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有志于参加国际和世界邮展,在国际邮展舞台上为国争光的参展者,由于国际邮展的评审是按照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制订的竞赛性邮展规则进行,所以参展者应该参照FIP规则来制作邮集。  相似文献   

2.
达鹏 《集邮博览》2014,(11):26-26
正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机关刊《快报》最近刊登国际资深邮展评审员美国人皮克·麦克卡恩先生撰写的"现代集邮类展品指南",现摘编译出。近期在国际集邮联举办的高水平邮展中,屡屡出现将现代集邮类与试验类邮集展示的原始素材及对象雷同。集邮者纷纷展出现代集邮类展品,也使得一些邮政管理机构极力论证集邮者收集和研究近20年来,即1991年至今发行的各种邮品。国际集邮联执委会现已决定,现代集邮类邮集在国际集邮联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集邮强国的六条标准。并从发展集邮产业化、培养一批年轻专家、积极参与国际集邮交流、举办邮展和制作获奖邮集等方面论述了实现集邮强国之措施。国际交流中要维护中国集邮组织的正当权益,强调要有我们自己的邮展规则。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印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制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中,对2000年新修订的《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的“创新”是这样表述的: 创新表现在: ·新专题的引进。·一个已形成或已知专题的新方面。·已知专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专题集邮的产生1928年,著名的卢森堡集邮家巴那德·费塔在欧洲举办的一次国际邮展中,展出一部与众不同的“荒诞”展品(即专题雏型),令评审员瞠目结舌,茫然无措。在此之前的邮集都是仅按国别和发行年代顺序收集整理成集的传统邮集,突然冒出一部将邮票图案和主题为中心的展品,令人大吃一惊。但鉴于费塔在国际邮坛的地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别出心裁的展品,并认为这种收集方式值得尝试。此后,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把专题集邮确定为邮展的一个重要类别,正式纳入竞赛级国际邮展之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集邮爱好者众多且参展热情高,近几年参加FIAP(亚洲集邮联合会)和FIP(国际集邮联合会)邮展的邮集数量日益增多,但与欧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相比,国际邮展评审员的比例则很少。因此,加强我国国际评审员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国际邮展需要的各类别评审员,一直是全国集邮联(ACPF)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许少全在会刊FLASH2006年第95期“主席之页”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许少全先生对国际集邮联领导机构的人员组成、总部所在地的选择,大金奖和锦标级的地位,一框邮集参加竞赛级邮展的灵活性……作了扼要阐述。许少全的意见贴近集邮实际,降低了邮展门槛,为邮展平民化、社会化开了个好头,这些意见或许对我国也有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8.
资讯     
《集邮博览》2008,(1):8-9
小知识世界邮展最早的邮票展览出现在1852年,是比利时人温地美伦用镜框展出的近百枚邮票。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成立以后,陆续制定并逐渐完善了邮展的规则(FIP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同时也要求其下属的成员国严格按照邮展规则举办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只有符合FIP邮展规则的国际邮展,才能得到FIP的赞助。1927年FIP首次赞助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国际邮展。根据FIP章程的规定,FIP会员组织如举办世界邮展或国际邮展,最迟应在邮展举办三年前提出申请,经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举办相关邮展。目前经FIP批准的邮展计划已经安排到2010年(见《集邮博览》2007年9月号)。  相似文献   

9.
组织专门的老年邮展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老人们通过制作邮集提高集邮的乐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值得保持和完善下去。但邮展规则中毕竟没有“老年类”。与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相比,这次老年邮展的专题邮集水平明显降低了很多,低水平邮集的问题则更加  相似文献   

10.
国际集邮联合会(FIP)专题集邮委员会主席、意大利集邮家乔卡罗·摩罗利博士和美国集邮家乔治·戈佐多次撰文,阐述了如何对待邮展中出现的假票问题,以及FIP的相应措施。笔者综合国外的有关报告,转述如下: 鉴于在邮展中发现了日益增多的假票,FIP反假品委员会已经制定了有关防止展出假票的规则。作为一项尝试,在1990年的伦敦世界邮展上,展品的评审规则中就增加了关于邮品辨伪的特别条例,结果是好几部邮集由于被鉴定出包含假票而遭到降级的处分。 根据规定,一个辨伪专家组在展品未上框前,对展品进行抽样检查。在1991年的东京国际邮展上,这项  相似文献   

11.
专题集邮是集邮的主要类别之一,由于其知识性和趣闻性强,覆盖面广,容易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现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集邮类别。在我国举办的多次国家级邮展上,专题类邮集所占的比例往往最大。竞赛性专题集邮展览,要求参展者具有广泛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对邮展规则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掌握良好的邮集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极限集邮虽然起步较晚,但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目前各地各级邮展中,极限集邮已成为集邮者广泛参与、比较普及的集邮类别。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编组专题邮集参加国内和国际邮展时,曾多次选用相关题材的极限片入集,也单独组织过几部极限邮集参展。尽管获奖不高,兴致所至,乐在其中。几十年的“极限”情思,乐此不疲的收藏,积攒了大量符合极限集邮展览规则的极限片,也形成了追寻票、片、戳三者和谐一致的习惯思维模式。无论载体是明信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周良 《集邮博览》2010,(2):10-12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最钦佩和感谢的集邮家是吴凤岗先生。与其相识还要感谢原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工作人员康桐岭同志。这二位,吴先生较我年长,康桐岭较我年少,实属忘年交。我钦佩吴先生的远见,他告诫我:"集邮得益于专,切忌无的泛泛";而康桐岭在职期间组织我们学习编组邮集的规则,教给我们编组邮集的方法,请国际评审员为我们点评邮集,使我在近20年来编组了几部邮集,并参加国际与世界邮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集邮与国际集邮的接轨,以及人们对FIP邮展规则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理解,集邮者认识到说明文字在邮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但是邮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对邮品进行研究拓展的重要媒介,是集邮者知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2年开始集邮的,主要收集各地残疾人联合会的公函封,尽管我们这些残疾人集邮的水平不高,但丝毫不影响我们集邮的积极性。我自己的邮集就先后参加过10次北京市聋人邮展。  相似文献   

16.
以往,经常听到集邮专家的告诫,邮集的选题一定要新颖,尽量不要撞车(就是两部邮集的选题不要相同),尤其是全国邮展(其实,选题撞车与否,邮集的作者说了不算),这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所以各种类型的大型邮展很少看到撞车现象。以前没有机会去看全国邮展,具体情况不明。可是今年情况有所转变,有条件去参观杭州2010全国集邮展览,是一大幸事,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专题邮集在现代邮展特别是基层邮展占有相当的比例。一部优秀的专题邮集以丰富多彩的邮品、奇思妙想的故事、赏心悦目的编排,带给观众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而现代集邮的专题展品,由于规则的宽泛包容吸引更多集邮者加入组集、参展的行列,从中得到乐趣。以《北京市现代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为例,涉及专题展品的,主要有一框展品、开放类和节俭类。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1,(11):32-33
我从小就爱好集邮。而真正编组邮集正式参展则是在1989年。那年,我的第一部航天专题邮集《载人航天史》首次参加全国邮展获镀银奖。在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参加过省市、国家和国际邮展30多次。回顾这些年我所走过的集邮之路,最大的感受不是获奖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而是集邮伴我终生的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19.
听说’98上海集邮节成功举办了一个“趣味集邮展览”,不禁喜上心头。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发源地之一,集邮人才辈出。但就是这么一个被集邮界心仪的高雅之地,却率先办起了适合大众观赏的趣味邮展,不怕被人议为降格,可见他们的魄力和勇气。前些时候,笔者曾参观一个省级青少年集邮博览会,展品中固然不乏符合邮展规则的好邮集,但观众似乎对“票中票汇萃”、“地名戳专集”等趣味邮集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为期4天的’98国际集邮讲学,于4月1—4日在京举行。 本期国际集邮讲学活动是全国集邮联为备战中国’99世界邮展和提高我国的参展邮集组集水平,特邀请FIP邮政历史委员会主席、美国人沃克先生,FIP青少年集邮委员会主席、加拿大人马德斯克先生和国际邮展评审员德鲁斯先生分别对邮政历史、青少年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