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现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拥有多媒体技术优势的互联网络,作为崭新的第四媒体,不仅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挑战,也为传统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目前国外已出现的“网络电视” 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电视传播六十多年来凝固不变的工作状态,带来了双向互动多媒体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发了电视接收方式的革命,为此,“网络电视”应运而生。“网络电视”是电视与互联网络“联姻”的又一崭新的媒体。“网络电视”是美国最早提出来的WebTV(也叫万维网络电视),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  相似文献   

2.
IP电视又称为网络电视,是指通过宽带网络,运用IP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及其增值服务的业务。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具有与网络或电视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代表了广电媒体发展的新趋向。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同时也对网络电视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网络电视:崛起中的机遇及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电视作为基于互联网传输手段而实施的一种电视传播内容服务形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以大量的节目和频道供受众随时观看,它增加了受众对服务方式和接收渠道的选择性。其实质是让受众从被动地观看电视转而主动地投身于电视节目之中。在美国,网络电视又被称为“个人专属电视台”,即所谓“自媒体”。这一称呼来源于网络电视的点播功能。因此, 能否提供适合网络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需求的专业化互动节目,是提升整个网络电视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娟 《新闻传播》2005,(11):44-46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在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具有与网络或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首先,发散性传播方式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解构;其次,网络与电视单传播语境界线的消解,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最后,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步向传播文化方向发展,令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阴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电视业的媒体融合主要是指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融合后所产生的网络电视这一新兴的传播形式。按照目前较为认可的说法,网络电视是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显示终端,利用宽带网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录像、点播互动、个性参与、在线游戏、电视上网、收发邮件等业务的新兴媒体。网  相似文献   

6.
王亚楠 《青年记者》2007,(16):109-109
网络电视和PPlive1.网络电视的概念业内对网络电视的概念有两种,一种是不管是通过电脑、网络机顶盒加电视机还是手机来收看电视的,都叫网络电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把面向  相似文献   

7.
李瑞  李文晋 《新闻前哨》2014,(10):39-40
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频新媒体的挑战,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栏目,应顺应大趋势,利用新的传播平台,不断探索和开发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新的合作途径.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赢得多元化的发展机遇。一、新形势下电视媒体面临的挑战新的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这种传播生态的变化,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网络电视是传统电视与网络相融合的产物,是集数字化和网络化于一体,整合了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一种新传播形式。相较于传统电视而言,网络电视以更便捷、更随意、更省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梳理2007年度中国电视传播研究领域相关文章的基础上,对该年度电视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电视栏目剧、讲坛类节目、"真人秀"、"播出季",以及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民营电视等研究热点做一述评,指出2007年中国电视传播研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牛小兰 《中国传媒科技》2014,(6):144-144,155
在网络电视日益壮大的今天,传统电视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主要从传播理念、电视受众、媒介话语权、广告收益、服务内容、网络联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网络电视对传统电视的影响,以期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新闻前哨》2006,(2):100-100
手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体媒介,因为商业的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其功能多样化,随着3G技术的到来,手机电视诞生了。手机电视是继传统电视、网络电视之后的第三种电视,成为大众传播的新事物。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不同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跨媒体互动传播已成为传媒文化的新态势。其中,融合电视与图书的跨媒体传播是一种新的传媒文化景观。电视图书在优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运用  相似文献   

13.
招志蕴  刘扬 《视听界》2005,(3):71-74
电视广告是一种基于对现代化电讯技术的利用,采用多种艺术方式及表现技法的视听结合广告形式。因此,当电讯技术发生变化的同时,电视广告的传播形态与特点也将相应地改变。21世纪的中国电视,目前正在经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与移动电视的发展阶段。紧接着2004年的数字电视发展年,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电视对传媒运作方式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电视是互联网与电视“联姻”的又一崭新媒体。它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显示终端.利用宽带网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录像、在线游戏、电视上网、收发邮件等业务。网络电视以互联网宽带为基础,以个性化、交互性、多媒体的传播方式为特征,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和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网络电视具有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超强的交互特性、个性化的综合服务、多媒体的兼容性等突出优势,传统媒体面临着网络电视技术的挑战,这些挑战事实上在改变媒体传统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6月中国第一家网络电视台--中国虹桥网的诞生迄今,我国的网络电视已经历经了7个年头。这7年间对网络电视的认识已经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视频点播上,而是指通过宽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图像融为一体的数字化、全方位、互动性的立体传播方式。除视频点播之外,它还包括电视点播(V-on-demand)、电子节目单(EPG)、信息电视(InformationTV)、电子商务(E-Commerce)和自我管理服务(Self-managedServices)等。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限制,网络电视这种传播新形态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我国受众所接受。其典型代表为被称为“公文包里的电视…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我国公共信息传播研究切入,发现利用数字新技术催生的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流媒体、网络游戏、CMMB、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在为传播信息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信息传播反作用于新媒体,又推动了新媒体的三大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邢旭东 《新闻界》2005,(6):112-113
网络电视又称IPTV、V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缩写。准确的讲.网络电视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节目传输形态,它依托宽带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互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视频节日,并提供柑应可视电话、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增值服务。接收终端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电脑,一种是传统的电视机,还有一种是手机。如果采用电脑收看。只需要接人互联网并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用来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日。如果用手机观看,则需要购买视频手机并订购相应的服务。网络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集电脑和电视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也能通过网络电视浏览巨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由于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和电视的优势于一身,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是当前广告传播发展的热点。广告形态表现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传播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对媒体的生存发展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又对媒体的传播形象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利用数字新技术催生的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流媒体、网络游戏、CMMB、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从一开始便采用广告表现和非广告表现两大形态进行广告传播,这种是广告又是信息的新的广告传播形态业已渗透到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张文洲 《新闻世界》2012,(6):153-154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开始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不可忽略的媒体力量。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按需观看、随看随停。这些新特点必将深度改变受众的收视期待,进而改变媒介的传播策略。本文试图在分析这种改变的基础上,来探讨电视广告在未来这种媒介融合过程中,可能的走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传统电视媒体集团化发展中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潞明 《视听界》2005,(4):30-32
传统电视媒体,是与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相对而言的。改革开放后,在短短十多年间,我国电视媒体依靠自己的垄断性经营地位和独有的传播特点,创造了强大的传播优势,迅速造就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受众传播面迅速扩大,行业经营收入迅猛增长,成为拥有高度霸权的强势媒体。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