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听一节练习课,老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13米,第二根长( )米。  相似文献   

2.
在六年级的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如果第一根剪去它的13,第二根剪去13米,那么哪一根绳子的剩余部分长?开始有些学生认为这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相等。显然他们对于题中的13和13米的差别分辨不清。后来通过...  相似文献   

3.
买台过塑机     
上体育课“摘果子”,两位老师忙了半天,在纸上画了许多漂亮的水果,有苹果、梨、葡萄、香蕉。用绳子一拉,把这些纸水果一一别上去。上课结束了,纸水果都破了。另一个平行班也上这节课,两位老师也忙了半天,课上完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听了一节小学科学的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课的内容。这节课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问题。这位老师设计的很好,首先让学生质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呢?学生的想法大多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定滑轮两端的绳子上挂钩码,假设左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物体的重量,右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你拉这个物体用的力。当两端的绳子挂上相同的钩码后保持平衡,说明物体的重量和拉物体用的力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物体有多重,你就得用多大的力去拉动它,没有让你省力;如果定滑轮绳子的左端是3牛顿的钩码,而你在定滑轮的右端挂上1或2牛顿的钩码,定滑轮就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你拉物体用的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就证明定滑轮是省力的。在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理论后,又让学生猜测实验结论,学生有的说定滑轮省力,有的说定滑轮不省力。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汇报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康丽 《教育文汇》2007,(9):23-25
5月24日下午两点钟,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这里正在上一节独特的体育课。不同于以往的常规课程,6位体育老师正在实验一种新教法,即6个老师以抽签形式确定次序,在5分钟内集体设计教法,然后依次上课。这是一节《合作快速跑》,而教具也很简单,只有学生手里的一根绳子。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说解《力的分解》这一节时,在上课开始时,先请班里两个大个的男生和一个小女生上来实验,让这两个男生一人一端用全力分别拉着绳子的两头,女生用一只手从中间垂直拉绳子。发现绳子从中间弯曲了,由此引出了本节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滑轮一节中,关于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绳子的固定端从定滑轮引出,另一种是绳子的固定端从动滑轮引出。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何准确地确定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我认为有两条重要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活动案例:绳子的"诱惑"我执教的是自编美术教材《有趣的绳子拼贴》,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课前十分钟:做各种绳子游戏(玩陀螺、跳皮筋等)一、谈话导入:绳子从生活中来师:生活中的绳子能带给我们许多快乐。它们不仅可以绑东西、扎辫子、打毛衣,还可以玩贴画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正一节成功的化学课,不仅仅要开头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还要结尾精彩、耐人寻味。结束语就象一条绳子,能把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课堂的最后时刻,是教学的"收获季节",一个好的结尾,不仅仅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还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下面是我作为一名教研员,结合多年的听课经验总结出结束语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总结重点,回应开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教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强化理解、记忆。如一位教师用"屠狗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实验器材少,不可能为每个组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再说学校就我一个自然老师,教了这个年级的课,还要赶着教另一个年级的课,所以课前、课后根本没有时间为学生摆放材料和收拾材料。教《摆的秘密》这一课,总是由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 上学期,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尝试,效果居然不错。现总结如下: 课前,我在操场边的单杠上并排系了两根绳子,在一根绳子的下端栓一根短栎木棍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课外生活》2008,(10):29-29
<正>我们都喜欢李老师。他上科学课不仅面带微笑,而且充满乐趣。有一次上课,李老师说这节课先做个游戏。同学们一听要做游戏,都高兴得叫了起来。李老师准备了两本书,把其中的几页纸相互交叉,叠在一起,说:"我们来进行拔河比赛吧!"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了讲台,其中一名同学说没有绳子呀,李  相似文献   

12.
家庭拔河赛     
星期天,我们全家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这时间可不能白白浪费,我提议举行一次拔河大赛。我想起妈妈买的绳子还剩一大节,我就把绳子找出来,在中间缠上一根绿电线,做成了一根拔河绳。于是,我一声呼喊,大家聚了起来,家庭拔河赛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家庭亲子绳操共分8节。请准备两根绳子。家长和孩子手上都拿一根绳子。在做第一节操到第三节操的动作时,两个人坐在地板上,伸直双腿。  相似文献   

14.
活动案例:绳子的"诱惑" 我执教的是自编美术教材<有趣的绳子拼贴>,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课前十分钟:做各种绳子游戏(玩陀螺、跳皮筋等) 一、谈话导入:绳子从生活中来 师:生活中的绳子能带给我们许多快乐.它们不仅可以绑东西、扎辫子、打毛衣,还可以玩贴画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在讲授“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这节课时,课前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一种是按教材顺序,先给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接着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先提出问题“如何用一条长100米的绳子,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滑轮”这一节中 ,关于滑轮组绳子的基本绕法有两种 :一种是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 ,另一种是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在解这类问题时 ,如何尽快而准确地确定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我认为有规律可循 .一、判断绳子段数的规律图 1在公式F =Gn 中 ,当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时 ,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n为偶数 ;当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时 ,n为奇数 .如图 1中 ,甲图的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上 ,n =2为偶数 ;乙图的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n =5为奇数 .例 1 在图 2的甲、乙两图上 ,画出绳子在滑轮组上的绕法 .要求 :它们的拉力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准备 :思想准备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活动 ,真正的价值没有停留在知识层面上 ,而是放在了孩子们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的对蜗牛丰富知识的认识过程中。这不仅对他们构建起认识动物、生物、事物 ,乃至整个世界起重大作用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非凡意义。教具准备 :每组各一份 :玻璃片、玻璃杯、绳子、水槽、放大镜、尺子(学生自己会选择使用)、食物(各种颜色的蔬菜等) ;平均每组3———5只蜗牛 ,蜗牛平均长度7cm ,壳的周长平均为6cm ,这样便于观察。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教师在黑板上放一只蜗牛———介绍这节课要认识…  相似文献   

18.
跨越边界     
近二十年来,我不知道究竟听了多少节观摩课、常态课、竞赛课,也不知看了多少节国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案和上课的录像光盘。在近千节课中,有两节美国教师的课给我的影响最深,一节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另一节是初中的科学课。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再现在一次高二教学教研活动时,笔者听了一节课.这节课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教学过程简述如下.(1)实物演示:取一条定长的绳子,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绳长大于F1和F2之间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笔尖的轨迹,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曲线?”学生齐声回答:“椭圆”,“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种圆锥曲线—椭圆.”(2)教师又用多媒体演示了绳长等于定点F1、F2之间的距离,绳长小于定点F1、F2之间的距离的情况.(3)分析椭圆定义,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椭圆方程,在与学生一起…  相似文献   

20.
田心 《湖南教育》2004,(3):19-20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一位七年级的数学教师为讲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2的解集,叫了6个学生上讲台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拿出一根绳子,问学生:“这根绳子有什么作用?”学生答:可以量长度,可以捆东西……上台的学生手里拿着写有数-1,0,1,2,3,以及箭头“→”的纸板,组成了一条数轴。教师指着这排学生说:x>2的数就是手里拿着2的学生的右边的数。就这样活动了一下,前后大概花了几分钟。教师设计这么一个活动,笔者猜测是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认为课堂内应该有学生的活动,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又没有什么可以热热闹闹的活动开展,教师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