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五代苗族鼓王跳鼓为主线,分析湘西苗族跳鼓活动的内容种类、形式、场地器材以及跳鼓王跳鼓特点等现状。提出发展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应加强湘西苗族跳鼓运动的挖掘和提炼整理、加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科研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建立健全湘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组织保障、强化跳鼓运动的民族传统特色,发挥跳鼓活动的观赏价值、走学校发展路线,从学校开始普及跳鼓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广大社会群体参与跳鼓活动等对策,为湘西苗族跳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以赶秋体育文化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进行了分析。结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国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因素在一个文化体中碰撞、吸收、共同形塑的文化样式。建议:作为民族文化强大推力的国家力量,顺应民意,正确引导;处理好与民族社会的关系,适时进退;加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向外推介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使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能引领民族社会的发展,并使民族文化在其过程中得到保护、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107-108,112
运用历史过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贵州台江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详述了该活动产生的民间历史文化背景及原生态表现形式。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地区经济、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现今重庆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现代体育项目冲击、保护不力、缺乏认知程度等问题,并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应编纂民族体育志、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科研力度等保护对策,为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与民俗旅游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民俗旅游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德夯民俗旅游中的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内容,探寻德夯民俗旅游与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关系。通过德夯民俗旅游对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民俗旅游、以民俗旅游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赢之路,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需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融合休闲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全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以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发展,打造良好的粤西地区体育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后文简称四川三州)等民族地区的17个县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四川三州城填民族传统体育的消费现状、活动的形式、制约因素以及该地区人们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的态度等进行广泛社会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该地区群众体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方法通过对靖州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分析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可得知:靖州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甚好,但当地旅游事业却不容乐观.通过对靖州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效率,推动靖州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等调查方法,旨在探寻贵州荔波县苗族芦笙舞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进一步挖掘、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结果表明:现代艺术的冲击,对芦笙舞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当地旅游产业机械开发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破坏。并提出:流行乐曲文化元素融入传统芦笙舞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众传媒融合互动;打破传统芦笙舞形式束缚,创建大众广场芦笙舞;加强地方保护与重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西北地区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北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1.
"摔跤"是苗族特有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源于生产生活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好的娱乐价值。文章从其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在此情况下研究和探讨黔南州苗族摔跤项目的具体发展措施,从而增强人们对推广我国民族体育的迫切性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影响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其次是湘西州苗族村落社会结构的变迁、村落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体育意识、村落体育的组织及管理指导等方面是影响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策是发展湘西州苗族村落经济,加快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提高湘西州苗族村落农民的体育文化知识;强化湘西州苗族村落村民体育意识;培养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骨干,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湘西州苗族村落领导对村落体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村落体育软环境。旨在对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给予深刻理解,为湘西州苗族村落体育的积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体育价值及其节日对当地乡土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组织开展苗族赶秋节活动,从最初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年景不断向娱乐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型,赶秋节本身的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丽  张杰 《体育科技》2014,(3):25-26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比如芦笙舞、斗牛,龙舟、侗族摔跤,经2009年和2010年两次全州广泛普查,苗乡侗寨有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80多项(种)其中在民族节庆活动中一直延续的达50余项(种)。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传承性如何,节日对苗侗族传统体育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探讨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关系,以期能够为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习水红饰苗族斗脚舞(简称红苗斗脚舞)不仅是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也是文化旅游资源。红饰苗族斗脚舞和红色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对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生,以及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苗族的独木龙舟是举世无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field-work)方法,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7个苗族村寨独木龙舟竞渡的选手进行了体质形态的调查测试.结合体育人类学理论,进行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全国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国际标准竞技小龙舟运动员的体质分析;对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贵州世居苗、侗、土家、布依等民族的体质形态进行比较,对其体质人类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表明苗族独木龙舟作为一项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延续力的传统习俗,并无体育意识和健身动机,其运动形式可以视为体育萌芽,实质上,更应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  相似文献   

17.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水鼓舞对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有重要启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应该尽量在不改变活动时间、服装道具、仪式过程及参与人员本土化的基础上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与多样性,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与重要传人的影响力,并在保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旅游与无形资产开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识;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受到习惯法的保护;体育活动中恪守禁忌,活动时间因应时节,参加者受资格限制,活动过程遵从秩序,民间自治组织和村寨头人具有组织权责,获胜者享有特殊权利,体育传承遵循成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