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类本质”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两者同是马克思走进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留下的理论足迹,同是共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辩证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以及伦理旨归.习近平在劳动人性论、劳动价值论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的思想,并在劳动主体伦理、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伦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定历史时期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等方面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束缚,是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双重维度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单独从任何一方的逻辑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西方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也具有值得挖掘和传承的丰富的宝贵遗产。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人道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地说,马克思以前的人道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四种基本形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人道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道主义。这些理论思想都对马克思日后形成的科学的人学理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人联系十分密切的工作,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个理论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和启示。本论文在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简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是人的,不能离开现实的人谈人的本质.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费尔巴哈虽然对人的本质提出过一些合理的思想,但共同的理论缺陷在于脱离了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论断,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劳动,而且揭示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后期关于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进一步阐释了人的本质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的本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经典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并不断深化的逻辑过程。我们在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把握。只有这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才能全面而且深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教育活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要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两方面入手,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其理论着力点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契合。高校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总结完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并将其基本理论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不仅表明了马克思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标志。马克思实践观的核心是把实践作为马克思整体理论的思维方式,是理解人、人的社会生活、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法制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理论内容丰富,结构体系庞大。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制思想、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本国实践进行的法制思想探索与实践构造。从实现人类解放这个高度研究马克思法制观,通过论述马克思法制观与人类解放的关系从而揭示出人类解放在马克思法制观中的地位,为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以及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思想转变 ,这两次思想转变都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将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的影响 ,在起初曾错误地从人的抽象本质出发 ,把工业、异化劳动和分工作为前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要真正超越旧哲学 ,就必须找到新哲学的全新的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而这个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就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革命实践及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创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是与其还不够成熟的生产劳动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人在思想上的转变,进而达到提高人主体性的目的,通过对人本质理论的深入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及特征的深入性理解,从而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本研究就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展开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观以及和谐经济观的建构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包括人是类存在物因而具有类本质、人的类本质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及其特点。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和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性、自由自主性和能动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公民思想是伴随马克思思想的嬗演而阐发的,有清晰的运思脉络和价值含蕴,其人文关怀和实践指向一以贯之。从“现实的人”出发,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公民”与“市民”二元分离导致的人的异化,在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中,以“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作为其理论宗趣,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中,实现对公民的提撕和超越。马克思公民思想的致思理境高远宏阔,既具反思现实的批判功能,亦有变革现实的理论魄力。  相似文献   

17.
从《共产党宣言》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胡锦涛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现实问题。深入探索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接下来对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进行具体解析。最后论述逐步实现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劳动范畴作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其贯穿于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中,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枢纽[1],在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术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重视程度都颇高,因此科学掌握马克思劳动范畴相关理论的发展动态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2].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