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情境是教研活动的载体。如果每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能立足于某一典型的、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就能逐步培养他们对教育情境中幼儿行为的观察意识和警觉意识;同时能促使教师们逐步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育行为联系起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调整和改进教育策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这样,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就会在这些观察、反思与改进中不断得以滋生与积淀,这也是《纲要》所  相似文献   

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对教育实践活动内涵、组织管理、内容及基地建设需要不断反思和优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吕燕 《山东教育》2005,(5):50-52
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过程,具体而言,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么就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落实.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调整,总结经验,再付诸行动,这是校本教研的精髓所在。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觉得关于课堂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文礼 《云南教育》2005,(32):47-48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认识的再认识。一般的说,实践、学习、反思是人们形成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又有其特定含义。杜威在1910年最早提出:反思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他说:“思维中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但是,思维还未必就是反思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张凯 《宁夏教育》2004,(11):41-41,43
实践,学习,反思,是转变教育观念的三个重要环节。坚持把反思的精神与方法贯穿在实践与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通过反思去提升实践与学习活动的自觉程度与质量水准,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方法。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人是教育的主体,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原点。所以,当我们在反思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前提性工作,是让我们的思考围绕着人来展开,让我们的思考成为立足于人而不断生成的思考活动——我们不仅要思考作为对象的教育活动,还要思考作为思考者的人本身的思考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取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通过实地教研、剖析文献,强调了教育实践活动在专科学历层次小学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地位,界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含义、内容,介绍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措施和具体做法,旨在探讨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如何由认识体系转向实践体系;未来教师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反思,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逐渐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李鹏  朱慧琴  徐云慧 《文教资料》2012,(13):148-149,151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对其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形势,高职院校应当从反思意识、反思技能、认知策略三个层面加强教育。研究者以4个主题的职业规划辅导活动为平台,将三个层面的反思教育贯穿于为期3个月的团体辅导活动中,活动前后反思水平的差异性检验表明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反思技能提高,认知策略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构建了“反思型”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新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强调合作与信任,重视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张运用多种反思手段,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新教师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筱丽 《学前教育》2008,(12):26-26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我们每一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很多的感受和经验,如果做工作的有心人,抓住并找准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反思,就可以在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行为的转变,获得专业成长。具体而言,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反思呢?  相似文献   

12.
李佳璟 《广西教育》2023,(14):126-129
本文通过具体课例论述创设寓居式生存空间情境、创设交互式历验空间情境、创设揭露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社会空间情境等教育戏剧教学策略,并提出开展“坐针毡”式反思活动、“内心斗争”式反思活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反思型教师是不断追求教育的善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不断反思探究以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和自身素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反思型教师既是人们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复杂性认识的结果,也是今天社会与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作为教师教育链条上基础性的一环,高师教育应转变培养范式,从德性养成和理性提升两方面为反思型教师奠定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研究本校本班本人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通过与研究人员的合作,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经验,反思自己行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合理、科学、有效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质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经验 反思=成长”(Posner 1989)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惟有将自己的实践“对象化”,加以审视、反思,才有可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园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必须每月交4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1篇教育笔记,教研活动中的听课和评课也是常规。这些途径听起来让人觉得似乎可以促使教师观察幼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顺应了民意,又突出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对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哲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还可以为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活动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实践研究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素质教育十分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而活动理论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个体主动性发展的动力问题。因此,活动理论为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心理素质教育强调活动设计和反思体验就是活动理论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丁霞 《学前教育》2010,(12):8-10
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每位教师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教育活动能否“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幼儿教师教育实践反思的重点。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我园要求教师写教育小随笔、教育小贴士、教育后记等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个班主任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研究行为,其范围包括教育日记、教育叙事、德育案例等,其中德育案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宜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廖丹 《考试周刊》2011,(61):204-206
随着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比例不断地提高.本文在时主题式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法学教育视野下其应用问题。通过剖析该教学模式应用中的一个实践案例,反思其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主题活动实践教学模式对完善法学实践教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