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妈妈说,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从二岁就上幼儿园的婴托班,现在已经一年了,其他方面都正常,但她怀疑孩子有“恋母情结”,因为孩子午睡的时候总是惊醒,喊着找妈妈,孩子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80后”从开始到结束已经成为一个尴尬的词语。现在“80后”已经走出了出版界的最高热沸点,开始回温。而笔者也是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场出版热,事到今天,我们回首总结,“80后”似乎还出了一些所谓的作家,一些被遗忘的、一些没有大红大紫的、一些名利双收的——他们现在还在正在进行着自己当下的事情!《文友》当年搞出了——“中国文坛最佳阵容”之足球版,今天我们也为即将销声匿迹的“80后”也搞一个最佳阵容,一来纪念曾经“虚假”的辉煌,二来展望一下将来。托诗人徐江的福,托出版界繁荣之福,托“70后”概念的福,也托“80后”虚名的福,叫我今…  相似文献   

3.
纠错作文本     
包逢祺 《小学生》2014,(12):18-19
“拖”和“托”纠错:“托地”应为“拖地”。分析:“拖”,意思一:拉着物体使其挨着地面移动,常用的词组有“拖着”;意思二:用拖把擦地,常用的词组有“拖地”。“托”,意思一:陪衬,常用词组有“衬托”;意思二:委托,常用的词组有“托人”。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拖地”,应该用“拖”,而不是“托”。记忆一点通:拖是紧贴地面,托是悬空举着,这样记忆,一定没错!  相似文献   

4.
作家刘墉曾在书中记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板外出开会回来,刚到公司,就见一个职员匆匆忙忙地跑来:“不得了啦!我们的货物出问题了,因为手续少办一项,被押在海关上不了飞机。”老板听到这儿,心里很着急,正要琢磨怎么办。只听对方继续说:“幸亏我跑去海关,托关系把手续补办好,货物才及时上了飞机,  相似文献   

5.
欢乐碰碰车     
一、考眼力左图中哪两个星完全相同。二、拼图请你将右图这5块黑纸片的圆弧连成一个圆周,看看中间会出现什么图形?(要二海)三、同病相连刘长海四、幽默二则每日一件好事老师问两位同学:“你们今天做没做好事?”学生:“做了!”老师:“做了什么好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一位老太太为什么两个人扶?”学生:“因为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最长和最短一位老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回答:“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最长,考试时最后几分钟最短。”欢乐碰碰车@要二海 @刘长海 …  相似文献   

6.
读了两个课例,我组老师十分敬佩二位老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做法也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教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篇课文,随它是什么样的美文,值得“对话”的主要内容就那么几点。每一节课,老师想和学生交流的内容心中应是有“数”的,答案也是明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天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人题材;三是寄言托意之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其合者”是有特定含义的“寄托”,“其下者”则是一般意义的托物言情。  相似文献   

8.
繁星点点     
上期介绍了舌战中的惯用招——借力打力,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机会练习,这期我们将传授幽默术第二式——将错就错。关于“德行”和“惯性”的经典故事不知同学们是否有所耳闻,那可是把将错就错这一招发挥到了极致!故事发生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刹车时一位男士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女士。小姐马上就恶狠狠地甩出“德行”二字,而那男士却风趣地回以“惯性”二字。这样不仅解了自己的围,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9.
我很幸运是著名特级教师翟裕康“手把手”教出来的“关门”徒弟,师傅在“从教50周年庆祝会”上,已70高龄的他执教了二年级“隔位退减法”一课,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学智慧令大家折服,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们敬佩,行云流水般的教学风格凸显了他的“四了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隔代托育是家庭托育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亲职教养责任转移承担。较之古典隔代托育的价值承认,现代隔代托育夹杂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矛盾、传统观念浸润与现代家庭变迁、情感价值选择与工具理性扩张等多重因素,具有明显的实践溢出效应。同时,老年人逐步撤出隔代托育机制与家庭托育需求不得满足,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对此,需以代际融合为导向提升家庭隔代托育专业化水平,以精准服务为目标强化社区公共托育资源可及性,并以政府为主体引导托育服务体系从“多元普惠”走向“公益普惠”,最终实现“幼有所托,所托优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近五年的托班综合教育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婴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教育影响是托班婴儿成长环境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婴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因此,托班教师的配备关系到托班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从1993年秋天起,我们对托班师资结构进行了调整。我们是这样做的:为托班配备两位有幼师学历的教师,一位年龄在三十出头,并自己养育过孩子;另一位二十多岁,园骨干教师。带托班一年岳,年长些的教师仍留在托  相似文献   

12.
她其实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她其实也很平凡,平凡得走在大街上,很快会被汹涌而来汹涌而去的人流所淹没。但是,若要我写好她的故事,却令我心海波翻浪涌,我唯恐自己思浅笔拙,表达不尽人们对她——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教师的敬佩之情!徐美荣和她的“二班”从1996年逸夫中学建校之初的一年二班,到二年二班,三年二班,一直到中考冲刺的四年二班,这个“二班”不知曾让多少家长渴慕,渴慕到四处托关系,只要孩子能进“二班”。不知让多少外班学生嫉妒,嫉妒到经常说,不就是“二班”吗,也不知道曾让多少家长学生引以为荣。而这个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谢炜 《成长》2007,(10):4-6
我高三的数学老师是个瘸腿的男教师,四十多岁。一头蓬松灰白的卷发,走起路来很有节奏,踢——托,踢——托,因此学生们给他送了个外号叫“踢托”,后来就简称“托托”,也有人叫“阿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去幼儿园参加托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有幸听到一位母亲问道:“现在都主张‘赏识教育’,我和家人一直非常注意使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但孩子现在一点儿也说不得,太依赖我们的感情支持,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独立自信地去与人交往。我们真的很焦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像‘赏识教育’这样的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15.
张广海 《中文自学指导》2011,(3):97-101,118
鲁迅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解曾受到了托洛茨基的深刻影响,托氏的理论被鲁迅一度奉若权威;但鲁迅阶级文学论述的关键内容,经历了与托氏的决裂才最终获得。这一决裂标志性地发生在鲁迅写作于1928年8月10日与11日的两篇文章之中,鲁迅在文中反驳了托氏,表达了对普遍阶级性的认同。经过此一决裂,鲁迅克服了托洛茨基“影响的焦虑”,获得了自身的阶级文学观。但在决裂的背后,二人理论的内在逻辑仍有着相当的一致。这主要由于鲁迅认为他需要处理的是“当面”“袭来”的问题,而托洛茨基只是“提出”“将来”的问题。二人理论的分歧彰显了阶级文学理论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6.
金华市持续推动托育服务发展,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努力打造服务民生的“金”字招牌。对此,婴幼儿家庭的实际获得与真实反馈成为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调查发现,当前托育服务发展仍面临公办托位供给不足、入托形式不够灵活、入托费用难以承担等现实问题,家长对于充满爱心、善于互动的早教师资;安全卫生、空间充足的早教环境;精心照料、发展适宜的保教活动等多方面仍有期待。为进一步推动托育服务的普及普惠和优质发展,建议在托育机构、托育形式、托育环境、托育课程以及托育政策上同向发力,促进托育服务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离开学校久了,可师生情意如陈年老酒,随着年久而愈发醇浓。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都已入耄耋之年。说来有趣,常与我联系的老师之中,潘逊皋先生竟是从来没给我们班上过一节课的老师。1956年,我上北京二中。小学的语文教员刘老师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地说:“二中好哇!有一位潘先生,是‘国文台柱’,学富五车,跟他学习,一辈子受益。”为此,我还专门查了词典,弄明白什么是“学富五车”。进了二中,了解到潘先生教高中,这是一位个子不高、相貌和善、略带口音的老师,他特受学生们的尊重,原因之一是有“神童作家”之誉的刘…  相似文献   

18.
我最初爱上高二(22)班要从我们“四人组”说起。 文科班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是非之地,我虽身属“阴派”,但我的心是“阳派”的。所以那一次班主任把我和亲爱的小菲同桌调到了两位男生的前面时,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19.
《宝玉挨打》一文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文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教参提供的“罪证”有二:一是宝钗托着药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二是“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笔者以为这两条均不能定宝钗的“罪”。首先,我认为宝钗的送药是真诚的关切。理由之一,作者从全知叙事的角度描写了宝钗的心理:“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这不是关切是什么?理由之二,我们再看…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从图书馆二楼的自修室里“揪”出我们班的9条“好汉”时,不由得又急又气。这一节课是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但这9位男生却一起“逃课”跑到图书馆自修室,关上门,熄灭灯,以桌椅为“保垒”,以黑板擦为“武器”,炮制了一场声色俱全的“战争”。这些男生,接近一半是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