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意拳经典拳论有“四象”之 说,四象者,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 关于“虎抱头”,有些人认为是 “虎豹头”“抱”是“豹”同音相误,并 指出只有“虎豹头”,才能与“鸡腿。 龙身、熊膀”相提并论,且振振有词: 形意拳象形会意,模仿动物,腿模仿 鸡的腿,身模仿龙的身(龙并不存 在,取其升降起伏、左右旋转),膀模 仿熊的膀,头模仿虎豹的头。此论表 面看来,似乎 正确,其实并 不懂“四象” 之真义,不知 “虎抱头”的 真正含义。 “虎抱 头”是一种动 作形态,即老 虎扑食时的 双爪前伸头前,合围抱头之态。 武术就是仿虎豹…  相似文献   

2.
虎是一种哺乳纲大型猫科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多独自生活在山林中,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虎额头上的条纹看上去像是书写的“王”字,虎被称为兽中之王,为人们所敬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与龙起着相同的作用。《周易·乾·文言》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汉语语汇中,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说文解字》载虎,山兽之君。从走,虎足象人足。  相似文献   

3.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3):18-18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虎形虎扑双把,是在龙形枯树盘根之后的第三个单练动作,取意为虎的扑食之勇。虎在扑食之前,静静地寻找猎物,称之为虎搜山,找准目标后再快速勇猛一扑。心意拳法取虎形正是指此而言,不但取其轻灵的一扑,还参悟出其中含有的拳法之理,即“动静相兼,欲前先后”,这在具体动作中都有表现,如虎搜山时,头与颈同时转动,在心意拳四把捶中的“出手横拳无敌家”、“青龙出水”式后也有转  相似文献   

4.
张福勋 《收藏》2006,(10):170-171
虎者,山中之大王也,百兽以山君拜之,而百姓则以山神爷敬之也,然则虎之威何在?曰虎气雄威者也。威从何求?其求有六:一曰虎头,二曰虎尾,三曰虎皮,四曰虎眼,五曰虎牙,六曰虎啸也。  相似文献   

5.
连洋 《精武》2005,(11):24-25
豹之威势:豹与虎都可以算是兽中的王者,虎作为百兽之王,天生就有一种王者的威势。豹与虎相较,其威势虽弱,但霸气,杀气确可与虎媲美,习豹拳者,应当细心体悟豹的霸气与杀气,并将之融入拳中。  相似文献   

6.
(一)弃车砍士侧面虎 “侧面虎”是那般武器呢?前辈棋人把图1中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的红马与车形成的侧翼组合攻势,名曰为侧面虎。 “侧面虎”是中局突破颇具杀伤力的攻击战术,尤其袭击侧翼空当更有奇效。从一个“虎”字即可见前人是何等推 崇!虎乃兽中之王, “侧面虎”则意味侧 面杀棋之王! 1、前车进三 士5退6 2、前车平四 弃车砍士击破 第二道防线,为胜 利打开通道。 2、………… 将5平6 3、车二进九(红胜) 小结:当您领 略大名鼎鼎的“侧 面虎”芳容之后,也 许会顿生失望之感,因其既无虎虎生威深奥的杀着,也没高屋建…  相似文献   

7.
“岳拳”,又名“岳家拳”或“岳家教”。传说,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传授下来的一种虎形拳。“岳拳”的特点是:集虎之威,取虎之式,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在套路中,有一只虎、下山虎、落地虎、双飞虎、二虎斗、五虎落山等等。在  相似文献   

8.
形意拳虎形     
张世杰 《精武》2007,(6):26-27
形意拳在五行拳之外,还有十二形的套路拳及杂式捶等适合于表演和技击的打法。我所写的虎形就是其中一套,它是由李存义老先生所传。尚云祥和傅剑秋这两支的传人所练基本差不多,其练法动作较复杂,式子比山西、河北派所练的多,不单单是虎扑和虎撑两个动作。老虎是森林之王,非常威猛,扑食之劲霸道之极,尾巴打扫之力可将人或一般的动物扫个跟头或打昏。古书曾写过,虎有一扑、二掀、三剪尾(摆尾)之功。虎扑之凶猛,可将任何被食动物扑倒,使其无反抗能力。如果扑击落空,随后便用后腿或胯的掀撞;掀再未果,虎便用摆尾之法扫打,将被食者打倒击昏。老虎剪尾之力可将树杈击断,何况人怎能接得住。另外,虎之跳跃速度和距离也比其它动物强出很多。我们所练的虎形就是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扑食之规律编排的套路。  相似文献   

9.
兄弟相争 广东三水市三水技校94机电(5)班洪瑞强(528100)来信:大圣,从报上得知太阳神队与宏远队为争“华南虎”这一名称而产生纠纷。其实,本是同根,何必相煎?况且,“华南虎”是广东队的传统名称,宏远队名副其实。“华南”、“岭南”皆指我国的南方,所以我建议将广州太阳神队命名为“岭南虎”。这样既避免伤兄弟和气,又在球迷心中树立新的形象,岂不妙乎?不知大圣意下如何呢? 行者:洪老弟不愿宏远与太阳神兄弟相煎,故将“岭南虎”之名赠予太阳神,其心可嘉。但猴头以为,老虎虽为兽中之王,凶猛异常,但如果中华绿茵遍地老虎,实在单调之极。不如另辟蹊径,何必又苦苦为“虎”相争,比如青岛之“海牛”,济南之“泰山”,就极为恰当。总之,绰号应该争奇斗艳,各具特色才好。如果你也虎我也虎,大家都是虎,实在没劲。  相似文献   

10.
牟建平 《收藏界》2010,(1):124-124
2010年是中国农历虎年,与虎有关的艺术品自然受到藏家的格外青睐,而《吉祥虎尊》正是一件是由著名画家阎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大师蔡玲玲联袂创作而成的画虎陶瓷精品,堪称画与瓷的“珠联璧合”之作。  相似文献   

11.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2022年,是冯大中先生画虎60周年。新年伊始,由他创作设计的生肖邮票《壬寅年》如约而至,不仅给广大邮迷朋友以欣喜和希冀,同时也是对其本人执着、痴迷于画虎艺术并达到高峰的一种肯定与认同。从自己作品中提炼出虎票图案第4轮第7套生肖邮票《壬寅年》由“国运昌隆”和“虎蕴吉祥”两枚组成。邮票上的虎形象从实出发,得虎之天性,细致诠释了虎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十三 《围棋天地》2014,(17):M0001-M0002
“凡点角后必争二四之扳始畅.外系三六仍可借夹周旋。若三七则受一虎之伤。四六更被虎而废矣”,这是我非常熟悉.也觉得非常有趣的一段话.本期编辑何云波教授的稿件时与其重逢,不免亲切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连洋 《精武》2006,(1):20-21
龙形取意取虎之气势威猛:虎为百兽之王,故虎拳须练就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拳法姿态讲的是威仪,动作要威猛雄浑,有种猛虎下山的气势。取虎之力实沉着:“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力气。虎拳是以力量的厚实雄浑为本,拳法招招势势有沉着之力,所以该拳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介绍一份周代铭文中的徒搏史料,供关心此道的同志们参考。这就是《翏生盨》的当作空手搏斗讲的“暴”的本字(见图2)。古文献空手打虎叫“暴虎”,如《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毛《传》“暴虎,空手以搏之。”这是光膀子空手打死老虎,献给郑国国君。体力武功只在武松之上,不在武松之下了。《论语·述而》也提到“暴虎”。这是人类几十上百万年与猛兽拼斗的经验技巧的结晶。对虎有手搏的技巧,对人自不用说。  相似文献   

16.
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县尊村)人氏姬际可(字龙峰)祖师,以枪法化拳法,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取世间诸动物之灵性与本能创出的一种内外兼修的优秀内家拳种。  相似文献   

17.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0,(1):51-51
2010年是虎年,中国农历庚寅年,依照惯例,中国邮政将于2010年1月5日发行《庚寅年》邮票一套。虎是万兽之王,同时"虎"又与"福"谐音,代表了吉祥富贵。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十大真形是心意六合拳的典型之作,是取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十种动物的灵性与本能,象其形而取其意,立法为拳。重在取其内在的劲意,万不可取其外行而成拳,如是那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的真字内涵全失。《水氏家传武术谱》日:拳有十大真形,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说法:龙有搜骨之法,虎有纵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是壬寅年,我们迎来一个令人期待的“虎”年和第4轮生肖“虎”邮票,也不禁让我们带着豪情和热情想去回望36年来4轮“虎”邮票的光彩。1986年,岁次丙寅,中国生肖邮票上的第一只“虎”以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著名画家张国藩以他所擅长的装饰画和壁画的功底,在一个富有张力的“S”形的构图中,以夸张写意性的笔调突出了虎目炯炯、虎尾张扬的虎威之态,虎身上红黑相间的纹路既是真实虎纹之现,又极富民间装饰感,透出了民俗剪纸和乡野布老虎玩具的韵趣,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民族气派(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