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博物馆在馆藏文物、标本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组织举办的四个基本陈列,以实物为主体,运用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内蒙古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艺术具备一切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它也有自身独特的本质和规律。首先在内容方面,博物馆艺术通过历史遗存的实物和自然标本揭示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描绘出一条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美的历程。博物馆艺术用静止的立体的画面反映生活(历史的与现代的),虽然它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性格、命运,但它内在的表现对象永远是人——世世代代的历史创造者。即使在自然博物馆中,观赏者也会由于神秘的大自然被人类所掌握而感到人类的本质力量的伟大,感到美,感到激奋。人,在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陈列的美学特征和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从历史到现实,基本上已成定论。“实现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从藏品上精选出来的实物陈列”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如何通过陈列实现教育,或者说如何按照陈列设计者的主观意愿处理实物标本,成为影响人们的手段,是值得探讨的。本文试从陈列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探讨陈列展览实现教育(美育)的途径,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胡菁羚 《档案与建设》2012,(8):18-19,22
高校校史博物馆凝聚着大学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展示大学整体面貌的生动名片,在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知识拓展及传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博物馆是承载人类历史和自然的过程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文章以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为例,从其信息资源来源的四个方面,包括文字照片、实物、礼品和录音录像等,来探讨丰富校史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方法和促进其进一步宣传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和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文物藏品是国家的宝贵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不能再生产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或科学研究价值的人类社会文化遗存和见证物;它从不同侧面反映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如果使馆藏文物完整无缺,不受偷窃、变质、损坏,便于在陈列、研究、宣传教育中使用,并使之千年万代的流传下去,为子孙后代所用,这是博物馆工作者特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独特审美属性博物馆陈列艺术不能被理解为应用性学科,它具有区别其它艺术部类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表现媒介的特殊性。语言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文字符号,戏剧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演员,绘画艺术的表现媒介是线条色彩具像,博物馆陈列艺术的表现媒介则是文物,即利用文物组合来创造博物馆的艺术形象。这里有两个差异;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媒介或戏剧艺术表现媒介,在表现形式上不会中断,它们能够很周密连贯地表达它们要表达的意思。而文物媒介则不行,它不能  相似文献   

8.
银行博物馆坐落在上海浦东世纪金融大厦这座智能化办公大楼的七层。门楣处“银行博物馆”五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出自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王慧)君的手笔。这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历时近两年筹建起来的金融行业博物馆,也是该行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大胆的尝试。银行博物馆以上海近代银行发展史为主线,采取纪实手法,以实物为主,紧扣主题,将馆藏的和征集来的档案以及实物,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应用极富表现的高科技手段,营造强烈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书讯     
《博物馆还需要实物吗》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作者Steven Conn出版社: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页数:272页定价:37 75美元继1998年首本力作《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出版并引起强烈反响之后,Steven Conn又推出了系列著作《博物馆还需要藏品吗?》。通过对六种类型博物馆(艺术、自然历史、历史、人类学、科技、商业类)文化、智识、政治角色及机构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随着博物馆功能、使命的变化及新技术引导下展示手段的变迁,实物在多数博物馆中的数量和存在价值都在减弱,甚至完全被取代;并由此展开了博物馆与知识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联系、博物馆在展示非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实物”与“博物馆”与“直观性”、“广博性”这样一些概括相比,“实物性”的概念更准确地反映博物馆独特和鲜明的个性。的确,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象博物馆这样关注实物,并把自己几乎全部工作都建诸于实物基础之上的机构。实物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收藏和利用实物构成了博物馆的本质特征。所以,是否收藏和利用实物就成了我们判断和确定博物馆的主要依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博物馆的形态与职能在人类漫长的文明演进中几经变化,其外延和内涵有着重大的差别。然而,无论是早期满足个人和小团体的藏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