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阐明观点,或提出主张,或表明态度,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话题一、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灵魂。怎样把握文章的论点呢?首先,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例如“最苦与最乐”、“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前者为所议论的问题,后者为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要弄清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然后再看看作者针对所谈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一冰老师认为《师说》有两个中心论点,并且把《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它的旁证。而我认为它们都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所谓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基本的、表明文章中心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纲”,它贯穿全文始终。“短小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在复杂的议论文中,除中心论点之外,还往往有若干分论点”,“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派生出来的‘目’”。(《写作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3.
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四课议论文 ,在题目的设置上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四课的题目都是文章的论题。议论文的论题和论点是不一样的。说得浅易一点 ,论题是议论文的论证所围绕的问题 ,而论点则是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或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张。比如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怀疑和学问具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怀疑是作学问的前提 ,才是作者的观点。又如第二十一课《发问的精神》:发问的精神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有发问的精神 ,这是文章的论题 ;而学知识必须发问或者说只有发问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这才是文章的论点。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4.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了论点,论据、论证方面的问题也易于解决。拿到材料后,首先要认真阅读,熟悉内容,这是正确把握文章论点的前提。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对阅读的帮助:(一)论点的针对性——论题。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可见论点的依据在“所论述的问题”,即“论题”。论题往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热点现象,是作者认为值得大家重视、需要解决的问题。表达以概括叙述为主,充分体现时代性,体现作者的眼光。而从行文来看,论  相似文献   

5.
阅读议论文先要理解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有关知识 ,进而通过写作加以掌握。这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写的方法 ,写的过程是促进读的质量的提高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 ,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阅读议论文时应先弄懂概念。这在课文附录《议论文的阅读》和课文单元提示中均有相关知识的介绍。如 ,论点的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如何辨析呢 ?文章谈到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关于《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中心论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6月第 2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说 :“文章的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教参》又说 :“文章开门见山 ,用一句话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作为引论 ,既提出了问题 ,又表明了中心论点 ,简洁明了。”也就是说 ,《教参》认为文章的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引论的“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老师们在讲解…  相似文献   

7.
<正>[技法剖析]考场作文常常要写议论文,而在议论文写作的运思过程中,分割分论点,不仅是展开文脉、充实内容、美化结构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强化论点的重要步骤。议论文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两种:以判断形式出现的就是中心论点,即文章要阐述的核心见解和主张,如《先天下之忧而忧》《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等;以概念形式出现的就是论题,即文章要论证的主要对象或者问题,如《谈意气》《忧与爱》等。如果我们面对的命题是一个论题,首先应该选好议论的角度,将论题扩展成为一个判断,使  相似文献   

8.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年第四期载有题为《这也属不实之词——对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一诗解释的质疑》一文。作者应国靖同志对《感事呈毛主席》一诗的“传统看法”——“私心发作”的代表作,提出异议,认为过去的解释是“无稽之谈”,“是强加在亚子先生身上的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如今是抹掉这个污点并应让污点遮盖的闪光重新呈现出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问疑解难〕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论点也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主张和看法,也就是作者对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如《论各尽所能》的中心论点:“各尽所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一篇议论文的论点,体现了作者对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它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宣传什么,抵制什么,态度必须是十分鲜明的。论据:用作证明论点的材料就叫作论据,它是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有着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也叫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一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中心。有些议论文,它的题目既是论题又是论点,即文章的中心。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有些说明文,题目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征”,也是这个题目的“题眼”。这篇文章的中心可这样归纳:本文…  相似文献   

11.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人们常常忽视论题的存在,甚至把论题同论点混为一谈,造成概念模糊,思想混乱,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论题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加以明确. 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文章也不例外.“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概念明确,对事物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正常地和有效地开展争论.论题是什么?论题就是文章要议论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议论的主要矛盾.人们只所以要写议论文,是因为他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有所理解和认识,发现了值得议论的问题,并且对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而又善于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②解决问题,辨明是非,可以说是写作议论文的根本目的所在.提出问题,就是确立论题,不管你议论的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物,论题在文章中都是个客观实在.如《说谦虚》、《谈骨气》、《论鲁迅》、《黄钟和瓦釜》等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给论点和中心论点下了这样的定义: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总论点)。” 仔细比较这两个定义,我们不禁产生如下疑问:一、既然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  相似文献   

13.
在八一年一月号《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刊登了龚正荣同志所写《关于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运用》一文,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间接反驳常用的方法有:(1)反证法。它是举出同对方论点相矛盾的论点,根据“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一定有一个是对的”这个道理,直接证明自己举出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反过来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里,作者似乎在解释“独立地证明与反驳的论题相排斥的新论题”这一方法,只是解释得有些毛病,并非如作者所说,解释的是反证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学、写作学常用“主旨”概念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张寿康同志在《文章学概论》里说:“文章主旨是说明事物、阐明事理、反映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主要意图。”(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这个定义,力图概括文章主旨的一般内涵特征,这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奎良同志的文章:《存在概念及其认识论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一期),对“存在”概念作了一番研究,确有精到之处,读了颇受启发。但是,对其中某些论点,特别是该文的第四部分,说:“存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起点”。对此,我们有不同意见,今就这个问题谈淡我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和任何科学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概念体  相似文献   

16.
撰写文学鉴赏小品,就是把对某一部(篇)作品的感受和认识用文字表达出来。它篇幅短小,论题单一,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方面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作有理有据的阐述。一、确定小品论题、论点。论题就是鉴赏小品所要阐述的问题;论点就是对所要阐述的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看法。确定论题和论点的依据是: (一)对一部或一篇作品要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鉴赏小品的论题和论点贵有独特敏锐的发现和真切的感受。例如,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在《延河》  相似文献   

17.
论点,又叫观点,即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阅读议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把握和概括论点。把握或归纳论点的基本方法是:1.首先要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议论文三要素及其作用,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等。2.借助标题来把握论点。如果标题是肯定判断句,这个标题即文章的论点。3.议论文的标题往往是论题或是议论的范围。4.从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  相似文献   

18.
李永先同志在《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的《司马迁是“揭露”“鞭鞑”和“批判”吕后吗?》(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在评价吕后的问题上,对我们的拙著《<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发表于辽宁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意见,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益。但为了探讨并弄清问题,我们愿意再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就正于李永先同志。李文认为:“司马迁对吕后这个历史人物是基本肯定的。”我们又重新读了《史记》的《吕太后本纪》《匈奴列传》等有关篇章,对李同志的这一看法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最近收到好几封来信,问及对“种属概念”的解释问题。“种”大还是“属”大?逻辑书里有分歧的说法。我们采用的,是高等学校里逻辑教学中通行的说法.胡曲园主编的《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第1版),是许多逻辑学者“为适应高等学校逻辑教学的需要编写的”。这本书指出:主从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即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另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的关系,这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叫主概念,也叫种概念,而外延较小的概念叫从概念,也叫属概念。(34页)  相似文献   

20.
谈文锦 《学语文》2004,(4):17-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义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后练习一问题1:(文章开头)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对方论据的答案为:一、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二、不久不自夸了,只希望“国联”;三、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简单点说就是三点:①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国联,③一味的求神拜佛。本人以为这种看法深为不妥,可以说是与对方论点大相径庭的,对方由这样的论据是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结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