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部分 代数 李家祥(一)函数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概念的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 、 、 、∈、 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了解函数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相似文献   

2.
期数第1期(9月号)第2期(10月号)第3期(11月号)第4期(12月号)第5期(1月号)知识点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一章小结与复习函数、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表示法(2)、函数的单调性  相似文献   

3.
[考纲要求]1.集合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考纲要求〕1.集合(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简易逻辑(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2)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关关系.(3)掌握充要条件.〔重点解读〕集合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基础问题往往体现集合的概念、运算、语言及简单的运用,而集合经常作为工具,广泛应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及曲线、轨迹等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5.
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代数与初等函数》上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集合,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六章内容.本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注意联系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2.起点较低,适当复习初中的数学内容; 3.在保证学好基础知识前提下,对所讲内容进行了直观浅显、通俗易懂的讲解. 现将本书第一章集合的内容说明如下. 第一章包括集合,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六节. 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  相似文献   

6.
第一模块函数(一)集合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空集、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正确运用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符号;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4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例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φ∈{0} B.φ=0 C.(?)Q D.3.14≠{π)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集合。2.掌握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就其解集的几何意义进行解释。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三性,即给定一个集合,可确定任一元素或者属于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集合的元素两两互异并且无序。这些性质是解题的依据,应牢固掌握。  相似文献   

8.
集合,是学习函数及其它后续内容的基础.集合,由元素组成,元素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集合中的许多概念,如子集、空集、全集与补集、交集与并集等都是由元素来定义的,所以学习集合,要从元素入手.  相似文献   

9.
高慧明 《新高考》2004,(9):19-21
集合、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属于、包含、相等关系;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的判断;绝对值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相似文献   

10.
一、集合 1.理解集合的概念、能用各种方法表 示给定的集合,会写出集合的子集、真子 集。 例:(1)写出“所有大于0小于4的实 数”的集合;(2)写出“大于3小于11的偶 数”的集的子集、真子集等。 2.正确理解“属于”、“包含”、“相等” 等概念。 例:(1)0_φ, (2){1,3,5}_{1,2,3,4,5} (3){0}_φ, (4){5}_{x/x≤10}等。 3.掌握集的并集、交集、差集、全集、补集等运算法则。 例:全集Ω={x/-4相似文献   

11.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 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 , 能正确地表示集合 .②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 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2.
期橄知识点栏目来稿典求第6期(9月号)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一章小结与复习. .卷首语.与你同行合教材细解O基础辅导O基础训练O知识归纳令综合讲解O链接高考.名师点金O热点追踪心习题转化合典例剖析今方法技巧合错例门诊O难点释疑今试.研究.课余揽胜令数学化心竞赛天地令数学史话O趣味数学0数学动态O轻松时刻.刊中题写稿时,最好围绕教学中要讲的内容来写.要写明标题、姓名、地址、邮编.如果稿件不止一页.请用订书机在左上角上订好,如…  相似文献   

13.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下面介绍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的考点及其解法分析.考点1 求集合元素个数例1 (2000年新课程卷高考题)设集合A={x|x∈Z,且-10≤x≤-1},集合B={x|x∈Z,且|x|≤5},则A∪B中的元素个数是(  )(A)11. (B)10. (C)16. (D)15.解析: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B,则有card(A∪B)=card(A)+car…  相似文献   

14.
1 复习目标1)考点分布:本章包括“集合”与“简易逻辑”2部分,“集合”包括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重点是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包括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4种命题、充要条件,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2)考试要求:“集合”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之间的相交问题等,即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简易逻辑”是课本新增加的内容,高考仅对基本内容进行考查,一般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一.了解考纲要求,掌握考试内容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即将使用,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教材,如何把握教材。本文仅对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下面简称标准教材),与现使用的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下面简称大纲教材)中的函数这部分内容做对比,来分析北师大版的标准教材的特点.一、两种教材的对比1.结构的安排标准教材函数这部分内容分三章: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每章有若干小节、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和复习题.与大纲教材的结构基本相同.2.…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通讯》2006,(4):4-11,I0001-I0004
实质追索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中学数学和后继学习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高考要求: ①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18.
在集合学习中,出现了十几个新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子集、真子集、空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等),二十几个新符号,并且都很抽象,那么同学们如何抓住关键呢?这个关键,就是“元素”.因为集合是由元素确定的,全集、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空集等集合都是通过元素定义的,集合的性质实质上就是元素的性质,集合的分类和表示也都是通过元素来刻画的.所以遇到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本文通过几个问题,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1 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划分地思想方法 ,也是高考必考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求解不等式问题时 ,因概念、参数、解法等因素的制约 ,常常需要分类讨论 .解含字母参数的不等式时 ,如果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会使不等式的转化结果或解集表达式也随之不同 ,则必须讨论求解 .分类讨论法是解含参数不等式的最基本思路 ,在应用分类讨论解题时 ,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 1)讨论中的子集应相互排斥 (不重 ) ;( 2 )讨论中的所有子集的并集应等于全集 (不漏 ) ;( 3)讨论应当逐级进行 ,不能越级 ,也就是说 ,在讨论时 ,全集与子集之间应具有邻近的属…  相似文献   

20.
集合的初步知识 ,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是学习函数及其他后续内容的门坎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中的许多概念 ,如子集、空集、全集与补集、交集与并集等都是以元素来定义的 ,所以认清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并从元素入手是学好集合知识的关键 .为此 ,我们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有多少 ,学会判断某元素是否是集合中的元素 ,学会求解集合中待定的元素 .一、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x∈ R| x =2 n - 1,1≤ n≤ 5}是一个有限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