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在“离别”、“相思”之类的题材中,常常会碰到诗人在写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时,不直接写自己的思情,而是从对方落笔,通过写朋友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自己对朋友和亲人的思念的情形.诗人的这种手法可谓之以“人思我”写“我思人” 的揉直使曲抒情法.追溯起来,这种方法早在《诗经》中就已有运用,并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如《诗  相似文献   

2.
月光幻想曲     
古往今来,人们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月之诗文实在不少。月,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多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如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时用来表达诗人无奈的情感,或感叹人生一瞬、时空永恒,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耿林莽的《月光幻想曲》却是另一种境界,请看——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4.
秦雨 《教学随笔》2014,(4):25-25
杜甫 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几的思念。“今夜踯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  相似文献   

5.
<正>是月有情?是人有情。——题记◆杜甫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儿的思念。"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我的老师说,此诗是诗人以妻子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思念时,我一度以为杜甫是封建制度下的大男子主义式人物。后来,认真读了几遍"双照泪痕  相似文献   

6.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解说:我独自呆在旅馆里,伴着清冷的灯光不能入睡。我的心情为什么突然变得悲伤?家人在今夜一定会思念千里之外的我,我两鬓花白,到明早又是一年过去了。除夜作@许金球  相似文献   

7.
除夜作     
正新的一年,愿游子归家。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译文】旅馆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使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子的心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而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安徽郑训奎抒写羁旅、怀乡、思亲之情是历代诗文中常见的主题,且方法多样,“对写法”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对写法”,即作者极尽联想和想象之能事,假意撇开自己,写对面某人某物,自己站在某人某物的角度遥想自己,从而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更加含蓄急切。请看下面几例: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故意隐藏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视通万里,从对面落笔,将故乡山东兄弟相忆的情景写得历历如绘:家乡兄弟们今天身插茱萸登高时,才发现少了“自己”,感觉遗憾的不像是自己未能和他们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  相似文献   

9.
月夜     
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新读】《月夜》作于天宝十五载 ,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 ,妻儿逃难寄居于州 (今陕西富县 )之羌村 ,诗人望月思家 ,写下此千古传诵的名篇。题为“月夜” ,诗人看到的自然是长安之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此情此景 ,自然勾起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但作者不从自身着墨 ,而是宕开一笔 ,神驰千里 ,用对面烘托的手法 ,从妻儿方写起。诗作开篇不写长安之月如何 ,却从州月夜起笔 ,诗人想象家中的妻子定是夜不能寐 ,独自望月思…  相似文献   

1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家书抵万金     
有人说:“新兵信多,老兵事多”。当兵第一年,初次远离故乡和亲人,几乎每隔三五天就会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思念倾注于笔端,把自己生活、训练的酸甜苦辣向父母倾诉。每个星期,辗转千里而至的家信,也总如一掬温和的泉水,滋润我焦渴的思乡之情,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剑 《语文天地》2011,(12):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旬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运用此法,可以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的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15.
1.唐代诗人王维,曾在重阳节那天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思念。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如果远在他乡,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可通过电话、手机与亲人联系。假如王维生活在现代社会,他要通过电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兄弟的思念之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特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千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参考下列立意提示,选择适合自己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7.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相似文献   

18.
藕与莼菜     
故乡,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因此我们命定就和这最后一站有着难以言说的渊源。故乡,就像一条脐带,源源不断供给我们精神养料,让人在孤寂、不遇中时仍心有所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古人对故乡的思念方式;在现代,人们用精美的白话散文来寄托心思。本期美文展厅中,我选取了四篇有关乡土的散文,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对乡土的感情——有借物抒情的,有记人的,有文化性的,也有怀念亲人的。个中滋味,有待同学们去细细领会。主持人:小卫  相似文献   

19.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物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干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也留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诗歌不得少于20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20.
秦桂兰 《语文天地》2011,(17):37-38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写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笔,虚设对方对自己或思念或期盼或焦虑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换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