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感知能力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  相似文献   

2.
声音     
《出版广角》2013,(21):94
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去适应它。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他满目所及都是不公平。一个忙人没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生活很平淡,生命不精彩。其实在人生当中,如果我们能做好三件事的话,那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更加充满色彩。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保证,没有及时播出的新闻会成为旧闻;价值性决定事实能否成为新闻,价值性越大,被关注的程度也就越高;形象性会带给观众直观感受,让观众更容易接受所传递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好与坏、对与错,只要认准了,就会朝着理想的目标去奋斗、拼搏.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奋斗就失去了目标. 编辑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只是这个理想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而已.这不是教科书上说的,也不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罢了.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时代提出的任何人回避不了的现实课题,所以我们"不得不". 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里、环境中,只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就会感到无限的生命活力、生命激情,所以创新又是"最快乐". 我们往往痛感:常青的生活之树变化太快,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新东西,作为新闻素材的生活源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传媒的受众在变化,我们报道的、评论的对象也在变化,我们如果固守旧有的思维就理解不了他们,也就不可能服务好他们.  相似文献   

7.
只要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每天都有不少的人或意外或疾病或战争而失去生命,留下人间悲剧无数。每当此时就会生出一些恐惧一些无奈,不禁感喟: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珍惜脆弱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袁剑 《中国图书评论》2011,19(12):58-62
那种可能落到他头上的最小的灾难会引起他某种更为现实的不安。如果明天要失去一个小指,他今晚就会睡不着觉;但是,倘若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中国的亿万同胞,他就会在知道了他们毁灭的消息后怀着绝对的安全感呼呼大睡,亿万人的毁灭同他自己微不足道的不幸相比,显然是更加无足轻重的事情。因此,为了不让他的这种微不足道的不幸发生,一个有人性的人如果从来没有见到过亿万同胞,就情愿牺牲他们的生命吗?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些年来不断强调这样的观点: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确立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种指导地位是不可移易的。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陷入思想混乱之中,人们就会失去共同前进的正确的思想基础,就必然会引起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对我们来说,电视已经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带给我们信息、娱乐,也悄悄地给我们提供一种导引,几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因此,电视这种现代化传播工具本身的变化,它的工作质量的好坏,它的变革,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社会全体成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可否认,在中国电视四个字上,负载着太多的赞赏,太多的宠爱,太多的抱怨,太多的期待……那是一种评价,给电视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自我调整的参照,是人们对中国电视如何在改革大潮中完善自身的一种激励和导引。电视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自身在或悄悄或彰明地变化;人们在收看电视的同时,在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12.
衡量生命的质量一直有两个比较客观的标准——健康与长寿,而且这两个标准是互补的。既往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生活条件较好,生存环境不错,包括饮食、居住和娱乐等,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和生物的生存条件与空间,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生命质量。当然,对于人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成就感。其实这也可以划归到心理满足中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娱乐,如果能使人心情舒畅,就可能有较和谐而愉快的心理,使人拥有较高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于庚庚 《今传媒》2004,(5):29-30
导语:电视剧创作如果丧失了现实生活的声音,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丧失了表现火热生活的文化精神,它就失去了美感和感染人的艺术力量,最终必然失去生命力,失去观众,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4.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15.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16.
反腐是当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人们议论最多的社会热点话题。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能否顺利完成,当然也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和正在着力解决的大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新闻媒体不可能不去关注,如果硬是闭上眼睛,不闻不问,就会失去广大读者,失去党报应有的威信。因此,企业报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反腐败  相似文献   

17.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由工作激情联想出去,我想到了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的一句话:"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激情有利于记者工作面貌的常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的损害与流失如果报纸说假话,不坚持真理,舆论不公正或制造错误的舆论,这家报纸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它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它的无形资产就要遭到损失。如果报纸内容平平,不敢触及重大社会问题,不关心群众的痛痒,群众就会对这家报纸失去兴趣,这家报纸的社会影响就会日渐消退,它的无形资产就会逐渐流失。报纸无形资产是通过以下渠道流失的:  相似文献   

19.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最优美的广告莫过于实实在在地做好产品,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古人智慧的精华总结。在以"品牌"为名誉的背景下,太多的评奖,太多的创意,太多的渲染,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失去了本真的意义。食品,就是让人吃的,除了充饥之外,还要对身体新陈代谢、正常生命活动有帮助,但是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