,问题导之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妙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钱学森》时,开课伊始学生交流了自己了解的钱学森的资料后,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题会学、善学、乐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前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输入感性的信息与人现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悬念,提出启发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相似形”一节中,我引用了一个典故.设置这个悬念,就使学生对学习相似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激荡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相似文献   

14.
武明丽 《成才之路》2013,(28):33-34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假使数学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设定恰当的悬念,以激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心理上要求解答疑惑的需要。作为学习心理机制的一种——悬念,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没有感到满足时出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悬念,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论述悬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就语文的学习过程,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去探求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必须抓住导入环节。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达不到目的绝不罢休。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往往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2、展现意境,使学生沉浸到课文中语文课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也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教师可借助幻灯打出图像,收录机播放音乐,录像机播放影视片段等方式渲染课…  相似文献   

16.
戚斌 《现代教育》2011,(10):54-55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因此将课程目标与社会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进行密切的联系。同时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结合起来,把知识重点与数学应用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所以每个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现代化建设中,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正>"学贵有疑"。疑乃思维之开端,学习中有疑就会有思,就会引起认识的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数学教材,讲究方法,要根据儿童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巧妙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教给质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所以每个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现代化建设中,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单春叶 《教学月刊》2008,(11):43-4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或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或拓展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或提出如何归纳小结整理新知的问题.总之: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